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保險業布局養老生态找辦法,共同解決養老問題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王磊)中國保險業立足于養老生态布局,尋找共同解決養老問題的方法。

6月2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全國老齡問題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在首屆中國保險養老融合發展論壇上表示,人口老齡化首先要轉變思維, 而進入後半生的老年人,不應該玩餘熱,而應該發掘自己的潛力。

本次論壇由人民日常健康客戶和人人保險共同主辦,以"半條命陪伴"為主題,在加速老齡化時代的背景下,我們希望彙聚各方智慧,探索保險業的路徑,助力中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王建軍說,開展老齡化事業,一是要樹立積極的老齡化觀,探索和開發老年人資源,發展銀發經濟;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首先要措施是物質準備,個人家庭社會要做好準備,保險是其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中國保險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指出,在保險與養老相結合的過程中,商業養老要做好定位。一是明确養老在商業保險中的定位,明确消費者需求的重點,根據需求比對供給,二是要找出商業養老保險在整個養老保險體系中的定位,做好基本養老保險"第一支柱"的增量範圍,同時做好企業年金的配合, 職業年金"第二支柱"與其他相關業務對接;建立規範運作、健全運作、有序競争的養老制度,打造保險業養老健康平台。

保險集團董事長何曉峰在論壇上表示,保險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金融業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支援老年人發展方面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包括人人壽在内的10多家保險機構先後投資養老社群項目近60個,在全國20多個省市提供8萬多張床位,充分發揮了商業保險催化劑和膠粘劑的作用。人人保險将以核心戰略方向和突破,打造多層次的産品服務體系,緻力于讓更多家庭享受優質的養老服務。

《人民日報健康客商》副主編趙安平指出,老齡化已經成為并将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中國的基本國情,圍繞老年人的關愛和福祉,必然會出現一個新的産業。保險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險業大規模、系統地參與醫改是健康中國戰略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

清華大學公共行政/醫院管理學院雙教授、博士生導師楊延軒作了題為《百年人生的心與道》的演講,指出中國早在2000年就已進入聯合國定義的"老齡化社會",到2025年将進入"深老社會"。随着醫學科技的發展,醫療的結合模式将奠定長壽金融的新格局。在深層養老社會到來之前,要盡快樹立健康的養老意識,積極擁抱即将到來的白銀經濟,早規劃養老生活。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周豔軒就《從營運角度看養老金項目發展建設的要點》發表演講,強調養老項目應有明确的客戶基礎,客戶群越清晰,前期投資和後期投入越多。養老項目和房地産項目的核心差別在于"有沒有營運",早在養老項目的設計階段,營運團隊就應該介入,并根據營運理念和使用需要,為設計師提供設計依據。在建築設計階段和營運管理緊密結合,是完成"硬與軟結合"的最優解決方案,不僅提高了養老項目的營運效率,節約了成本,而且提升了老年人的入住體驗。

論壇期間,保險集團總經理徐景輝就保險與養老融合的發展接受了媒體采訪。徐景輝告訴記者,保險業布局養老生态的初衷是希望通過養老服務資源的整合,将多層次的養老服務和保險産品有機結合,同時利用保險方的客戶和資金資源,回饋養老服務方。"融合"和"發展"是保險業老年故事的核心邏輯。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老齡化問題日趨突出,幫助解決社會養老問題已成為多行業共識。近年來,中央出台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等多項綱領性檔案,重點加強人口老齡化社會财富儲備,建構高品質的養老服務和産品供應體系。(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