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已灭绝动物:活在历史里的中国犀牛

作者:中国铲史官

中国犀牛是生长在中国的三种犀牛(印度犀、苏门犀、爪哇犀)的种群统称。

已灭绝动物:活在历史里的中国犀牛

中国犀牛一般体长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吨。它有许多独特的外貌特征,异常粗笨的躯体,短柱般的四肢,庞大的头部,全身披以铠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长有单角或双角,还有生于头两侧的一对小眼睛。它们虽是身体庞大,相貌丑陋,却是胆小不伤人的动物。不过它们受伤或陷入困境时却凶猛异常,往往会盲目地冲向敌人,用头上的角猛刺对方。它们虽然体型笨重,但仍能以相当快的速度行走或奔跑,短距离内能达到每小时50公里左右。

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清热凉血中药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药,在中国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过度开发,使得它们的栖息地逐年减少;再加上它们头部的犀角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极高,使它们从远古时代便受到人类的大肆猎杀,且被捕杀数量离近代越近越多,就这样它们终于在20世纪初在中国几乎踪迹全无,并于1922年在中国彻底消失。

已灭绝动物:活在历史里的中国犀牛

到了公元20世纪初,犀牛在中国所剩无几。这时的犀牛角更显得珍贵,但据当时官方资料,在公元1900年到公元1910年,仅10年间,官方和民间进贡的犀牛角就有300多支,这还不包括偷运到国外的!而这之后,犀牛就极少能捕到了。

1916年,最后一头双角犀(苏门答腊犀)被捕杀;

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印度犀)被杀;

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爪哇犀)被杀;

在民国建立后的十余年间,共捕杀只有10头左右。此后,在中国大地生存了几千年的犀牛在中国彻底的绝迹了。

已灭绝动物:活在历史里的中国犀牛

尽管中国政府又从海外引进了一些犀牛,尽管90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可以从中国的动物园内目睹和观赏到犀牛,但是,原本土生土长在中国野外环境里的犀牛,却永远一去不复返了。虽然这三种犀牛至今还存在,但是它们依然处在濒危和极危状态,仍然急需我们人类的保护。

已灭绝动物:活在历史里的中国犀牛

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野外遇到犀牛,是件平常的事情,大约相当于今天在田野里遇到兔子。根据甲骨文的记录,当时称犀牛为“兕(sì)”,被捕杀后主要供人食用。在《殷墟文字乙编》第2507片记载的“焚林而猎”卜辞中说,殷王一次就捕获林中的犀牛71头。

犀牛的皮很厚,能抵挡刀、箭等兵器的攻击,是制作盾牌、铠甲的上等材料,可制成“犀甲”。《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上记载,仅吴王夫差就有十万三千名身穿犀牛皮甲的勇士。历史记录或许夸张,然而假使这个数字缩小十倍,对犀牛皮的需求仍然是十分惊人的。在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由于犀牛数量开始逐渐稀少,因此犀牛角也越发显得珍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