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童书介绍|手工绘本:折纸

童书介绍|手工绘本:折纸

《四季折纸 手工绘本》(江洁译)

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是我翻译的,版权交涉也由我负责。决定把这册绘本介绍给国内的读者,主要有两个理由,

书中的折纸作品折法简单,初学折纸的人以及稚龄小朋友(有成人引导)都能完成。

作者按一年四季节日来编排内容,折纸玩乐的同时可以顺便学习风俗文化。

童书介绍|手工绘本:折纸

▲ 《四季折纸 手工绘本》介绍的折纸作品中,不少中国妈妈们有似曾相识的印象。比如上面这个“头盔”,我记得小时候用报纸折过不少次。帽子倒过来能当容器用,装一堆五颜六色的糖果、小玩具,比一本正经拿包袋装有趣、刺激多了。

童书介绍|手工绘本:折纸

▲ 燕子。大家看,这个小时候是不是也玩过?

童书介绍|手工绘本:折纸

▲ 《四季折纸 手工绘本》的编辑特色:在书页一角,有相关用具、人物的解说,很多其实就是历史故事的穿插,领孩子玩的大人若有心,游戏同时可以引申很多的话题跟孩子聊。

上面说到选择《四季折纸 手工绘本》这本书的理由之一是折法容易。选书当时,“折纸”主题决定之后,最早进入选题讨论的并不是这册书。

童书介绍|手工绘本:折纸

福井久男所著折纸系列

左:仿真折纸 水中动物编

右:仿真折纸 陆地动物编

童书介绍|手工绘本:折纸

左:仿真折纸 空中飞鸟编

右:惊人艺术从一张纸开始 仿真折纸

上面四册书,福井久男所著折纸系列

《仿真折纸 陆地动物编》(リアル折り紙 陸を歩く生きもの編) 《仿真折纸 水中动物编》(リアル折り紙 水の中を泳ぐ生きもの編) 《仿真折纸 空中飞鸟编》(リアル折り紙 空を飛ぶ生きもの編) 《惊人艺术从一张纸开始 仿真折纸》(1枚の紙からつくる驚きのアート リアル折り紙)

曾是我们讨论的对象绘本。这套书的书名取得一点儿也不错,四册绘本介绍的折纸作品,都模仿自然界的飞禽走兽,作品自身很有吸引力,能让折纸爱好者手痒、欲罢不能,刺激创作欲。童书责任编辑的女儿彼时6岁余7岁不到,我们请小姑娘帮忙做实验,妈妈陪伴的前提下由小姑娘看图片折纸。实验的结果很遗憾,小学生低年级的孩子要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完成这些作品必须具备初等的折纸能力。国内的孩子,至晚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要以学习为主,折纸绘本如果设定读者年龄在小学高年级以上,大约是很难有读者的。

这套折纸绘本很有品质,放弃它们我至今觉得遗憾。

日本的中学折纸俱乐部

日本的中学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折纸俱乐部很多中学都有,而且很活跃。东京的筑駒中学每年秋天校庆都会展出折纸作品,吸引了很多小学生观众。

童书介绍|手工绘本:折纸

多漂亮的尖角

童书介绍|手工绘本:折纸
童书介绍|手工绘本:折纸

“蚊子”,用一张折纸折出

童书介绍|手工绘本:折纸

“龙神”

上图中取名“龙神“的作品,由该中学“折纸俱乐部”15名成员共同完成。制作者之一的益子君曾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他与折纸结缘经过。

最早接触折纸,是3岁的时候。那时上幼儿园,不知为什么周围“粗鲁”的孩子特别多,自己几乎没有玩伴。一个人玩什么好呢?幼儿园有折纸,自然而然就折起来了。有记忆的作品么?有一次转学幼儿园,一个小朋友对我说,“折一个什么吧”,我就折了一个胡蜂(スズメバチ)。折法是从书上学来的。我请妈妈买折纸书,妈妈买错了,买了一本给折纸爱好者(maniac)读的书,我居然照着书把胡蜂折出来了。
童书介绍|手工绘本:折纸

益子君幼儿园时折的胡蜂

考中学的时候太热中玩折纸,爸爸妈妈曾下达“折纸禁制令”...... 长大以后么,想当医生。嗯,研究宇宙飞船也不错。折纸不是职业,养不活自己,只能当兴趣爱好了。钻研折纸有用啊,至少锻炼了我的手指技能。我最近就在想,折纸技能说不定将来对开发研究用在人体内部、可以变形的医疗胶囊、皮管有帮助呢。将来用ai代替人类折纸?不行!ai绝对能折出比人类更完美的折纸作品来,但是正如人类与人类的将棋比赛才有意义一样,折纸由人类来完成才有意义。
童书介绍|手工绘本:折纸

益子君作品“独角仙(カブトムシ)”

童书介绍|手工绘本:折纸

益子君作品“驯鹿(トナカイ)”

童书介绍|手工绘本:折纸

记者采访中益子君临场发挥的作品“小老鼠”,费时10分钟

不算题外的话题。有一项用在地图、人造卫星等方面技术“三浦折叠(ミウラ折り,miura-ori )”,是由日本东京大学构造工学名誉教授三浦公亮所发明的折叠技术。该技术是以拉开对角两端来把物品展开,而在收缩时则反向推入。这方法可节省空间,又可避免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造成损耗。研究发现这方法可使物件的体积减少25倍,并使能量密度加强14倍。2006年“三浦折叠”被经济产业省评为百大日本发明之一。

即使不是“三浦折叠“这样的特例,从折纸活跃在日本中小学校这一现象看,折纸毫无疑问是可以训练手、刺激脑的优质游戏,值得吸收到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去。

------------------

撰稿:江洁

京 夜 聊 (jingye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