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万5千尾光倒刺鲃放生回自然

大洋网讯 10月27日,记者在流溪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举行的2016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暨第六期自然护理·广州流溪河光倒刺鲃增殖放流活动现场见证了1万5千尾光倒刺鲃的放生。随着工作人员的放生动作,光倒刺鲃游入更广阔的水域,回归自然。

光倒刺鲃野生资源急需恢复

光倒刺鲃,俗称鲣鱼,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是流溪河传统名优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而最近几年,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资源调查,均难以捕获野生亲鱼。据当地的村民反映,如今十多年前光倒刺鲃成群结对洄游繁殖的景象已销声匿迹,能够捕获的光倒刺鲃少之又少。而根据2015年广州市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调查结论显示,流溪河保护区的光倒刺鲃资源量仍然有待恢复。

广州市友诚养殖有限公司工程师王爱军表示,光倒刺鲃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七、八十年代的过度捕捞、恶性捕捞,使得该种鱼濒临灭绝。而光倒刺鲃的经济价值高,在八十年代,一条鱼可换得五斤猪肉。

三年研究最终成功孕育光倒刺鲃

为恢复光倒刺鲃种群数量,保持其原有的生态特性,利用天然捕获的原种亲鱼经人工繁殖出来的幼苗,投放到保护区水域中,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王爱军表示,公司3年前已经开始从流溪河沿岸收集亲本,通过催产、人工授精等手段,最终成功孕育光倒刺鲃。在孕育的过程中,他碰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该种亲鱼拿回后的产前技术处理和其他鱼有一定的区别,经过三年的研究才最终突破。

广州市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主任刘汉生说:“恢复的物种是本地物种。”通过收集流溪河亲本,产卵孵化再放生,可达到保护光倒刺鲃本地种的目的。他还表示流溪河的光倒刺鲃和外地的光倒刺鲃是不一样的。现有研究表明流溪河的光倒刺鲃的侧线鳞比其他的光倒刺鲃要少,且该性状已基本确认。

(广报记者 邓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