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目
一
宋元之时,文人士大夫收藏、鉴赏绘画成为一代风气。如何增强鉴赏、收藏的知识?为辨别绘画真伪提供知识参考?于是,一些鉴赏把玩绘画之书便已出现,如北宋米芾《画史》、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画辨》等。
在缺乏实物图像对照的时代,真正将意会的视觉经验进行文字化,并提供系统绘画史知识背景,其中影响最大的绘画鉴赏指南,即是元代夏文彦所编著之《图绘宝鉴》。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民国罗振玉景印元代至正刊本)
二
元代《圖繪寶鑒》的作者夏文彦,字士良,号兰渚生。祖籍是吴兴(今浙江湖州)。夏文彦的曾祖父一代,已经移居松江府华亭县。
夏文彦的曾祖父夏椿,经常行善举,颇得民心。元朝政府“官其长子,而表其门曰义士,且旌其家”。夏文彦的父亲夏濬是个没有做官的“处士”,爱好古玩、书画,曾筑“爱闲堂”专事收藏。
夏文彦受父亲影响,爱好古玩和书画,富收藏,夏文彦的收藏不仅多,而且多有前代名家之作,他因为收藏了宋代文同的墨竹,命名其待客之所为“文竹轩”。丰富的收藏,使夏文彦“朝夕玩索、心领神会”。夏文彦本人也能作画,同时代著名学者陶宗仪还曾为其画作题诗。夏文彦在鉴藏和绘画上的修为,为他编纂《图绘宝鉴》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
《图绘宝鉴》编纂目的正如其书名,在于供人查阅、鉴赏绘画之用。全书围绕这一目的进行编纂,书中开首卷一是前人有关“论画”与“鉴赏”的编录;余下各卷是历代善画名人的传记,在人名条目下,记载各人的字号、籍贯、官职、师承及绘画的风格特点。
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共五卷,卷一主要是理论部分,编录古代绘画赏评经典理论。卷二至卷五是从古史传说时代到元代画家的传记,其中1300余人有传,近200人衹列姓名。
《图绘宝鉴》绘画鉴赏的知识内容丰富完备,集古代画史之大成,形成当时十分完备的绘画史系统。正如《四库全书提要》所说:“搜罗广博,几乎包括无遗,洵亦画史中最详赡者”。
四
《图绘宝鉴》一经刊行,影响深远,正如余绍宋云:“此书为艺林极为珍重,明以后论画者往往征引。”(余绍宋:《书画书目解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p215)
夏文彦《图绘宝鉴》盛名之下,翻刻、续作者皆欲附骥尾以传其书。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韩昂在元代夏文彦五卷本的基础上,增加《图绘宝鉴续编》一卷,今天传世《津逮秘书》本就是这个版本。明末清初,蓝瑛、毛大伦、冯仙湜没有看到正德本的“续编”,在夏文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卷,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图绘宝鉴续纂》。
在明清以来文人生活中,《图绘宝鉴》成为最为普及的鉴赏指南。明清文人对鉴赏知识的得来,主要得力于《图绘宝鉴》。比如:明代鉴赏家项元汴在宋徽宗《竹禽卷》上题跋:“徽宗,万几之暇,雅好书画......或用瓢印虫鱼篆文。”几乎原文录自《图绘宝鉴》第四卷徽宗传记;明人汪砢玉题跋赵伯驹《仙山楼阁图》:以“觉精神清润,使人望而知其详焉”来总结其画风,与《图绘宝鉴》赵伯驹传记中的措辞高度相似。
明末清初蓝瑛等人增广的《图绘宝鉴续纂》
宋徽宗《竹禽卷》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五
但同时,古人著述因条件所限,往往有所不足。《图绘宝鉴》对元代之前的画家,往往引用前代画史名著,并未详加考订整理,造成不少谬误。比如,画家“封膜”,引用了唐代《历代名画记》;画家“董展”,引自北宋《宣和画谱》,此二人皆系原书之误而凭空出现的画家。《图绘宝鉴》不加详考,照抄前人之误,以至以讹传讹。另外,《图绘宝鉴》在编次上也显得芜杂混乱,较为粗糙。比如第四卷南宋画家数百人,仅按年代划分,不论其时代之先后。
总之,《图绘宝鉴》瑕不掩瑜。从好的方面来说,中国学术讲究层代之积累,传世经典之不足,也给后人留下整理、还原,发掘的学术空间。
元夏文彦编撰,肖世孟校注:《图绘宝鉴(<续编>、<续纂>二种)》
元夏文彦编撰,肖世孟校注:《图绘宝鉴(<续编>、<续纂>二种)》(罗世平主编《中国书画史籍校注丛典》)山西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