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字概括历代王朝,暴秦强汉盛唐刚明 ,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一个字概括历代王朝,暴秦强汉盛唐刚明 ,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夏商周秦汉唐晋隋,宋明清。

一个字来概括历代一统王朝,网上很多网友给出了不同答案。

始夏、烈商、礼周、霸秦、强汉、废晋、雄隋、盛唐、富宋、刚明。

暴秦、强汉、废晋、骄隋、盛唐、弱宋、正明、辱清。

。。。

暴秦、强汉、盛唐、刚明,这几个倒是比较公认的。

不过多数都是从正面描述的。

读史明智,鉴往察来,老给祖宗脸上贴金,也没多大意义。

以我个人的见解,说下历代王朝特征,并解释下相应的理由。

一个字概括历代王朝,暴秦强汉盛唐刚明 ,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夏商周三代,虽有考古证明,但成体系的文献资料还是比较少,不好判断。

朴-夏

禹启父子治水,劳苦功高,虽是夺权而建立,但离尧舜禅让不远,夏朝的特点应该还是比较朴实忠直的。孔老头也说,夏尚忠、殷尚质(鬼)、周尚文。

一个字概括历代王朝,暴秦强汉盛唐刚明 ,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烈/蛮-商

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有活人陪葬的风俗,演义中,商纣王逼迫周文王吃人肉饼,非常残酷,最后也自焚而死。可谓烈,也可谓蛮。

一个字概括历代王朝,暴秦强汉盛唐刚明 ,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宗/龟-周

赫赫宗周,八百年天下。这是说的好听的。宗周礼法森严,周礼也是他很明显的特点。封建诸侯,以藩屏周。这不就是把自个当成老乌龟了吗?

楚镇百越不得封,秦并西戎不得赏,卑秦笑楚,中原诸侯多为秦楚所灭。这是周天子的失误。管仲都尊王攘夷了,还不知道顺杆子爬。

一个字概括历代王朝,暴秦强汉盛唐刚明 ,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周穆王西巡

暴/霸-秦

不论是统一之前,还是统一之后,秦法严苛残暴是六国百姓公认的。桀纣的残暴更多是君王个人的,秦朝是整个法制体系导致的残暴。

当然商鞅变法也并非一无是处,它至少承认了底层百姓对国家的勤苦付出。

之前,打仗种田的功劳收成,都是贵族老爷们的,留给小百姓的少的可怜,还不被国法尊重和认可,尤其还经常朝令夕改,耍猴一样。

一直到宋代,科举和书籍的普及,才使得底层百姓,寒门士子有了真正的希望。

一个字概括历代王朝,暴秦强汉盛唐刚明 ,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强/倔-汉

汉朝的强大,应是来自军功阶层,不论是汉高祖,还是光武帝,大量中下级将士都得到了优待,有本事识大局的名将也基本得到了朝廷尊重。一代枭雄曹操最初的梦想,也是给大汉做一名忠臣良将,扬威边关。

一个字概括历代王朝,暴秦强汉盛唐刚明 ,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苏武牧羊,陈汤、耿恭十三将,班超,这些孤军悍将,绝地反击,铸就了大汉军魂。汉武帝晚年的穷兵黩武,一意孤行,这些也可谓倔。

汉高祖和他后世蜀汉的刘皇叔屡败屡战,也是一种倔强。看来,给汉朝找个反面一点的词,还比较难,算了算了。

废-晋

汉末三国,英才内耗尽。到了晋朝,已经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人才了,还不断内斗。晋朝被很多网友都忽略掉了。能给的评价,都是负面的,衰、弱、废、残。

一个字概括历代王朝,暴秦强汉盛唐刚明 ,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竹林七贤,天天嗑药

霸/骄-隋

天可汗的名号,是隋文帝父子俩挣来的。隋炀帝百万大军三征高句丽,也是为了争夺东北亚的霸权。

汉末魏晋对峙纷乱,高句丽趁机在东北逐渐崛起,不断挑衅我中华上国的威仪。

一个字概括历代王朝,暴秦强汉盛唐刚明 ,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隋炀帝开创科举后,常自负才学,骄天下之士,尝谓侍臣:天下皆谓朕承藉绪馀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

什么意思?假使朕跟大家一样去参加科举,朕也一样能当天子。你看宝宝牛不牛?说我什么弑君杀兄夺位?朕有这必要吗?

这话里话外,不就是在为自己夺位辩解吗?

一个字概括历代王朝,暴秦强汉盛唐刚明 ,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周围大臣,可没人敢接这话茬。

因为杨广还说过:我性不喜人谏,若位望通显而谏以求名者,弥所不耐。

后面以唐太宗父子的英明,也不敢接这话。

所以他们的晚年,也有儿子们争储的纷忧。

傲-唐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这是李世民的傲娇。

“野无遗贤”,这是唐明皇的傲娇。

傲慢之态也是溢于言表。

一代女皇武则天,更是把高大上的年号,一个人用完了。

大洋彼岸,都是唐人街,也确是大唐的骄傲。没毛病。

一个字概括历代王朝,暴秦强汉盛唐刚明 ,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怯-宋

本以为武将出身的皇帝,应该不会害怕武将了吧?

没想到赵家兄弟俩怕得不要不要的,半壁江山没坐稳,就开始猜忌功臣武将了。

冗官冗兵岁币,不论内外,遇事一律拿钱砸。大宋果然很富裕,富得流油。

得位不正,心怯的很。

一个字概括历代王朝,暴秦强汉盛唐刚明 ,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清明上河图局部

秉公而论,赵匡胤做得已经很不错了。成王败寇,愿赌服输。草原上的蛮夷,对于妇孺也是“优待”的。

他的心虚,是历来开国君王的通病:

起义时,都是昏君无道;坐稳皇位后,那就都是臣民不乖了。

这么总结历史教训,蜀黍再给你几千年,小盆友你也翻不了天。

所以历代的覆亡都是大同小异,无非是君王失德败政,忠臣良将枉死离散。

没人了,再好的改革方案,再好的机遇,你看不懂,你也不会用。

哪一朝覆亡前夕,没有忠臣死谏,大大小小的,十个手指也是够数的,奈何人蠢你拉不住啊。

愤/刚-明

宋朝是怯,明朝就太刚了。

朕是君,你是臣,你不能老是挑逗蜀黍的威严!你这很没礼貌,小盆友你明不明白?

一个字概括历代王朝,暴秦强汉盛唐刚明 ,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所以大明是绝不妥协的,不论是面对流民起义,还是藩臣(后金)造反。

虽然是大明理亏在先,有错在先。

明朝这种宁折不弯的刚,背后是宋沦亡百年的愤恨和羞怒,对蛮夷,对异族的蔑视,也有明太祖早年悲惨的经历,对贪官污吏,为富不仁的极端憎恶。

卑-清

一时军政上的侥幸胜利,并不能改变后金在人口和文化底蕴上的巨大落差,所以满清内心的卑微惶恐,和朱明王朝对于汉唐不复的愤恨是一样的,深怕步其后尘。

一个字概括历代王朝,暴秦强汉盛唐刚明 ,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满清害怕重演金辽的悲剧,大明害怕重蹈赵宋的覆辙。

结果都是过犹不及,两次错失世界性的机遇。

朴夏、蛮商、龟周、暴秦、倔汉、废晋、骄隋、傲唐、怯宋、愤明、卑清

我的见解说完了,你觉得如何呢?有什么想法,在下面评论区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