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记者王磊)中国保险业立足于养老生态布局,寻找共同解决养老问题的方法。
6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全国老龄问题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在首届中国保险养老融合发展论坛上表示,人口老龄化首先要转变思维, 而进入后半生的老年人,不应该玩余热,而应该发掘自己的潜力。
本次论坛由人民日常健康客户和人人保险共同主办,以"半条命陪伴"为主题,在加速老龄化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希望汇聚各方智慧,探索保险业的路径,助力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王建军说,开展老龄化事业,一是要树立积极的老龄化观,探索和开发老年人资源,发展银发经济;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首先要措施是物质准备,个人家庭社会要做好准备,保险是其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中国保险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指出,在保险与养老相结合的过程中,商业养老要做好定位。一是明确养老在商业保险中的定位,明确消费者需求的重点,根据需求匹配供给,二是要找出商业养老保险在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定位,做好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的增量范围,同时做好企业年金的配合, 职业年金"第二支柱"与其他相关业务对接;建立规范运作、健全运作、有序竞争的养老制度,打造保险业养老健康平台。
保险集团董事长何晓峰在论坛上表示,保险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支持老年人发展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包括人人寿在内的10多家保险机构先后投资养老社区项目近60个,在全国20多个省市提供8万多张床位,充分发挥了商业保险催化剂和胶粘剂的作用。人人保险将以核心战略方向和突破,打造多层次的产品服务体系,致力于让更多家庭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
《人民日报健康客商》副主编赵安平指出,老龄化已经成为并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基本国情,围绕老年人的关爱和福祉,必然会出现一个新的产业。保险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险业大规模、系统地参与医改是健康中国战略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清华大学公共行政/医院管理学院双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延轩作了题为《百年人生的心与道》的演讲,指出中国早在2000年就已进入联合国定义的"老龄化社会",到2025年将进入"深老社会"。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医疗的结合模式将奠定长寿金融的新格局。在深层养老社会到来之前,要尽快树立健康的养老意识,积极拥抱即将到来的白银经济,早规划养老生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艳轩就《从运营角度看养老金项目发展建设的要点》发表演讲,强调养老项目应有明确的客户基础,客户群越清晰,前期投资和后期投入越多。养老项目和房地产项目的核心区别在于"有没有运营",早在养老项目的设计阶段,运营团队就应该介入,并根据运营理念和使用需要,为设计师提供设计依据。在建筑设计阶段和运营管理紧密结合,是完成"硬与软结合"的最优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养老项目的运营效率,节约了成本,而且提升了老年人的入住体验。
论坛期间,保险集团总经理徐景辉就保险与养老融合的发展接受了媒体采访。徐景辉告诉记者,保险业布局养老生态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将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和保险产品有机结合,同时利用保险方的客户和资金资源,回馈养老服务方。"融合"和"发展"是保险业老年故事的核心逻辑。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帮助解决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多行业共识。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多项纲领性文件,重点加强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储备,构建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应体系。(完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