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金花,可能很多人都对她很陌生,虽为红尘女子,却被挂了个“九天护国娘娘”的头衔,2019年网络上有个梗叫“鲁迅:是的,我说过!”确实这话真是周树人先生说的,原话引用周树人先生的《这也是生活》

鲁迅-周树人
“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以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
再看看我们的新文化运动领导者胡适是怎么评价的,
“北大教授,为妓女写传还史无前例”
胡适指:刘半农的《赛金花本事》和曾繁的《赛金花外传》
如你觉得文字阅读会有些枯燥,可试试拉到文后看小结。
赛金花
说起赛金花,很多名字,可能找不到第二个比她多名字的人,赵彩云、傅彩云、曹梦兰、赛金花、赵灵飞、三宝、洪梦鸾,这些名字都属于一个人。
赛金花安徽黟县人,15岁就被48岁的洪钧遂纳为妾,后洪钧奉旨为驻国公使,跟了洪钧出国,回国后,洪钧不久就病死了。赛金花知道洪一走,往后的日子定是不好过,在送洪钧棺柩南返苏州途中,就潜逃至上海为妓,改名为曹梦兰(下文依旧使用赛金花),赛金花在上海遭受苏州状元陆润庠串通上海知府,强迫赛金花离开上海。后至天津,改名“赛金花”,在天津组织了“金花班”,有段时间搬到北京,最后还是回到了天津营业自己的青楼,因和孙作舟孙三爷同居,孙作舟为其撑腰,所以当时生意还不错,赛金花也富裕了起来。
简单地说就是赛金花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之间的是是非非,真真假假。
其实这事是非常有争议的,后被认为,赛金花之所以如此吹嘘自己,也许是晚年凄苦,生活穷困潦倒的她想以此来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从而得到物质方面的周济,因而自述了经不起推敲,漏洞百出的故事出来。
瓦德西
为什么会这么说?
在随洪钧出访德国的时候认识了青年瓦德西,这分明就是说在说谎,瓦德西出生于1832年,即使他们能认识,当时瓦德西也五十多岁了吧,怎么说青年,且在德国那段时间,是随洪钧出去的,根本没时间也不容许有这样的时间去认识老相好瓦德西,姑且就当她在陪同洪钧的时候认识瓦德西,但还是逃不过床上谈判,出卖肉体来避免大规模的杀戮。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与光绪以及一些大臣都逃亡到西安,留下来交谈的李鸿章因面对议和条件“慈禧抵命,光绪赔罪”,逼入无奈让赛金花去交谈,赛金花通过瓦德西面谈了克林德夫人,说了这么一段话,把对列强宣战的言辞推给了义和团,
太后镇压义和团不力,确有过,但杀克林德乃义和团,太后抵命太过些。为公使树一个牌坊,立牌坊的人都是万古流芳、千载不朽的!牌坊上写着这些人这一生的事迹和这次遇难的情形,用光绪名义全刻在上面,算是光绪赔罪。
这一举,也直接保护了平凡百姓,挽救了不少中国人的性命。即便如此李鸿章还是与八国联军签订耻辱的辛丑条约。
1903年,赛金花在京师开的妓院里突然有一个红尘女子服毒自尽,有人状告赛金花对其虐待致死。最后导致赛金花晚年生活穷困潦倒,
鲁迅先生话里其实是借赛金花讽刺清朝的无能,鲁迅先生认为,民族的命运要依靠一红尘女子去挽救,还引以为傲,乃民族的一种悲哀。
赛金花功不可没,即使是一个红尘女子,她用她的智慧与身体。去挽救了无数的平民百姓的生命,我觉得并不耻辱,她通过自己的身体去得到自己想要的,并没有错,他比那些卖国贼强太多,她有一颗爱国之心,就足以让人称赞,并且她做了她力所能及的事情。
刘半农
说到刘半农为何要为赛金花写自传,是因为有人想为赛金花写一本法文传记,刘半农就说为她写个中文的,每周让赛金花抽两个半天出来,大概访谈了8-9次,采访便完成了,据说当时赛金花在饭后休息的时候还抽着鸦片,1934年夏天,刘半农在西北考察途中染上疟疾,不幸辞世。
胡适
弟子商鸿逵一时不知如何写好一部传记,于是就请教胡适先生,胡适先生感到很惊讶,曾在《新青年》做了这么一段推荐语:“北大教授,为妓女写传还史无前例。” ,弟子商鸿逵根据师父刘半农的提纲,最后完成了《赛金花本事》,也使得赛金花的事迹为后人所知,无论在访谈中赛金花有没有说谎,她都是一个值得去称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