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仁孝大力推行汉文化,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使得西夏日渐强盛

作者:前方多艰难

李仁孝富于开放、进取精神,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采用先进的汉族文化和比较完善的封建国家制度,西夏才可以长期鼎立于强国之中。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大力推行汉文化,“以圣学维国本”。公元1144年(南宋绍兴十四年,西夏人庆元年)六月,仁孝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校,学生达到三千人。为了培养党项宗室子弟,又在宫中设立贵族小学,七至十五岁的皇家宗室子弟都必须入学习读。

李仁孝大力推行汉文化,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使得西夏日渐强盛

李仁孝像

仁孝还经常亲临学校讲课和训导。1145年(绍兴十五年,西夏人庆二年)七月,又摹仿中原制度,创立大汉太学,仁孝亲自到太学祭奠至圣先师孔子。又建立“内学”,选择著名儒生主持讲学,十分重视用儒家学说培养统治人材。崇儒也必然尊崇儒学宗师孔子,我国中原王朝自唐追谨儒学宗师孔子为文宣王,至宋、元、明、清诸朝代都有封谥,然而未有以“帝”字封谥的。

李仁孝大力推行汉文化,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使得西夏日渐强盛

儒学创造者孔子

仁孝以帝号尊崇儒学先师孔子,尊孔子为“文宣帝”,并且下令各州郡修建殿宇巍峨的孔庙。这就打破了历代汉族统治者对孔子的封益规格,抬高了儒学地位。公元1147年(绍兴十七年,西夏人庆四年)八月,仁孝实行科举考试,立“唱名取士”法,策试举人,又设童子科,由科举入仕的官吏日益增多。由于仁孝大兴文治,使书籍的需求量骤增。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西夏天盛六年)九月,仁孝派使臣到金国购买各种书籍。

李仁孝大力推行汉文化,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使得西夏日渐强盛

孔庙

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仁孝还对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进行改革,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西夏统治阶级和历代中原统治阶级一样,对于维护封建统治起重大作用的礼乐也十分重视。仁孝时期,基本上因循前期所推行的汉族礼仪,但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着重对礼乐做了较大改革。公元1145年(绍兴十五年,西夏人庆二年),仁孝令乐官李元儒采集汉族历代乐书的成就,结合西夏的具体情况,重修乐书,制定新的官乐。经过三年的努力,新官乐制成,仁孝赐名为《新律》。

李仁孝大力推行汉文化,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使得西夏日渐强盛

乐官李元儒

仁孝还在总结前代律令的基础上重修和制定了一系列法令,编篆了《大盛年改定新法》、《猪年新法》、《新法》、《官阶封号册》等法典。1147年(绍兴十七年,西夏人庆四年),为了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又制定了娠济法。这一系列律令的制定,使西夏的法律制度日趋完备,进一步巩固了西夏封建所有制。仁孝是一位虚怀若谷、善于纳谏、推行直言与节俭的中兴之主。

李仁孝大力推行汉文化,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使得西夏日渐强盛

仁宗李仁孝

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五年,西夏天盛七年)九月,秋高气爽,仁孝兴致勃勃地带领一行人马去贺兰山狩猎,路上纵马飞奔。这时发生了马失足受伤的事,仁孝十分恼火,非常扫兴,盛怒之下,竟下令要杀修路的人。众随从官员皆绒默不语,唯有尚食官阿华在一旁对仁孝直言劝谏,指出狩猎本不应该,更不能为了一匹马而杀人,贵畜贱人,岂能服人。仁孝听了阿华的一番直言进谏后,怒火平息,渐渐冷静下来,认为言之有理,不仅不责怪,反而奖赏阿华银币,并以其为榜样,鼓励大臣直言进谏。他又改革了中央机构,将中书、枢密院移置内门外,以便顾问,使皇帝闻知天下之事,“上无勿知之隐,下无不达之情”。

李仁孝大力推行汉文化,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使得西夏日渐强盛

仁宗贺兰山狩猎

仁孝赞赏斡道冲的刚直不阿及其才华,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西夏乾祐二年)五月,任命他为中书令,后又提升为国相。仁孝还提倡节俭,公元1163年(南宋隆兴元年,西夏天盛十五年)五月,下令禁止奢侈,节约国家财政支出。由于仁孝的这些做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使屹立于祖国西北地区的西夏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仁孝是一位倡文治的中兴之主,以其毕生精力倾注于西夏。他的英名和他为西夏国的发展立下的不朽功勋,一并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