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擁抱變化——社交網絡時代的企業轉型之道》一目标第一

本節書摘來異步社群《擁抱變化——社交網絡時代的企業轉型之道》一書中的第2章,作者: 【美】sandy carter 譯者: 侯德傑 責編: 趙軒, 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擁抱變化——社交網絡時代的企業轉型之道

我父親曾經對我說,如果你心中沒有目标,那麼你就會覺得每條路能走得通!人們在打造社交型企業的過程中往往最首先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心中沒有目标,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位企業高管曾對我說:“我需要一個facebook頁面、一個網絡社群或者其他社交工具。”當我問他們為什麼的時候,他們給的答案通常都是他們在飛機上看過一篇文章或者從競争對手那裡聽說這就是正确的目标。

企業目标可以非常簡單(比如赢得更多客戶或者提高客戶忠誠度),也可以非常具體(比如說要在某個行業創造出一種新型的産品)。企業目标應能指導人們開展工作,包括為公司選擇适合的社交手段。我舉幾個例子,visa公司的目标是讓更多的人自發地為其做“廣告宣傳”,是以他們将 youtube 作為自己的主戰場,鼓勵客戶積極上傳自己的相關視訊;還有,波士頓醫療中心的目标是通過融入社交化技術手段,增加客戶的關注度,以此來擴大客戶群體。

因為社交型企業的核心是“人”,我的很多客戶都通過如下幾個方面為他們的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提高勞動效率:企業營運、人力資源等部門通過改進知識的擷取管道、更大程度地利用專家知識和協同作戰的力量,以此可以提高員工的整體生産力和工作滿意度,同時還可以減少出差、教育訓練及電話會議費用。

加快革新:産品研發團隊能夠加快内部知識的共享和利用,同時還可以交換思維方法、分享各自的政策,并且一起收集客戶和合作夥伴的回報資訊。

強化客戶關系:現在,人們能夠更快捷地通路各種内容和專業知識,客服代表能夠更高效地提供高品質服務,同時企業的營銷團隊能夠有更多的時間花在客戶上,并且能夠專注于研究客戶的想法。

例如,有一家擁有超過10 000名研發人員的大型跨國消費者産品公司曾向我咨詢這樣的問題:該如何定義他們目前的企業目标和所面臨的挑戰?他們的一個主管是這樣說的:“在我們每月一次的電話會議後,我都需要花4~5小時通過電子郵件回答問題,但是它們大多都是相同的問題。”此外,他們的專家相對比較孤立,這不利于項目的迅速開展,也不利于各種成功實踐經驗和實施手段的共享利用。對于這樣一個團隊,我們建議其在制定公司目标時主要考慮如下三個方面:縮短産品研發周期、優化勞動力和培養創新意識(順便提一下,要實作這些目标,其企業文化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否則将很難在龐大的員工隊伍和分散的工作場所之間實作完美的協作)。

我們一生中做的每件事都有最終目标,但是我們卻無法為自己的人生本身標明一個最終目标。但是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你可以制定你的最終目标,并且可以采用相關的政策來實作它們。但是請注意,你的目标可能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轉變,是以你快速靈活地調整自己的工作政策,并适時定義新目标。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需要厘清楚過程目标和最終目标的差別,并且要做到同時對這兩個目标進行追蹤。最終目标通常都與财務模型緊密相關,例如,“鼓勵和帶動使用者廣泛參與”是一個中間目标,而“研發出新産品”是最終目标。對于任何企業目标來說,都需要區分開這兩者的差別。

社交型企業需要制定企業目标的評估标準,很多公司(包括ibm公司)都期望能獲得很好的投資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同時還期望自己的其他付出(比如說實際參與社交活動或者市場研究)也能獲得相應回報,我經常開玩笑的說,ibm的評估标準是全面回報率(return on everything,roe)。制定相應的評估标準與設立企業目标一樣重要,如果對措施的成功與否沒有一個公認的評估标準,那麼人們難免會對你打造社交型企業的效果産生争議。第5章将會根據你的具體工作流程和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向你提供一些目标評估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