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为什么要写作?《动物庄园》作者乔治·奥威尔,是这样认为的

作者:精读君
你为什么要写作?《动物庄园》作者乔治·奥威尔,是这样认为的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427天

知乎上曾有一个这样的热门话题:

同为第一名,为什么刘慈欣和唐家三少收入差距这么大?

刘慈欣是富豪作家榜第一,唐家三少是网络作家富豪榜第一。

2019年,大刘版税收入1800万,三少的版税收入1.2亿。

几乎有7倍的差距。

其实这两人不太有可比性,他们本质上选择的是两条不同的路:一个取质,一个取量。

大刘爱惜名声,作品一旦出手,质量必然要有保障。

三少据说每天两更,约8000 到 10000 字,10 年未曾中断,更看重作品的收益。

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这种选择的权力,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

但也是因为,不断有人在为我们捍卫它。

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就是其中之一。

他用自己的写作,揭露了很多真相。

你为什么要写作?《动物庄园》作者乔治·奥威尔,是这样认为的

这本《我为什么要写作》,记录了他的经历和伟大。

01

天赋

一开始,乔治·奥威尔编故事,只是为了自我安慰。

他的家庭条件不算好,属于中产阶级的底部。

cr.dne字幕组

你为什么要写作?《动物庄园》作者乔治·奥威尔,是这样认为的

好在学习不错,就有个不错寄宿学校免费让他上学。

在这个学校的经历,让他变得古怪、不招人喜欢、不合群。

没有朋友的他,只能靠编故事和想象中的人物对话。

十一岁时,乔治·奥威尔有两首诗被发表在当时的报纸上。

初步展露了他的写作天赋。

这对当时的他来说,也起了一个很好的鼓励作用。

14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伊顿公学。

你为什么要写作?《动物庄园》作者乔治·奥威尔,是这样认为的

学校学生大多歧视穷孩子,乔治·奥威尔很受挫。

而且,这时也没有人再拿鞭子逼着他学习。

他开始编写以自己为主角的系列故事,以此来获得自我愉悦。

慢慢的,练习的效果显现了,他的故事变得越来越客观。

后来,他想揭露苏联的极权统治,让更多人认识到极权的真相。

但是怎么写还是很苦恼。

因为太过写实会无趣,达不到易于阅读和推广的目的。

直到偶然间,看到一个男孩驾着一匹大马拉车。马想按照自己的心意拐弯,就会被抽鞭子。

他得到了启发,用动物寓言的方式书写了这个故事。

你为什么要写作?《动物庄园》作者乔治·奥威尔,是这样认为的

这就是后来那本著名的《动物农场》。

他也因此名声大噪。

次年开始写《1984》。

这两本经典的反极权名著,在豆瓣有着9.3的超高评分。

不少文人受到了他的影响。

比如,村上春树就曾以《1q84》向他致敬。

02

经历

乔治·奥威尔呆的寄宿小学,有很多极权社会的特点。

比如校长专制、鞭子教育、学生根据家境划分等级制、规范化统一管理,不允许特立独行的行为出现,等等。

这些印象虽然模糊,却是引发了他对极权社会的初步关注。

18岁,从伊顿公学毕业,他考去缅甸做殖民警察。

一方面,他的写作中,渐渐开始被词语本身的魅力折服。

另一方面,这个工作让他见证了很多对人的刑罚,激起了他对人权的思考。

五年后,他回国,开启了四年流亡生涯。

在这期间,他做过洗碗工、教师、书店店员、码头工人等。彻底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不幸。

专职写作后,为了搜集素材,还专门深入巴黎和伦敦底层体验,写出处女作《巴黎伦敦落魄记》。

你为什么要写作?《动物庄园》作者乔治·奥威尔,是这样认为的

还有小说《缅甸岁月》,都深受那些经历的影响。

它们的共同点是:有华丽的辞藻,也有揭露上层阶级对底层人民的剥削。

后来他作为国际志愿者参加西班牙内战,加入西班牙共产党。

喉部中弹回国休养,却受到西班牙共产党内部斗争的波及,死里逃生。

这些经历,让他看明白了自己的政治倾向:反对极权,支持民主社会主义。

你为什么要写作?《动物庄园》作者乔治·奥威尔,是这样认为的

明确了政治立场后,他的小说才开始有了经典的光芒。

47岁时,患肺病去世。

你为什么要写作?《动物庄园》作者乔治·奥威尔,是这样认为的

不过,也正是这样痛苦的人生,才造就了这么伟大的作家。

03

伟大

乔治·奥威尔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提醒我们要持续思考。

这种思考,首先体现在如何创作文学作品上。

你为什么要写作?《动物庄园》作者乔治·奥威尔,是这样认为的

主张写作应该尽量简单,给出让文章不啰嗦的六条建议。

一、少用比喻和烂大街的梗。

二、能用短词,就不用长词。

三、能删的字,就尽量删去。

四、能用主动语态,就不用被动语态。

五、能用日常词汇,就不用外来短语、科学词汇或套话。

六、如果按照以上要求写出来的不伦不类,就打破上述规则。

还有,明确写作者的四大动机,和第一人称写作的优势劣势等。

除此之外,他也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意识进行反思。

时刻察觉自己的思维,不要陷入思维定势。

04

结语

在这本书里,乔治·奥威尔还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时,他在印度做警察。

一天,有头发情的驯象,在市场撒野。

他带了一把步枪,并没有准备打死象,只想起到震慑的作用。

大象踩坏了人们的屋棚,还踩死了人。

周围的人对这件事本来没兴趣,但是他们看到了步枪。

觉得奥威尔要去杀掉那只象,顿时觉得好玩。

于是一大群人兴致勃勃地跟上来。

找到那头象时,它已经在路边悠闲地吃草。

一切正常了,奥威尔决定回去。

可是周围有两千多人等着看他射象。

这个时候,他已经不得不杀了那头象。

他只是两千多人意志的傀儡,如果不那样做,他们白人警察就要威信扫地。

最后,他杀了那头象。

这像不像我们:

不想喝酒,却稀里糊涂地端起了杯子。

不想买东西,却稀里糊涂地付钱了。

不想和某人在一起,却稀里糊涂被套上了戒指。

这也正是奥威尔想要提醒我们的:警惕思维上的被操控。

别让自己,在稀里糊涂中失去了选择的自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