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奇子建篇:隐形邮差

奇子建篇:隐形邮差

暑假前,我先把上网专线连到家里,就是问单位同事,帮我申请一个免费邮箱。我写的第一封信是写给于华轩先生的。在此之前,由于我不上网,几乎每半个月,她就会从美国打来电话询问情况。

  那天晚上我寄出信,有点不安,心想老鼠才这么温柔,信中会有翅膀穿越山海?

  一大早,我跑到电脑前,看看有没有回声。哦,天哪,信箱确实是老师的回复,她的第一句话是:"你终于也用完了网络!

  没花一分钱,一封写给美国的信,瞬间就到了,这让我觉得网络是个魔术师,神通浩瀚。

  在我上网之前,我写了手稿,如果它很短,我就把它打印在电脑上,然后寄给邮局。如果它很长,它就在软盘中,它是一个交付磁盘。记得2005年在青岛修改后,长长的"二官河右岸",寄给《丰收》杂志,是一张煎饼状的软盘。

  去邮局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投稿后,我会走在路上的商场、小食品店、花店、视听店或小吃店。有时懒得做饭,赶紧去吃饭出去,找个餐厅,舒服吃一顿饭。

  上网后,不管是长草稿短稿,都可以用一美发出去。报纸采访通常需要分发作者的照片。过去,我会发一张照片,并用"使用后请退回"的字样标记,这很麻烦。现在,请人扫描一些照片,把它们放在自己的图片库里,在你需要的地方,选择一张发到哪里,很方便。而且,在新书出版之前,可以提前看到美国设计的封面,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及时沟通和纠正。而之前,出版社因为我不上网,让我看封面,只为拿到一张证明,快递过来。

  二十多年前,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家乡的山村学校任教。因为热爱写作,经常有贡献,所以每天最期待的,就是邮递员的到来。邮递员姓田,是个暖心人,非常善良。由于他是一个歪歪扭扭的脖子,头总是拧到一边,当他乘坐深绿色的邮车沿着山路行驶时,我经常担心他会因为看不到前方而被迎面而来的汽车撞到。从县城到我们山村,十几公里的路,他通常早上九点多就到了。如果我的中文课恰好在第一部分结束,我会在路口与他见面。如果有我的来信,他会下车,从袋子里拿出来,递给我。如果信很薄,他笑了笑,以为我收到了使用通知。如果是厚厚的,他大概会猜到是退缩了,同情地看着我,尴尬地笑了笑,仿佛在责怪自己没有给我带来坏消息。我觉得这个邮递员很厉害,他不看大家的路,还是走得稳稳的,从没有闪光灯,说明眼前的道路,他已经熟悉了心。当你走到它面前时,你只需看一眼就能通过它。可以在路上用眼睛"不开一条路",去看别人没见过的"并排出坡"的美丽风景,真的是神!

  有了网络,像田师傅这样的山地邮递员将逐渐失去工作。我们的信件,在几秒钟内,就可以不扭曲地环游世界。网络上有一个看不见的邮递员,他可以每天24小时为我们服务,并随时准备出发。虽然回家很方便,但有时候,我仍然想念去邮局寄稿的那一天。因为在回来的路上,如果你买了零食,你可以去品尝一下;买了一本书,累了,可以坐在花园中心的长凳上,一睹一瞥;如果你买花,下雨,那束花,毫无疑问有露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