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目
一
宋元之時,文人士大夫收藏、鑒賞繪畫成為一代風氣。如何增強鑒賞、收藏的知識?為辨識繪畫真僞提供知識參考?于是,一些鑒賞把玩繪畫之書便已出現,如北宋米芾《畫史》、南宋趙希鹄《洞天清祿集·古畫辨》等。
在缺乏實物圖像對照的時代,真正将意會的視覺經驗進行文字化,并提供系統繪畫史知識背景,其中影響最大的繪畫鑒賞指南,即是元代夏文彥所編著之《圖繪寶鑒》。
元夏文彥《圖繪寶鑒》(民國羅振玉景印元代至正刊本)
二
元代《圖繪寶鑒》的作者夏文彥,字士良,号蘭渚生。祖籍是吳興(今浙江湖州)。夏文彥的曾祖父一代,已經移居松江府華亭縣。
夏文彥的曾祖父夏椿,經常行善舉,頗得民心。元朝政府“官其長子,而表其門曰義士,且旌其家”。夏文彥的父親夏濬是個沒有做官的“處士”,愛好古玩、書畫,曾築“愛閑堂”專事收藏。
夏文彥受父親影響,愛好古玩和書畫,富收藏,夏文彥的收藏不僅多,而且多有前代名家之作,他因為收藏了宋代文同的墨竹,命名其待客之所為“文竹軒”。豐富的收藏,使夏文彥“朝夕玩索、心領神會”。夏文彥本人也能作畫,同時代著名學者陶宗儀還曾為其畫作題詩。夏文彥在鑒藏和繪畫上的修為,為他編纂《圖繪寶鑒》打下很好的基礎。
三
《圖繪寶鑒》編纂目的正如其書名,在于供人查閱、鑒賞繪畫之用。全書圍繞這一目的進行編纂,書中開首卷一是前人有關“論畫”與“鑒賞”的編錄;餘下各卷是曆代善畫名人的傳記,在人名條目下,記載各人的字号、籍貫、官職、師承及繪畫的風格特點。
元代夏文彥《圖繪寶鑒》,共五卷,卷一主要是理論部分,編錄古代繪畫賞評經典理論。卷二至卷五是從古史傳說時代到元代畫家的傳記,其中1300餘人有傳,近200人衹列姓名。
《圖繪寶鑒》繪畫鑒賞的知識内容豐富完備,集古代畫史之大成,形成當時十分完備的繪畫史系統。正如《四庫全書提要》所說:“搜羅廣博,幾乎包括無遺,洵亦畫史中最詳贍者”。
四
《圖繪寶鑒》一經刊行,影響深遠,正如餘紹宋雲:“此書為藝林極為珍重,明以後論畫者往往征引。”(餘紹宋:《書畫書目解題》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p215)
夏文彥《圖繪寶鑒》盛名之下,翻刻、續作者皆欲附骥尾以傳其書。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韓昂在元代夏文彥五卷本的基礎上,增加《圖繪寶鑒續編》一卷,今天傳世《津逮秘書》本就是這個版本。明末清初,藍瑛、毛大倫、馮仙湜沒有看到正德本的“續編”,在夏文彥的基礎上增加了三卷,這就是後世所稱的《圖繪寶鑒續纂》。
在明清以來文人生活中,《圖繪寶鑒》成為最為普及的鑒賞指南。明清文人對鑒賞知識的得來,主要得力于《圖繪寶鑒》。比如:明代鑒賞家項元汴在宋徽宗《竹禽卷》上題跋:“徽宗,萬幾之暇,雅好書畫......或用瓢印蟲魚篆文。”幾乎原文錄自《圖繪寶鑒》第四卷徽宗傳記;明人汪砢玉題跋趙伯駒《仙山樓閣圖》:以“覺精神清潤,使人望而知其詳焉”來總結其畫風,與《圖繪寶鑒》趙伯駒傳記中的措辭高度相似。
明末清初藍瑛等人增廣的《圖繪寶鑒續纂》
宋徽宗《竹禽卷》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五
但同時,古人著述因條件所限,往往有所不足。《圖繪寶鑒》對元代之前的畫家,往往引用前代畫史名著,并未詳加考訂整理,造成不少謬誤。比如,畫家“封膜”,引用了唐代《曆代名畫記》;畫家“董展”,引自北宋《宣和畫譜》,此二人皆系原書之誤而憑空出現的畫家。《圖繪寶鑒》不加詳考,照抄前人之誤,以至以訛傳訛。另外,《圖繪寶鑒》在編次上也顯得蕪雜混亂,較為粗糙。比如第四卷南宋畫家數百人,僅按年代劃分,不論其時代之先後。
總之,《圖繪寶鑒》瑕不掩瑜。從好的方面來說,中國學術講究層代之積累,傳世經典之不足,也給後人留下整理、還原,發掘的學術空間。
元夏文彥編撰,肖世孟校注:《圖繪寶鑒(<續編>、<續纂>二種)》
元夏文彥編撰,肖世孟校注:《圖繪寶鑒(<續編>、<續纂>二種)》(羅世平主編《中國書畫史籍校注叢典》)山西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