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已經到來。作為一種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較強的應用力的職業教育,通過技術賦能來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也是一個挑戰。
數字技術如何滲透課堂并實作教學?推動新技術在職業院校教育教學中的深度應用,應該突破哪些瓶頸?在最近的杭州教育科研節上,主題論壇"未來的數字教學"試圖"審視這些問題的脈搏"。

杭州旅遊職業學校教師塗偉偉與貴州台江職業學院師生開展園林課"帶屏"
數字技術如何深入課堂 學校應該有足夠的勇氣為自己"做媒體"
"傳統的職業教室正在被技術驅動,以做出深刻的改變。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院長洪斌斌表示,随着資料成為核心要素,職業教育的教學結構、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将發生變化。
與這一趨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教育領域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仍處于初級階段,應用範圍小,水準低。對此,杭州市人民職業學校校長金衛東認為,職業院校在教育領域相對少數,學校需求與市場技術發展缺乏溝通和比對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
"軟體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對教學體系、教學方法和教育需求的深入研究,以開發真正滿足職業學校教學需求的應用。"中國教育技術協會首席專家、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原主任石建國說。
專家表示,職業院校應大膽地為自己"傳媒",主動連接配接企業與市場,從自身的教育教學中開展,對企業數字化資源、裝置研發提出要求。
以金衛東為例,杭州市人民職業學校,立足課堂,積極聯系企業,開發基于AI智能的舞蹈訓練體系,解決目前舞蹈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課前返課時間過長、課後練習沒有考核的痛點困難。
"該系統能夠對舞蹈的15個基于動作的動作進行精确定位和智能診斷。在過去45分鐘的舞蹈課程中,老師必須花30分鐘檢查最後一堂課的內容。現在,學生可以在系統的幫助下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課堂效率。金衛東介紹,今年的第79屆中國教育裝備展覽會,這一人工智能教學系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為了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杭州市交通職業中學在智能教學和管理軟體上,全部實行校本開發,為中專金融和商業專業人才搭建區域網絡學習平台,臨平職業高中打造了多屏互動、機器人伴奏的數控教室...這些從職業院校的需求标準出發,共同創業實力的探索實踐,為課堂數字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隻有關注技術應用,多與企業溝通,關注教學問題,雙方才能快速推進技術型教育教學。金衛東想。
杭州市人民職業學校教師崔夢雅與貴州省台江縣職業學院師生一起舉辦舞蹈課《與屏風同行》
如何很好地使用該技術?關鍵的核心是"人"。
"我們需要精通技術的教育工作者和受過教育的技術官僚。石建國表示,利用數字教育和教學資源的關鍵是人。
在中西部,"人"的問題更為明顯。在西部教學中,杭州杭州交通職業高中老師姚翔發現,當地學校也有很多智能教學裝置,但由于沒有人使用幾乎所有的灰塵。
在洪斌斌看來,我國教育資訊化多年來的大量投入和建設,主要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沒有解決"用好"的問題,特别是"用好"的問題,而後者是推動教育教學和技術進步的關鍵。
"當今數字教育最大的痛點仍然是教師能力不足。石建國表示,技術對教育的價值主要取決于使用方式,"隻有改變知識刻畫的方式,技術才是最低價值的,科技應該真正在教育與教學的核心環節中發揮作用,進而突破'畫'的形式主義,但這無疑對教師的能力和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此,洪斌斌認為,在職業教育與教學融合的背景下,職業教師需要創新理念,順應趨勢,把握"人工智能與教師"的教學方向,深度融合教育與技術,加速數字化轉型,實作從傳統體驗教學向資料化精準教學的轉變。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謝傳兵認為,職業院校教師數字化融合轉型不僅是當務之急,也是一項長期規劃,"堅持創新與資訊技術相結合的改革發展道路,适應網絡教學常态化,優化教師能力結構,應成為同仁們對 職業教育前沿。"
貴州台江職業學校"帶屏學習"舞蹈課現場
如何利用技術賦予更多賦能?職業教育要追求東西方均衡發展
利用數字化打破時空局限,架起東西方資源橋梁,專家們認為這是推動東西方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途徑。研讨會上,相距1500公裡的貴州杭州和台江兩所職業學校利用直播和人工智能技術,上演了從"同屏"到"同頻"的飛躍。
伴随着一陣陣音樂,杭州市人民職業學校舞蹈老師崔夢雅和貴州省台江縣中等職業學校舞蹈老師于佩佩在同一螢幕上講授《舞蹈創作練習》。三位錄制,實時高清直播視訊,連續資料采集與分析,智能舞蹈判定與校正...随着舞蹈的騰飛,也出現了未來數字化課堂的願景。
你知道登山者有吸盤嗎?"借用你的高枝眼眶自己的"淩雨華在爬什麼?
随後,杭州旅遊職業學校教師塗維偉、貴州台江職業學校教師侯曉彤教授了一部以問題為導向的《植物中的蜘蛛俠》。
"同屏學習"課堂網站
"在5G時代,沒有什麼可問的。一個不僅融合了人工智能、大資料、網際網路+等技術的螢幕,更展現了未來"私人定制"學習的概念。杭州教育學院職業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黃雲評論道。
"這些'概念課'探索了未來課堂的方向和可能性。杭州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研究會主席姚翔表示:"在'數字化與教學'的幫助下,不僅原本呈現區域分離的教育資源克服了空間限制,實作了彼此共享,還利用實時豐富的互動,在所有參與者面前呈現了兩地之間可見的差異, 使幫助更加準确有效,促進兩地教育發展,實作平衡。(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梁丹、記者王平)
作者:梁丹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