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入關後的第二代清朝統治者們

作者:冬瓜88

以多爾衮為為代表的清朝統治者,趁着李自成、吳三桂大戰間隙從山海關長驅直入,并以多铎、阿濟格兩路大軍橫掃大半個明朝,成功坐穩了關内統治者的位置。他們是實際上的入關第一代清朝統治者。

入關後的第二代清朝統治者們

然而, 自從順治七年底多爾衮過世之後,這些統治者們已經死的死、老的老,那時候天下還不太平,清朝急需第二代後繼者奮起。于是順治九年十月,順治帝任命鄭親王世子濟度,多羅敏郡王勒度,多羅信郡王多尼,多羅安郡王嶽樂,貝勒尚善、杜爾祜、杜蘭為議政王,這些年輕的精英作為第二代承載了大清的希望,最後卻是天意弄人,一個個早逝,僅剩且有能力的寥寥。下文詳述。

入關後的第二代清朝統治者們

多羅簡郡王濟度

濟度,順治八年二月封多羅簡郡王。他是輔政叔王濟爾哈朗的次子,他于這個位置本來應該是他哥鄭親王世子富爾敦的,但是富爾敦順治八年四月早逝,九月他就繼承了世子位置。

他父親濟爾哈朗本來是和多爾衮一同輔政的,但被多爾衮打壓的厲害,排擠到了邊緣,這個位置實權給了多铎。等多爾衮順治七年過世,他立即開始帶頭清算,兩黃旗大臣索尼、鳌拜等列出多爾衮罪狀,蘇克薩哈等本還想反駁,結果濟爾哈朗完全不理,直接導緻了蘇克薩哈等後來倒戈,加入清算多爾衮隊伍行列。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的做法非常合順治帝的意,這個同他一樣受多爾衮了多年氣的人。結果就是,濟爾哈朗一門瞬間萬丈榮光,他的長子富爾敦封鄭親王世子,次子濟度封多羅簡郡王,三子勒度封多羅敏郡王,一親王加兩郡王組合直追禮親王代善家。

濟度繼承世子,出任議政王,功勞顯著,無奈天妒英才,早早過世。他的履曆:

順治十一年十二月,這年他二十二虛歲,下同,授定遠大将軍,率貝勒巴爾楚渾、貝子務達海、都統噶達渾統兵征福建鄭成功。

順治十二年九月,這年他二十三歲,率師至福建,聞泉州賊遁,駐福州。久之,乃進駐泉州

順治十三年七月,這年他二十四歲,濟度自泉州移駐漳州,聞鄭成功犯福州,遣副都統覺羅阿克善、參領巴圖魯禇庫、護軍參領伊巴格圖赴援,遇賊高齊陸路,敗之,斬二百級。将至福州,賊艘二百餘泊烏龍江,阿克善等水陸齊進,擊敗之,追至大漳河口,斬僞總兵林祖蘭等,獲船十有四。時惠安、閩安、漳浦頻告警,分遣護軍統領覺羅雅布蘭、副都統阿玉錫等往剿,斬賊二千餘,獲船數百。先後降僞總兵一、副将五、參将遊擊以下五十人、兵三千有奇。

順治十四年三月,這年他二十五歲,班師,順治帝遣議政大臣哈什屯等迎之盧溝橋,令先赴鄭親王喪所,順治帝親臨其第,慰之。五月,襲封和碩親王爵,仍其原封郡王之号曰“簡”。

順治十七年七月薨,年僅二十八歲,追谥“純”。

濟度,如果上天再給他一些時間,他恐怕戰功更大,成就更高。在政治上,濟度和嶽樂是對立的,濟度代表了保守派,嶽樂則代表改革派。濟度強調要保護八旗勳貴們的利益,是索尼、鳌拜、遏必隆都比較認可的人,反而嶽樂是比較孤立的,這在一些影視劇中有展現。

多羅敏郡王勒度

勒度,這個郡王怎麼來的,前文有叙述背景。他的事迹不詳,順治十二年就過世了,還沒來得及像他二哥一樣征戰沙場,沒有任何戰功記載。

入關後的第二代清朝統治者們

多羅信郡王多尼

多尼,是多铎次子,也是嫡長子。順治六年十月,其父豫親王多铎逝世,多尼承襲豫親王的爵位,後又改封為信親王。順治九年,因伯多爾衮清算受牽連,降親王為信郡王。他的履曆:

順治十五年,命為安遠靖寇大将軍,偕平郡王羅科铎等南征。大軍進入了湖南,攻打南明軍隊。明将李定國燒毀了盤江口鐵索橋遁走,清軍以浮橋渡河,自交水進次松嶺。貴州,趨安莊走明将白文選。

順治十六年正月,清軍迫近雲南會城,李定國、白文選挾桂王朱由榔逃到永昌,遣貝勒尚善以師從之,克永昌及騰越。順治帝遣使慰勞,賜給他禦衣、蟒袍及鞍馬、弓矢。

順治十七年五月,大軍還軍,順治帝遣内大臣迎勞。六月,追論雲南誤坐噶布什賢昂邦瑚理布等磨盤山敗績罪,罰銀五千。

順治十八年正月,多尼去世,年僅二十六歲,谥“宣和”。

多尼,帶兵打仗實力不俗,一出場就是硬剛名将、明晉王李定國和鞏國公白文選。李定國是什麼人呢?這家夥兩蹶名王,打得定南王孔有德自刎、伏殺敬謹親王尼堪的人。多尼,在同李定國這個善于打伏擊戰的高手周旋過程中很少吃虧,磨盤山之戰,多尼後來被罰,客觀說隻是連坐,因為他是南線最高指揮,主角是吳三桂,吳三桂中了李定國的埋伏,多尼及時增援,最後結果其實是清軍慘勝,李定國撤退,很多文章描述為清軍慘敗,分歧原因:一是清軍當時吳三桂報捷,确實沒提敗,後來朝廷複查,是以罰了多尼這個最高指揮者;二是清軍戰損更大,死傷過萬人,李定國戰死六千餘。

入關後的第二代清朝統治者們

李定國

附:磨盤山之戰

磨盤山戰役中,李定國充分展現其野戰名将本色,充分利用地理條件設伏三道,可謂天衣無縫。窦民望為初伏,高文貴為二伏,王國玺為三伏,清軍進入三伏,“首尾橫擊之,片甲不令其逃也”。但因叛徒出賣,初伏、三伏口子紮不起,吳三桂兩頭猛攻,窦民望、王國玺全部陣亡,高文貴僥幸逃脫。自此,晉王家底賠光了。不過還是必須肯定李定國的軍事才能,勝敗這也是國力展現,因為清軍打完繼續有,李定國都要退到緬甸了。

入關後的第二代清朝統治者們

多羅安郡王嶽樂

嶽樂,是饒餘郡王阿巴泰第四子。阿巴泰母親為努爾哈赤側妃,他的地位次于那些嫡出的褚英、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阿濟格、多爾衮、多铎等,但又高于其他庶出兒子。

如果了解清初爵位分封的一些規則,看過筆者前面一些文章,便會知道,出身很重要,出身好有戰功才有最好的結果,出身不好想立功都沒機會。阿巴泰正是這種尴尬位置,其實他功勞不小,但沒獲得很高爵位。

嶽樂前面還有三個哥哥,理論也輪不到他,但是也是命運,大哥尚建天聰年就去世,二哥博和托順治五年去世,三哥博洛順治九年三月去世,是以等到十月授官的時候,都不在了,最終輪到了他。

可能也是受父兄一些影響,嶽樂,是堅定的改革派,堅持打破陳規祖制,大膽啟用漢人,重視緩解與漢族的沖突;停止圈地,使人民能正常從事生産活動。

他是那年同封議政王的人裡面,後來成就最高,壽命較高的人,活了六十四歲。他的履曆:

順治十年,授宣威大将軍,駐軍歸化城,進讨喀爾喀部土謝圖汗、車臣汗,随後喀爾喀投降入貢,班師。

順治十二年,授宗人府左宗正,掌宗人府事。順治十四年晉封和碩安親王。

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亂爆發,嶽樂被重新啟用,封為定遠平寇大将軍,率師讨伐吳三桂。嶽樂所定戰略是先攻江西,阻隔吳、耿兩藩聯系,同時阻斷吳進軍江浙,擷取錢糧,穩定後方,這個戰略後來非常成功,得到康熙帝大加贊賞。

康熙二十七年七月,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與外蒙古喀爾喀部構釁興兵,嶽樂與簡親王雅布受命各帶兵丁500人遠赴内蒙古蘇尼特部駐防。

康熙二十八年,嶽樂卒于軍中,年六十四歲,追谥 “和”。

從他的事迹可以看出,一是他是個戰略家,名氣很高的将領,經常充當救火英雄,朝廷哪裡需要就把他往哪裡搬;二是朝廷太平的時候,經常冷藏他,并不想重用,比如順治死後,直到康熙十三年三藩爆發才重新啟用。湯若望記載,順治帝發覺自己身染天花之後,一度想把皇位傳給安親王嶽樂,不知道是不是被康熙帝當成了政敵對待,提防着随時替代他。

入關後的第二代清朝統治者們

貝勒尚善

尚善,是濟爾哈朗八弟費揚武之次子、簡親王濟度堂弟。他父親過世早,初襲輔國公爵位,定鼎後進貝子,從多铎南征李自成,平河南、江南。順治六年進貝勒,掌理藩院事。順治九年,授議政大臣。他的履曆:

順治十五年,從多尼征雲南。

康熙十一年,任右宗正。三藩之亂爆發,授定遠靖寇大将軍,率師進占嶽州,卒于軍中,年五十七歲。谥“靖定”。

康熙十九年,論出師湖廣功罪,以其統兵嶽州,不能速滅叛逆,退縮贻誤,追革貝勒。

綜合看,尚善是這幾個人中成就僅次于嶽樂的。死後被清算,這個或許有打壓成分,如前文所述,嶽樂很早就看出吳三桂兵鋒強勁,不同意在湖南和他硬剛,選擇兩翼出擊,他坐鎮江西,穩住側方;而尚善,恰恰撿了個鍋,被任命為嶽州前線最高指揮官,這個碰到了吳三桂嫡系。吳三桂視嶽州為戰略要地,首都衡州的北大門,投入七萬重兵,令吳應麒和張國柱統帥水陸兩軍,吳應麒素骁勇,看名字應該是吳三桂子侄,有說是侄子有說是親兒子過繼給其兄了。後面還有廖進忠、馬寶、柯铎、高起隆等将領,這大都是随其入關的老部下,久經沙場,康熙讓尚善速戰速決,這不是為難人?

貝勒杜爾祜

杜爾祜,是努爾哈赤長曾孫、廣略貝勒褚英之長孫、安平貝勒杜度長子,是以這個隻是來當長房代表了。順治九年十月剛任議政大臣,順治十二年二月便去世了,年四十一歲,谥“悫厚”。他的主要事迹,還停留在任議政大臣之前,他的履曆:

崇德六年八月,随皇太極圍松山,敵夜遁,諸将士相繼追擊,杜爾祜恐後有敵兵,少待,已而無至者,亦随衆追擊,大破其衆。

崇德七年三月,随大兵圍錦州,祖大壽以城降,诏杜爾祜還京。六月,降襲其父爵為鎮國公。十月,參領拜山等告其怨望,削爵,黜宗室籍。

順治元年十一月,随定國大将軍、豫親王多铎南征有功。順治二年回,叙功,複宗室,封輔國公,賜金五十、銀二千。

順治五年,又從濟爾哈朗徇湖廣。

順治六年,敗敵于永興,次辰州,賊渠一隻虎遁,追擊之。進剿廣西,定全州。順治七年,凱旋,賜銀六百。順治八年,進多羅貝勒。

杜爾祜,戰功不少,但是怨言很多,可能一度是覺得他父、祖父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命運捉弄,搞不好他就是當今皇帝了。無奈正是建功立業時,四十歲就早早過世了。

貝勒杜蘭

杜蘭,是禮親王代善之孫、穎毅親王薩哈廉之三子、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之弟。他二哥勒克德渾也是一代名将,被順治任命為平南大将軍,接替了多铎駐紮在江甯。在與南明的戰鬥中,勒克德渾盡顯他的軍事才華,成為了滿洲令人矚目的英雄。然而,也是天妒英才,順治九年三月就早早過世。此時的杜蘭被任命為議政大臣,順治帝肯定也有殷殷期望,希望杜蘭能繼承其兄才華,扛起擔子。然而,并未見到有何戰功。反而在康熙七年正月,朝廷聚會他跑他處躲着,被鳌拜揪着治罪,降為了鎮國公。後續便默默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