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拥抱变化——社交网络时代的企业转型之道》一目标第一

本节书摘来异步社区《拥抱变化——社交网络时代的企业转型之道》一书中的第2章,作者: 【美】sandy carter 译者: 侯德杰 责编: 赵轩, 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拥抱变化——社交网络时代的企业转型之道

我父亲曾经对我说,如果你心中没有目标,那么你就会觉得每条路能走得通!人们在打造社交型企业的过程中往往最首先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心中没有目标,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位企业高管曾对我说:“我需要一个facebook页面、一个网络社区或者其他社交工具。”当我问他们为什么的时候,他们给的答案通常都是他们在飞机上看过一篇文章或者从竞争对手那里听说这就是正确的目标。

企业目标可以非常简单(比如赢得更多客户或者提高客户忠诚度),也可以非常具体(比如说要在某个行业创造出一种新型的产品)。企业目标应能指导人们开展工作,包括为公司选择适合的社交手段。我举几个例子,visa公司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自发地为其做“广告宣传”,因此他们将 youtube 作为自己的主战场,鼓励客户积极上传自己的相关视频;还有,波士顿医疗中心的目标是通过融入社交化技术手段,增加客户的关注度,以此来扩大客户群体。

因为社交型企业的核心是“人”,我的很多客户都通过如下几个方面为他们的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提高劳动效率:企业运营、人力资源等部门通过改进知识的获取渠道、更大程度地利用专家知识和协同作战的力量,以此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生产力和工作满意度,同时还可以减少出差、培训及电话会议费用。

加快革新:产品研发团队能够加快内部知识的共享和利用,同时还可以交换思维方法、分享各自的策略,并且一起收集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反馈信息。

强化客户关系:现在,人们能够更快捷地访问各种内容和专业知识,客服代表能够更高效地提供高质量服务,同时企业的营销团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客户上,并且能够专注于研究客户的想法。

例如,有一家拥有超过10 000名研发人员的大型跨国消费者产品公司曾向我咨询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定义他们当前的企业目标和所面临的挑战?他们的一个主管是这样说的:“在我们每月一次的电话会议后,我都需要花4~5小时通过电子邮件回答问题,但是它们大多都是相同的问题。”此外,他们的专家相对比较孤立,这不利于项目的迅速开展,也不利于各种成功实践经验和实施手段的共享利用。对于这样一个团队,我们建议其在制定公司目标时主要考虑如下三个方面: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优化劳动力和培养创新意识(顺便提一下,要实现这些目标,其企业文化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将很难在庞大的员工队伍和分散的工作场所之间实现完美的协作)。

我们一生中做的每件事都有最终目标,但是我们却无法为自己的人生本身选定一个最终目标。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你可以制定你的最终目标,并且可以采用相关的策略来实现它们。但是请注意,你的目标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所以你快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工作策略,并适时定义新目标。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需要分清楚过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区别,并且要做到同时对这两个目标进行追踪。最终目标通常都与财务模型紧密相关,例如,“鼓励和带动用户广泛参与”是一个中间目标,而“研发出新产品”是最终目标。对于任何企业目标来说,都需要区分开这两者的区别。

社交型企业需要制定企业目标的评估标准,很多公司(包括ibm公司)都期望能获得很好的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同时还期望自己的其他付出(比如说实际参与社交活动或者市场研究)也能获得相应回报,我经常开玩笑的说,ibm的评估标准是全面回报率(return on everything,roe)。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与设立企业目标一样重要,如果对措施的成功与否没有一个公认的评估标准,那么人们难免会对你打造社交型企业的效果产生争议。第5章将会根据你的具体工作流程和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向你提供一些目标评估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