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季折紙 手工繪本》(江潔譯)
外文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是我翻譯的,版權交涉也由我負責。決定把這冊繪本介紹給國内的讀者,主要有兩個理由,
書中的折紙作品折法簡單,初學折紙的人以及稚齡小朋友(有成人引導)都能完成。
作者按一年四季節日來編排内容,折紙玩樂的同時可以順便學習風俗文化。
▲ 《四季折紙 手工繪本》介紹的折紙作品中,不少中國媽媽們有似曾相識的印象。比如上面這個“頭盔”,我記得小時候用報紙折過不少次。帽子倒過來能當容器用,裝一堆五顔六色的糖果、小玩具,比一本正經拿包袋裝有趣、刺激多了。
▲ 燕子。大家看,這個小時候是不是也玩過?
▲ 《四季折紙 手工繪本》的編輯特色:在書頁一角,有相關用具、人物的解說,很多其實就是曆史故事的穿插,領孩子玩的大人若有心,遊戲同時可以引申很多的話題跟孩子聊。
上面說到選擇《四季折紙 手工繪本》這本書的理由之一是折法容易。選書當時,“折紙”主題決定之後,最早進入選題讨論的并不是這冊書。
福井久男所著折紙系列
左:仿真折紙 水中動物編
右:仿真折紙 陸地動物編
左:仿真折紙 空中飛鳥編
右:驚人藝術從一張紙開始 仿真折紙
上面四冊書,福井久男所著折紙系列
《仿真折紙 陸地動物編》(リアル折り紙 陸を歩く生きもの編) 《仿真折紙 水中動物編》(リアル折り紙 水の中を泳ぐ生きもの編) 《仿真折紙 空中飛鳥編》(リアル折り紙 空を飛ぶ生きもの編) 《驚人藝術從一張紙開始 仿真折紙》(1枚の紙からつくる驚きのアート リアル折り紙)
曾是我們讨論的對象繪本。這套書的書名取得一點兒也不錯,四冊繪本介紹的折紙作品,都模仿自然界的飛禽走獸,作品自身很有吸引力,能讓折紙愛好者手癢、欲罷不能,刺激創作欲。童書責任編輯的女兒彼時6歲餘7歲不到,我們請小姑娘幫忙做實驗,媽媽陪伴的前提下由小姑娘看圖檔折紙。實驗的結果很遺憾,國小生低年級的孩子要完成有一定的難度,完成這些作品必須具備初等的折紙能力。國内的孩子,至晚從國小高年級開始就要以學習為主,折紙繪本如果設定讀者年齡在國小高年級以上,大約是很難有讀者的。
這套折紙繪本很有品質,放棄它們我至今覺得遺憾。
日本的中學折紙俱樂部
日本的中學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小組,折紙俱樂部很多中學都有,而且很活躍。東京的築駒中學每年秋天校慶都會展出折紙作品,吸引了很多國小生觀衆。
多漂亮的尖角
“蚊子”,用一張折紙折出
“龍神”
上圖中取名“龍神“的作品,由該中學“折紙俱樂部”15名成員共同完成。制作者之一的益子君曾接受記者采訪,介紹他與折紙結緣經過。
最早接觸折紙,是3歲的時候。那時上幼稚園,不知為什麼周圍“粗魯”的孩子特别多,自己幾乎沒有玩伴。一個人玩什麼好呢?幼稚園有折紙,自然而然就折起來了。有記憶的作品麼?有一次轉學幼稚園,一個小朋友對我說,“折一個什麼吧”,我就折了一個胡蜂(スズメバチ)。折法是從書上學來的。我請媽媽買折紙書,媽媽買錯了,買了一本給折紙愛好者(maniac)讀的書,我居然照着書把胡蜂折出來了。
益子君幼稚園時折的胡蜂
考中學的時候太熱中玩折紙,爸爸媽媽曾下達“折紙禁制令”...... 長大以後麼,想當醫生。嗯,研究宇宙飛船也不錯。折紙不是職業,養不活自己,隻能當興趣愛好了。鑽研折紙有用啊,至少鍛煉了我的手指技能。我最近就在想,折紙技能說不定将來對開發研究用在人體内部、可以變形的醫療膠囊、皮管有幫助呢。将來用ai代替人類折紙?不行!ai絕對能折出比人類更完美的折紙作品來,但是正如人類與人類的将棋比賽才有意義一樣,折紙由人類來完成才有意義。
益子君作品“獨角仙(カブトムシ)”
益子君作品“馴鹿(トナカイ)”
記者采訪中益子君臨場發揮的作品“小老鼠”,費時10分鐘
不算題外的話題。有一項用在地圖、人造衛星等方面技術“三浦折疊(ミウラ折り,miura-ori )”,是由日本東京大學構造工學名譽教授三浦公亮所發明的折疊技術。該技術是以拉開對角兩端來把物品展開,而在收縮時則反向推入。這方法可節省空間,又可避免折疊和展開的過程中造成損耗。研究發現這方法可使物件的體積減少25倍,并使能量密度加強14倍。2006年“三浦折疊”被經濟産業省評為百大日本發明之一。
即使不是“三浦折疊“這樣的特例,從折紙活躍在日本中國小校這一現象看,折紙毫無疑問是可以訓練手、刺激腦的優質遊戲,值得吸收到學校和家庭教育中去。
------------------
撰稿:江潔
京 夜 聊 (jingye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