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山口村,
可谓是得山得水,
得天独厚之地。
得山,
那是一座曾有“小九华山”之称的禅山——瓦屋山。
瓦屋山因其山形酷似屋脊而得名,也是历代文人墨客钟爱之山。李白曾有“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的诗句,汤显祖和马世俊也分别留下“瓦屋如云春作花”,“瓦屋成高筑,平岚净远氛”的诗句。
瓦屋山不仅是文人墨客必登之山,更是著名的禅山。宝藏禅寺就坐落在高高的山顶。据说建造宝藏禅寺的僧人是曾在九华山修行多年且颇有慧根的道明和尚。他心仪钟灵毓秀的瓦屋山,选定在此山顶修筑禅院。他清风明月坐禅问道,黄卷青灯潜心修炼,晨钟暮鼓普渡众生。香火鼎盛之时,此佛殿僧房曾达九十九间。
得水,
那是一座美丽的神女湖。
神女湖,据说是因王母娘娘曾到访而得名。一碧万顷的神女湖,如巨大的镜面静设在瓦屋山和丫髻山的南麓,更把这两座苍翠而高耸的大山连同蓝天白云,全都倒映在这如镜的水面。
就坐落在瓦屋山和神女湖之间,
既有瓦屋山如嶂似屏地挡住北风的呼啸,
尽得明媚阳光的普照,
又得神女湖的秀丽与妩媚,
厚得灵秀湖水的滋润。
大自然对大山口村的眷顾似乎还不够,又添上一个重要的山口:瓦屋山与丫髻山这两座大山之间的山口。这条宽仅几十米的山口,自古以来就是交通咽喉之地。以前从建康(南京)到毗陵(武进),从句容到溧阳,这山口是必经之路。这里在古代还有重要的驿站。据县志记载,明弘治三年(1490),知县沈瓒在此建陶庄馆(大山口村现属于陶庄村)。
陶庄馆
所谓的陶庄馆,在古代应该相当于政府招待所。现在很难想象当年陶庄馆的模样,但县知府在那建馆也足以印证当年陶庄之地的重要和兴盛。可以印证的更有溧阳才子马一龙题写的《宿陶庄官亭有约不至》诗,其中有“玉楼起粟寒欲颓,望尽烟林更寥廓。彼中多有故人家,客至应将酒当茶”的诗句。从中不难读出此馆的景致和主人的热情,也不难想象此馆定是官宦车马出入处,名流游走造访地。
大山口村也是风水极佳之地,不然许多显赫的坟墓也不会选址于此。村北约三百米处,即瓦屋山的官山脚下有一座“状元坟”。至于此坟安葬的是哪位状元已难以考证,但年代为道光年间,因为墓碑上刻有年代。此坟村民们又称之为“石圈坟”,因其坟立于中,四周都有石人、石马、石狮、石龟等围拱,并筑有广场和石桥。
无独有隅,不远处还有一处坟地,有五座相邻的坟墓,村民称之为“五座坟”。1968年,此处被村民在挖地窖时发现,并出土了许多金银器及铜镜、铜盆等文物。
大山口村是因为山口而得名,
但这并不是村的原名。
村庄最初的村名为“茅棚庵”。
茅棚庵
历史上,茅棚庵确有其庵,距村庄约一里。现在还能看出当年的遗址所在及四周的围墙墙基,村民们还曾在此处挖到铜盆、铲子、烛台等等。
这个村的历史可以向前追溯到什么朝代,现在很难推测。因为当年的陶庄馆、茅棚庵早已化作一片废墟,今天的村庄也可能是在以前的废墟上建立而成。
现在村里的村民主要由施、吴、黄、韩四大姓氏组成,吴家应该是该村最早的村民。
位居要地的大山口村并不大,解放前不足二十户人家,现在已扩展成具有六十多户二百多人的村庄。
这是一个典型的山多田少的村庄。山林很多,但水田很少,仅有一百多亩,而且是“望天田”。勤劳的村民为了蓄住山水,灌溉农田,在瓦屋山与丫髻山之间的山口下修筑了汩罗灞水库,蓄得清清山水滋养农田,而且让山水绕村而过,给村庄带来水的滋润和欢笑。
大山口水库
这一带大小水库星罗棋布,最大的手笔应该是近村五百米的大山口(神女湖)水库,那是1965年动工修筑的作品。其水库大坝高达十八米,长约六百米,集水面积达八平方公里,可蓄水四百四十多万立方。
种植草木
在“以粮为纲” 的年代,村民们守着百十亩的水田,连自己的口粮都收不回,还要吃国家的返销粮。改革开放之后,村民们对划分来的土地有了自由种植的权利,也就因地制宜,大量引种各种苗木花卉。目前村民们家家都种植苗木,而且随着苗木市场的发展,村庄成长起十二位苗木经纪人。这不仅为村庄的苗木疏通了市场渠道,更给村庄的苗木经济打开了新天地。种植和经营的变化给村民开创了致富之路,而美丽乡村建设则给村庄带来了文明、美丽之路。
美丽乡村建设
大山口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始于2015年。村庄在市、镇两级政府的支持下,迈开了建设美好家园的步伐。
村庄重点开展了村内道路建设,不仅主干道行车宽畅,而且家家都通上车道,环村还修建了步行道。
从汩罗灞水库流出的山水沿着宽宽的水渠穿过村庄,并在这日夜流淌的水渠旁兴建了两座青石码头。同时,村庄开展了卫生整治,不仅家家的污水集中处理,垃圾集中处理,而且消除了山村多年来的乱堆乱搭及家禽散养的积疾,使得村庄十分整洁而宽畅。
如今走进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头那座石砌的文化墙。墙后是青翠茂密的竹林和高大的树木,给人以稳重和安静的感受。村庄内车道四通八达,道路两侧植有许多风景树和花草,最为众多的是榉树、樟树、桂花树,还有大片的鸡冠花。桂花正在绽放,村里处处弥漫着浓郁香甜的桂子清香,鲜红的鸡冠花一片片簇拥在道路两侧及花圃间,争奇斗艳。村内房宅整洁俨然,村旁溪水潺潺,村中绿树成阴、竹林摇风,整个村庄仿佛都在绿色的掩映之中。
大山口村如同一支扁担,
一头挑起瓦屋山宝藏禅寺的
佛教文化旅游景区,
另一头挑起神女湖旅游风景区,
而且还有一座文化体育公园
正在规划之中。
景区的开发和繁荣,让村庄打开了又一扇致富之门,而村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美的乡村环境,更是配套景区建设、接受景区带动和辐射的最佳之地。所以,明天的大山口村不仅以苗木为特色,还将以优越乡村环境而迎来农家乐的春潮。目前,政府正引导村庄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已有村民在村庄开设了农家乐及土菜馆之类的餐饮店。
这块厚得禅山神湖之地,
明天的繁荣不是梦,
明天的村庄更美丽。
来 源 | 竹箦桥
文 字 | 赵善坚
编 辑 | 冯蓓
微信工作室 | 小掌柜之家
联系人 | 18906146555
微信 | czly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