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入关后的第二代清朝统治者们

作者:冬瓜88

以多尔衮为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者,趁着李自成、吴三桂大战间隙从山海关长驱直入,并以多铎、阿济格两路大军横扫大半个明朝,成功坐稳了关内统治者的位置。他们是实际上的入关第一代清朝统治者。

入关后的第二代清朝统治者们

然而, 自从顺治七年底多尔衮过世之后,这些统治者们已经死的死、老的老,那时候天下还不太平,清朝急需第二代后继者奋起。于是顺治九年十月,顺治帝任命郑亲王世子济度,多罗敏郡王勒度,多罗信郡王多尼,多罗安郡王岳乐,贝勒尚善、杜尔祜、杜兰为议政王,这些年轻的精英作为第二代承载了大清的希望,最后却是天意弄人,一个个早逝,仅剩且有能力的寥寥。下文详述。

入关后的第二代清朝统治者们

多罗简郡王济度

济度,顺治八年二月封多罗简郡王。他是辅政叔王济尔哈朗的次子,他于这个位置本来应该是他哥郑亲王世子富尔敦的,但是富尔敦顺治八年四月早逝,九月他就继承了世子位置。

他父亲济尔哈朗本来是和多尔衮一同辅政的,但被多尔衮打压的厉害,排挤到了边缘,这个位置实权给了多铎。等多尔衮顺治七年过世,他立即开始带头清算,两黄旗大臣索尼、鳌拜等列出多尔衮罪状,苏克萨哈等本还想反驳,结果济尔哈朗完全不理,直接导致了苏克萨哈等后来倒戈,加入清算多尔衮队伍行列。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做法非常合顺治帝的意,这个同他一样受多尔衮了多年气的人。结果就是,济尔哈朗一门瞬间万丈荣光,他的长子富尔敦封郑亲王世子,次子济度封多罗简郡王,三子勒度封多罗敏郡王,一亲王加两郡王组合直追礼亲王代善家。

济度继承世子,出任议政王,功劳显著,无奈天妒英才,早早过世。他的履历:

顺治十一年十二月,这年他二十二虚岁,下同,授定远大将军,率贝勒巴尔楚浑、贝子务达海、都统噶达浑统兵征福建郑成功。

顺治十二年九月,这年他二十三岁,率师至福建,闻泉州贼遁,驻福州。久之,乃进驻泉州

顺治十三年七月,这年他二十四岁,济度自泉州移驻漳州,闻郑成功犯福州,遣副都统觉罗阿克善、参领巴图鲁禇库、护军参领伊巴格图赴援,遇贼高齐陆路,败之,斩二百级。将至福州,贼艘二百余泊乌龙江,阿克善等水陆齐进,击败之,追至大漳河口,斩伪总兵林祖兰等,获船十有四。时惠安、闽安、漳浦频告警,分遣护军统领觉罗雅布兰、副都统阿玉锡等往剿,斩贼二千余,获船数百。先后降伪总兵一、副将五、参将游击以下五十人、兵三千有奇。

顺治十四年三月,这年他二十五岁,班师,顺治帝遣议政大臣哈什屯等迎之卢沟桥,令先赴郑亲王丧所,顺治帝亲临其第,慰之。五月,袭封和硕亲王爵,仍其原封郡王之号曰“简”。

顺治十七年七月薨,年仅二十八岁,追谥“纯”。

济度,如果上天再给他一些时间,他恐怕战功更大,成就更高。在政治上,济度和岳乐是对立的,济度代表了保守派,岳乐则代表改革派。济度强调要保护八旗勋贵们的利益,是索尼、鳌拜、遏必隆都比较认可的人,反而岳乐是比较孤立的,这在一些影视剧中有体现。

多罗敏郡王勒度

勒度,这个郡王怎么来的,前文有叙述背景。他的事迹不详,顺治十二年就过世了,还没来得及像他二哥一样征战沙场,没有任何战功记载。

入关后的第二代清朝统治者们

多罗信郡王多尼

多尼,是多铎次子,也是嫡长子。顺治六年十月,其父豫亲王多铎逝世,多尼承袭豫亲王的爵位,后又改封为信亲王。顺治九年,因伯多尔衮清算受牵连,降亲王为信郡王。他的履历:

顺治十五年,命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偕平郡王罗科铎等南征。大军进入了湖南,攻打南明军队。明将李定国烧毁了盘江口铁索桥遁走,清军以浮桥渡河,自交水进次松岭。贵州,趋安庄走明将白文选。

顺治十六年正月,清军迫近云南会城,李定国、白文选挟桂王朱由榔逃到永昌,遣贝勒尚善以师从之,克永昌及腾越。顺治帝遣使慰劳,赐给他御衣、蟒袍及鞍马、弓矢。

顺治十七年五月,大军还军,顺治帝遣内大臣迎劳。六月,追论云南误坐噶布什贤昂邦瑚理布等磨盘山败绩罪,罚银五千。

顺治十八年正月,多尼去世,年仅二十六岁,谥“宣和”。

多尼,带兵打仗实力不俗,一出场就是硬刚名将、明晋王李定国和巩国公白文选。李定国是什么人呢?这家伙两蹶名王,打得定南王孔有德自刎、伏杀敬谨亲王尼堪的人。多尼,在同李定国这个善于打伏击战的高手周旋过程中很少吃亏,磨盘山之战,多尼后来被罚,客观说只是连坐,因为他是南线最高指挥,主角是吴三桂,吴三桂中了李定国的埋伏,多尼及时增援,最后结果其实是清军惨胜,李定国撤退,很多文章描述为清军惨败,分歧原因:一是清军当时吴三桂报捷,确实没提败,后来朝廷复查,所以罚了多尼这个最高指挥者;二是清军战损更大,死伤过万人,李定国战死六千余。

入关后的第二代清朝统治者们

李定国

附:磨盘山之战

磨盘山战役中,李定国充分展现其野战名将本色,充分利用地理条件设伏三道,可谓天衣无缝。窦民望为初伏,高文贵为二伏,王国玺为三伏,清军进入三伏,“首尾横击之,片甲不令其逃也”。但因叛徒出卖,初伏、三伏口子扎不起,吴三桂两头猛攻,窦民望、王国玺全部阵亡,高文贵侥幸逃脱。自此,晋王家底赔光了。不过还是必须肯定李定国的军事才能,胜败这也是国力体现,因为清军打完继续有,李定国都要退到缅甸了。

入关后的第二代清朝统治者们

多罗安郡王岳乐

岳乐,是饶余郡王阿巴泰第四子。阿巴泰母亲为努尔哈赤侧妃,他的地位次于那些嫡出的褚英、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但又高于其他庶出儿子。

如果了解清初爵位分封的一些规则,看过笔者前面一些文章,便会知道,出身很重要,出身好有战功才有最好的结果,出身不好想立功都没机会。阿巴泰正是这种尴尬位置,其实他功劳不小,但没获得很高爵位。

岳乐前面还有三个哥哥,理论也轮不到他,但是也是命运,大哥尚建天聪年就去世,二哥博和托顺治五年去世,三哥博洛顺治九年三月去世,所以等到十月授官的时候,都不在了,最终轮到了他。

可能也是受父兄一些影响,岳乐,是坚定的改革派,坚持打破陈规祖制,大胆启用汉人,重视缓解与汉族的矛盾;停止圈地,使人民能正常从事生产活动。

他是那年同封议政王的人里面,后来成就最高,寿命较高的人,活了六十四岁。他的履历:

顺治十年,授宣威大将军,驻军归化城,进讨喀尔喀部土谢图汗、车臣汗,随后喀尔喀投降入贡,班师。

顺治十二年,授宗人府左宗正,掌宗人府事。顺治十四年晋封和硕安亲王。

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乱爆发,岳乐被重新启用,封为定远平寇大将军,率师讨伐吴三桂。岳乐所定战略是先攻江西,阻隔吴、耿两藩联系,同时阻断吴进军江浙,获取钱粮,稳定后方,这个战略后来非常成功,得到康熙帝大加赞赏。

康熙二十七年七月,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与外蒙古喀尔喀部构衅兴兵,岳乐与简亲王雅布受命各带兵丁500人远赴内蒙古苏尼特部驻防。

康熙二十八年,岳乐卒于军中,年六十四岁,追谥 “和”。

从他的事迹可以看出,一是他是个战略家,名气很高的将领,经常充当救火英雄,朝廷哪里需要就把他往哪里搬;二是朝廷太平的时候,经常冷藏他,并不想重用,比如顺治死后,直到康熙十三年三藩爆发才重新启用。汤若望记载,顺治帝发觉自己身染天花之后,一度想把皇位传给安亲王岳乐,不知道是不是被康熙帝当成了政敌对待,提防着随时替代他。

入关后的第二代清朝统治者们

贝勒尚善

尚善,是济尔哈朗八弟费扬武之次子、简亲王济度堂弟。他父亲过世早,初袭辅国公爵位,定鼎后进贝子,从多铎南征李自成,平河南、江南。顺治六年进贝勒,掌理藩院事。顺治九年,授议政大臣。他的履历:

顺治十五年,从多尼征云南。

康熙十一年,任右宗正。三藩之乱爆发,授定远靖寇大将军,率师进占岳州,卒于军中,年五十七岁。谥“靖定”。

康熙十九年,论出师湖广功罪,以其统兵岳州,不能速灭叛逆,退缩贻误,追革贝勒。

综合看,尚善是这几个人中成就仅次于岳乐的。死后被清算,这个或许有打压成分,如前文所述,岳乐很早就看出吴三桂兵锋强劲,不同意在湖南和他硬刚,选择两翼出击,他坐镇江西,稳住侧方;而尚善,恰恰捡了个锅,被任命为岳州前线最高指挥官,这个碰到了吴三桂嫡系。吴三桂视岳州为战略要地,首都衡州的北大门,投入七万重兵,令吴应麒和张国柱统帅水陆两军,吴应麒素骁勇,看名字应该是吴三桂子侄,有说是侄子有说是亲儿子过继给其兄了。后面还有廖进忠、马宝、柯铎、高起隆等将领,这大都是随其入关的老部下,久经沙场,康熙让尚善速战速决,这不是为难人?

贝勒杜尔祜

杜尔祜,是努尔哈赤长曾孙、广略贝勒褚英之长孙、安平贝勒杜度长子,所以这个只是来当长房代表了。顺治九年十月刚任议政大臣,顺治十二年二月便去世了,年四十一岁,谥“悫厚”。他的主要事迹,还停留在任议政大臣之前,他的履历:

崇德六年八月,随皇太极围松山,敌夜遁,诸将士相继追击,杜尔祜恐后有敌兵,少待,已而无至者,亦随众追击,大破其众。

崇德七年三月,随大兵围锦州,祖大寿以城降,诏杜尔祜还京。六月,降袭其父爵为镇国公。十月,参领拜山等告其怨望,削爵,黜宗室籍。

顺治元年十一月,随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南征有功。顺治二年回,叙功,复宗室,封辅国公,赐金五十、银二千。

顺治五年,又从济尔哈朗徇湖广。

顺治六年,败敌于永兴,次辰州,贼渠一只虎遁,追击之。进剿广西,定全州。顺治七年,凯旋,赐银六百。顺治八年,进多罗贝勒。

杜尔祜,战功不少,但是怨言很多,可能一度是觉得他父、祖父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命运捉弄,搞不好他就是当今皇帝了。无奈正是建功立业时,四十岁就早早过世了。

贝勒杜兰

杜兰,是礼亲王代善之孙、颖毅亲王萨哈廉之三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之弟。他二哥勒克德浑也是一代名将,被顺治任命为平南大将军,接替了多铎驻扎在江宁。在与南明的战斗中,勒克德浑尽显他的军事才华,成为了满洲令人瞩目的英雄。然而,也是天妒英才,顺治九年三月就早早过世。此时的杜兰被任命为议政大臣,顺治帝肯定也有殷殷期望,希望杜兰能继承其兄才华,扛起担子。然而,并未见到有何战功。反而在康熙七年正月,朝廷聚会他跑他处躲着,被鳌拜揪着治罪,降为了镇国公。后续便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