冠以万能饵的蚯蚓,从古至今广受钓鱼人的青睐。也许很多钓鱼人的第一条渔获,因蚯蚓所得,从此开启了钓鱼之旅。
蚯蚓广谱性强,淡水草食、杂食、荤食性鱼类都将其列入食物名单,因季节、气候的原因钓效各不相同。正直秋冬季节,天寒冷,小鱼慢慢消停,大鲫贪恋丰富的蛋白质,所以用其垂钓正当时。但想要效果好,细节很重要。

蚯蚓种类繁多,世界上约有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的有229种,钓鱼人常用的有四种:
1、黑蚯蚓:多生长于土质肥沃有枯枝烂叶或较干燥的地方,体呈淡黑色,一般有50-80毫米,有腥臭味,皮破后流出淡淡的乳白色液体。
2、绿蚯蚓:俗称骚蚯蚓,多时候在土质肥沃且水分含量稍大的地方,通体呈淡绿色有很浓的骚臭味,一般性成熟后最大可达100-150多毫米。
3、红蚯蚓:多生活在沙质或粘性土壤中,当水分、土质肥沃时繁殖量较大,其体型较小一般在20-40毫米,有淡淡的腥味,皮破后流出红色的血水。
4、大平二号:为我国引进的优质品种,开始用于药用、饲料等用途,后被钓鱼人养殖用于钓鱼。“大平二号”蚯蚓呈暗红色,皮破后流出黄浆,有浓烈的腥味,性成熟后体长一般可达30-50毫米,环境适宜时繁殖量很大。
黑蚯蚓和绿蚯蚓使用较少,一般用于钓荤食性鱼类。从渔具店购买到的主要是红蚯蚓和“大平二号”,挑选时,选用活性较高,肥瘦根据目标鱼决定,小鱼用小蚯蚓,大鱼用大蚯蚓。
用蚯蚓上饵,主要有节挂、穿筒挂、腰挂、尾挂、缠绕挂等。
节挂:又称米节挂,将蚯蚓掐成米长小段,挂于钩尖,主钓小鲫鱼、嫩子等。
穿筒挂:从半条蚯蚓的腰部穿入,在蚯蚓的嘴部停住,鱼钩尖不出嘴,用蚯蚓的身体包住转弯的鱼钩,称为穿筒挂。由于穿筒挂有极好的隐蔽性,是用得最多的一种上饵方法,可以钓很多种鱼,如鲫鱼、鲤鱼、草鱼、鳊鱼、鲶鱼等。
腰挂:将鱼钩从蚯蚓的腰部横向穿入,只挂一次。
尾挂:将鱼钩从大蚯蚓尾部穿入,包住钩条,蚯蚓前半身体在钩尖之外,能蠕动卷曲。
缠绕挂:用鱼钩横穿蚯蚓的尾部之后,然后将蚯蚓折回来再横穿一次,重复多次,缠绕挂的蚯蚓头尾要保持蠕动。
秋冬钓鲫,蚯蚓在水下摆动的姿态能引鱼儿注意,可激发鱼儿捕食的欲望,穿筒挂、腰挂、尾挂皆可使用,但会加速蚯蚓的死亡,或稳固性较低,推荐使用缠绕挂,最大限度保持蚯蚓的活性,及不会出现拉豁的情况。
比较“湿”的蚯蚓,需进行干燥处理,放入干燥,干净的泥土中保存,一两天即可。蚯蚓为了保持自身皮肤的湿度,会慢慢的将体内的水分排到体外,滋润皮肤防止脱水,你会发现蚯蚓身体会变细、变红且有较好的轫性。
蚯蚓没有雾化,气味不大,如果作钓效果较差,可用酒米,糠饼之类的先打窝。或者使用包食钓法,在蚯蚓外面包一层饵料,增强诱鱼效果。
有钓友喜欢将蚯蚓拍死再使用,方便挂钩,防止脱钩,但这样会大大降低蚯蚓的作钓效果,蚯蚓是活物,在水下摆动的姿态的效果是商品饵无法比拟的。
秋冬钓鲫,建议使用钩条细,有倒刺的钩型,如溪流钩,就不会出现脱钩的现象。
除蚯蚓本身在摆动诱鱼外,天冷鲫鱼活性不高,可通过适当的提、拉、拖钓竿的方法逗鱼,刺激鱼咬钩。往往这个小动作,鲫鱼就按捺不住冲动。
挂蚯蚓可以重复使用,但当蚯蚓活性低,钓效变差时,需及时更换。
部分钓友对于蚯蚓、红虫内心是拒绝的,黏糊糊,红红的甚是恶心,更关键的是生长在肥沃的泥土里,易滋生细菌,病毒。钓友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所以在使用时,手指上勿有伤口,以免发生感染。钓完之后,洗洗干净再回家。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本期话题:蚯蚓和红虫,谁更是鲫鱼的最爱?
欢迎在大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