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晓康报》10月12日是中国现代女作家、社会活动家丁玲诞辰119周年,她的小说《桑干河上的太阳照耀》和短篇小说《沙菲女士的日记》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今天,带你认识一个不同的丁灵,回顾20世纪80年代丁灵和国际知名学者的一个好故事。

丁玲
1981年,丁玲参加了由于华轩、保罗·安格尔发起的"国际写作计划",给一位老作家留下了美国的印象,在文学界结交了朋友。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项目由著名作家余华轩和丈夫、美国诗人保罗·恩格尔于1967年创立,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大学组织的全球作家交流项目,有超过115个国家和1000多名作家受邀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项目自1979年以来一直接待中国大陆作家,第一年邀请肖谦,次年邀请艾先生和艾太太。1981年1月,正式向丁玲发出邀请,丁玲于8月29日启程前往美国。
1981年,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项目邀请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30多位作家入住五月花公寓和爱荷华客栈,丁玲被分配到五月花公寓。俞女士和俞太太给她分配了一名翻译,丁玲对生活条件非常满意,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两个房间,还有一个厨房和浴室。西边,前面是大草坪。远处有茂密的枫树。八楼是爱荷华州最高的建筑。厨房很精致,配有餐桌、大冰箱和烤箱。租金为460元。吃的很便宜,自己动手,每人每月100元左右。除了电话、洗衣等,我们每月还够700元。"
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课程是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课程,鼓励受邀作家参加大学课程并组织研讨会,阅读课程等。丁玲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匆匆忙忙的无穷无尽。她走访了纽约、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等城市,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讲学,并会见了物理学家杨振宁、细菌学家李振英、数学家陈省、语言学家赵浩生、文学学者夏志清、美国剧作家亚瑟·米勒等知名人士。闲暇时,丁玲在超市购物,观看美式橄榄球职业联赛,迅速融入美国生活。
与苏珊·桑塔格好好谈谈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是一位著名的左翼作家,文学评论家和反文化思想家,被称为"美国公众的良知",也受邀与丁玲一起参加了1981年的国际写作项目。我们都在思考这两位"文艺女神"会触动什么样的火花,果然,这两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不同意识形态地位的女性迅速成为一块,像老朋友一样无话可说,我们一起聊天,吃饭、玩耍,都为中国作家走出去,让中国敞开心扉,感到由衷的幸福。他们都是美国新近超现实主义诗人W.S.默文的手被扣在一起,而余华轩捕捉到了这珍贵的一幕。
丁玲(中)与美国诗人默文(左)和美国思想家苏珊·桑塔格(右)
也是1981年国际写作计划的特邀撰稿人,台湾画家、诗人蒋勋,年仅34岁,是小字一代,却是77岁丁玲的忠实粉丝,日复一日地想着为偶像买东西。丁玲用了一个坏的浴缸,摔倒了,江勋悄悄地买了一个粘在地上的垫子。"其实她一辈子都受了那么多苦,怕摔这个,但我还是特别苦恼。"姜勋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当蒋勋出版诗集《少年中国》时,丁玲特意为序言,回忆起当年和他在爱荷华州的快乐时光。"我就像她的儿子,每天都和她捣乱,"江说。
短短三个月,丁玲和于华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五月花公寓"与余华耀山、丁灵夫妇经常在晚餐后散步参观,四个人坐在四合院的台阶上,喝着酒。多年后,丁玲回信说:"爱荷华州今年冷吗?我经常想起你在冰雪中驾驶着你的大车下山。但想到你们俩可以独自占据那栋小楼,有窗户看,很难写出笔直的书,在火炉旁打呼噜,窃窃私语,真的足以让人羡慕不已。客人最好少吃点,只给好朋友,聊文艺,翻好诗,吃点米花,喝点好茶。这很舒服!(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