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已经到来。作为一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较强的应用力的职业教育,通过技术赋能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也是一个挑战。
数字技术如何渗透课堂并实现教学?推动新技术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应该突破哪些瓶颈?在最近的杭州教育科研节上,主题论坛"未来的数字教学"试图"审视这些问题的脉搏"。

杭州旅游职业学校教师涂伟伟与贵州台江职业学院师生开展园林课"带屏"
数字技术如何深入课堂 学校应该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做媒体"
"传统的职业教室正在被技术驱动,以做出深刻的改变。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院长洪斌斌表示,随着数据成为核心要素,职业教育的教学结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将发生变化。
与这一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教育领域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应用范围小,水平低。对此,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校长金卫东认为,职业院校在教育领域相对少数,学校需求与市场技术发展缺乏沟通和匹配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育需求的深入研究,以开发真正满足职业学校教学需求的应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首席专家、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原主任石建国说。
专家表示,职业院校应大胆地为自己"传媒",主动连接企业与市场,从自身的教育教学中开展,对企业数字化资源、设备研发提出要求。
以金卫东为例,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立足课堂,积极联系企业,开发基于AI智能的舞蹈训练体系,解决目前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课前返课时间过长、课后练习没有考核的痛点困难。
"该系统能够对舞蹈的15个基于动作的动作进行精确定位和智能诊断。在過去45分鐘的舞蹈課程中,老師必須花30分鐘檢查最後一堂課的內容。现在,学生可以在系统的帮助下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效率。金卫东介绍,今年的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览会,这一人工智能教学系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杭州市交通职业中学在智能教学和管理软件上,全部实行校本开发,为中专金融和商业专业人才搭建区域网络学习平台,临平职业高中打造了多屏互动、机器人伴奏的数控教室...这些从职业院校的需求标准出发,共同创业实力的探索实践,为课堂数字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只有关注技术应用,多与企业沟通,关注教学问题,双方才能快速推进技术型教育教学。金卫东想。
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教师崔梦雅与贵州省台江县职业学院师生一起举办舞蹈课《与屏风同行》
如何很好地使用该技术?关键的核心是"人"。
"我们需要精通技术的教育工作者和受过教育的技术官僚。石建国表示,利用数字教育和教学资源的关键是人。
在中西部,"人"的问题更为明显。在西部教学中,杭州杭州交通职业高中老师姚翔发现,当地学校也有很多智能教学设备,但由于没有人使用几乎所有的灰尘。
在洪斌斌看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多年来的大量投入和建设,主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没有解决"用好"的问题,特别是"用好"的问题,而后者是推动教育教学和技术进步的关键。
"当今数字教育最大的痛点仍然是教师能力不足。石建国表示,技术对教育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使用方式,"只有改变知识刻画的方式,技术才是最低价值的,科技应该真正在教育与教学的核心环节中发挥作用,从而突破'画'的形式主义,但这无疑对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洪斌斌认为,在职业教育与教学融合的背景下,职业教师需要创新理念,顺应趋势,把握"人工智能与教师"的教学方向,深度融合教育与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实现从传统体验教学向数据化精准教学的转变。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谢传兵认为,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融合转型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规划,"坚持创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改革发展道路,适应网络教学常态化,优化教师能力结构,应成为同仁们对 职业教育前沿。"
贵州台江职业学校"带屏学习"舞蹈课现场
如何利用技术赋予更多赋能?职业教育要追求东西方均衡发展
利用数字化打破时空局限,架起东西方资源桥梁,专家们认为这是推动东西方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研讨会上,相距1500公里的贵州杭州和台江两所职业学校利用直播和人工智能技术,上演了从"同屏"到"同频"的飞跃。
伴随着一阵阵音乐,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舞蹈老师崔梦雅和贵州省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舞蹈老师于佩佩在同一屏幕上讲授《舞蹈创作练习》。三位录制,实时高清直播视频,连续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舞蹈判定与校正...随着舞蹈的腾飞,也出现了未来数字化课堂的愿景。
你知道登山者有吸盘吗?"借用你的高枝眼眶自己的"凌雨华在爬什么?
随后,杭州旅游职业学校教师涂维伟、贵州台江职业学校教师侯晓彤教授了一部以问题为导向的《植物中的蜘蛛侠》。
"同屏学习"课堂网站
"在5G时代,没有什么可问的。一个不仅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屏幕,更体现了未来"私人定制"学习的概念。杭州教育学院职业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黄云评论道。
"这些'概念课'探索了未来课堂的方向和可能性。杭州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研究会主席姚翔表示:"在'数字化与教学'的帮助下,不仅原本呈现区域分离的教育资源克服了空间限制,实现了彼此共享,还利用实时丰富的互动,在所有参与者面前呈现了两地之间可见的差异, 使帮助更加准确有效,促进两地教育发展,实现平衡。(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梁丹、记者王平)
作者:梁丹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