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扎实学科建设 推动风湿免疫学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专科建设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出"加强临床专科建设"。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专科建设如何达到新的水平?医院管理和学科建设有哪些新举措?近日,由卫生通讯社主办的"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专科标准化建设促进活动"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医院管理、临床、医保、药学等领域专家以风湿免疫学发展为例,围绕医疗卫生免疫学建设交换了意见。 专业。

国家卫生委员会,医疗管理

相关办公室负责人:创新专业发展模式

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公立医院专科发展的政策趋势。他指出,自医改政策实施以来,整个医疗服务量大幅上升,而内涵建设也在取得进展。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优质资源分布不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发展不足。为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补充短板科研能力,国家将大力建设国家级医疗中心、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医疗服务从地方向区域发展,逐步使跨区医疗服务同质化,解决群众经常就医的问题。迄今为止,10个国家医疗中心的建立工作已经完成,正在积极筹备建设新一批区域医疗中心的试点项目。

从发展空间来看,未来可以向两个方向拓展。一是医学协会建设,通过组建医疗团体拓展发展空间,形成医疗机构间分工合作的典范,协调区域医疗资源,建立专业联盟。二是建设多区医院,主要以规模化发展、分区包、防控相结合,通过系统合作形成管理中心和资源中心,体现集约化优势。

我国医院学科建设的方向是跨学科、综合发展。"三"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即内外科、外科微创、微创机器人,但交叉整合太多,目前的管理方法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因此,未来能否建立一个中央发展模式,打包相关学科,使业务发展的范围有法律依据,都是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扎实学科建设 推动风湿免疫学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徐俊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大会主题演讲会主席、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俊波表示,作为医院的管理者,他深切感受到科室的高质量发展和医院内涵的建设对医院的发展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推动医院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国家先后印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特别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指挥棒",注重高质量发展。我院围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如微创手术、手术比例等进行深入研究,形成闭环管理模式,每两周组织一次科室主任召开分析会,探讨质量效益的提高做法,这对医院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扎实学科建设 推动风湿免疫学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王莉,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王莉:

一流的学科建设是医院的发展

基础和核心动机

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莉分享了她关于纪律建设如何导致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医院的发展取决于学科的发展,一流学科的建设是医院建设的基础。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学科建设是首要任务,而建设优秀学科群是医院高信誉的基础。做好学科建设,要加强基础,搭建平台,聚焦,加强合作、协同创新、管理支撑和绩效导向。只有平台纪律强,临床纪律才会强。医院要加强对人民财产的投入,注重支持和补充短板,如医院制定了医学教育研究重点扶持学科的标准选择,建立评价机制,12个学科已是医院人民财产重点扶持。同时,利用强学科推进弱学科,以提高整体实力为目标,促进学科整合,如以患者为中心的学科整合、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学科布局,创建和推广多学科诊疗(MDT)治疗模式。

从科长的角度来看,学科负责人与团队组建、学科发展规划和医学教育研究管理密切相关。科长的责任是负责纪律,对医院,对社会负责。一流的学科需要优秀的学术领袖,高标准的规划和高水平的医疗保健。这样的学科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专业的培训基地和高影响力的研究平台。总的来看,一流学科建设必须以高水平规范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建设为核心,以医疗技术安全品质为特色,以高端科研水平建设为基础,培养一流人才为使命。

扎实学科建设 推动风湿免疫学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刘东洲 深圳市人民医院风湿学教授

刘东洲:

通过东风政策推动风湿免疫学的发展

深圳市人民医院风湿科刘东洲教授表示,我国有2亿多例风湿病患者,临床关注最多,会诊次数最多的是三大疾病:强性脊柱侧弯(500多万患者)、风湿病(300多万患者)、红斑狼疮(120多万患者)。中国对风湿病的认识、治疗理念和规范性有待加强。例如,在强性脊柱侧弯的情况下,美国强调生物制剂在治疗中的重要性,而该国生物制剂的总体使用率较低。近年来,随着疾病认知的提高,药物治疗方案不断更新,生物制剂的治疗状况不断提高,因此对专科诊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综合医院风湿病发展指南》,明确界定了三级医院风湿病科室建设,为综合医院免疫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政策要求,三级综合医院应设立独立的风湿免疫科,并推进基层风湿免疫科建设,专业水平有所提高,患者可以到基层看病。今年,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中心启动了脊柱整合计划,以改善慢性病管理的诊疗模式,这也有利于科室发展和患者诊疗。此外,还需要加强学术交流,以及年轻医生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促进学科发展。

扎实学科建设 推动风湿免疫学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曹立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曹立:

多学科跨学科是专业发展的新趋势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曹立表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是加强临床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创新,促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加强信息化支撑。新时代医院的发展就是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开辟新格局、新制度、新思路。未来的学科观是镜子有硬有软,科学没有内外,既硬又软,既有内外研究;

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模式是医疗的发展趋势,跨学科技术的交叉融合,传统专业概念的淡化,学科的评价体系正在重构,而微创新时代临床技术的趋势是新技术的融合。基于疾病的整合,原本基于专业,现在基于能力、整合、交叉学习是非常需要的。当今的医疗技术发展已经跨越了纪律、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障碍。学科发展要高质量,必须有科研和教学支持,拥有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以风湿免疫学为例,最大的缺陷是诊断过程困难,没有MDT团队的支持,可能诊断不明,会给患者带来器官损伤。我院组建了MDT团队,多学科会诊,提高诊疗水平,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治疗。

扎实学科建设 推动风湿免疫学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杨勇 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

杨勇:

生物制剂用于治疗强病患者

带来新的希望

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杨勇表示,风湿病和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原体复杂,与其他疾病和学科相结合。从药理学的角度来看,如何通过药物研发来阻断关键因素来解决类风湿免疫性疾病的问题?在严重脊柱炎症和牛皮癣等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靶点 - 白细胞介素17A(IL-17A),它在临床和制药领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间皮龙17A抑制剂直接针对强脊柱侧弯、牛皮癣等病因的关键调控环节,药效特异性强,阻断效果好,开启了强性脊柱侧弯生物治疗的新纪元。

从技术研究和进步的过程来看,生物制剂从大鼠源逐渐过渡到人源,再到人源,对生物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带来的免疫原性越来越低,安全性更高。国内市场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来治疗强力脊柱侧弯,针对白细胞介素17A、金库超等生物制剂单一耐药性,临床疗效非常好,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级治疗的首选:在短期内,治疗一周,快速缓解患者的背痛, 治疗四周的晨僵和疲劳症状缓解;司库驰宇单药治疗已通过谈判列入国家医保名录,在同一类治疗药物中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负担,目前在四川省可以支付门诊报销和获得药店,具有良好的药物可负担性和可及性。

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医院管理、临床、医保、药学等领域的专家以风湿免疫学为例,探讨了专科建设。

扎实学科建设 推动风湿免疫学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扎实学科建设 推动风湿免疫学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扎实学科建设 推动风湿免疫学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扎实学科建设 推动风湿免疫学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向左和向右轻扫以查看更多内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学主任刘毅认为,要促进学科发展,就要优化学科指标,赋能新的前沿学科。学科建设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传承,没有十年发展的学科为顶层设计,就没有真正的学科建设。风湿免疫学是一门前沿学科,其建设和发展需要不断的赋能和传承。同时,疾病是一个迁移的过程,新时代需要从研究机制向研究模式转变。在学科融合方面,不仅要停留在多学科的简单整合上,还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多部门合作创造关键专业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谢雪认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目前,医院正在建设10个国家重点专科,以四川省重点学科为重点学科,以麻醉科为例,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同质,加大学科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口碑效应,吸引更多人才到医院学习发展。二是中心推动的推进,按国家标准控制质量安全,推进创新模式,内外扩张,完善医疗服务,如日间手术,即锻炼骨干医生的纪律,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他们愿意做这样的突破。第三,监管学科的发展目标,建设一个高、深、亮、有温度意识的学科,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医院对高水平重点学科提出三年、五年计划,年度目标必须实现,并由省级专家开展年终考核。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部主任叶世岳分享了如何优化科室指标和赋能学科的发展。无论是对系的考核,还是对院长的考绩,都要用数据来说话。结合医院学科发展的指标,并结合国家评估的指标,各学科的发展应设定相应的临床目标。整个系统覆盖医院行政相关科室、门诊科室等,各职能科室都要拿出指标,围绕指标抓工作,做到有清晰把握。对于学科建设,要具备专项疾病治疗的特点,并注意MDT,每年评估MDT病例数。医院管理者对学科管理的态度非常重要,粗放式管理找不到纪律的特点,横向、纵向全方位的数据解读和精细化管理,才能真正赋能专业的发展。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医保科科长郭志军从"三联动"的角度分析了医保对医院和专科发展的影响。自"三明模式"在国内推出以来,医保政策对医院的影响从未如此之大,一定措施的实施给医院和专科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当然,医改的内容包括医保缴费方式改革、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很多指标其实都是为促进专业发展而设计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副主任金兆轩说,药科最重要的任务是医疗药品安全。在国家政策指导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满足临床诊疗需求为目标,医院随着国家医保目录的调整,每年开展两次新药选拔会议,使更多的临床诊疗急急药物、患者急需的药物进入医院的基本药物目录, 排除补充药物,药物的临床需求。这就要求药用和管理标准水平高,整个药剂师团队在人才阶梯建设、学科专业发展等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赋能,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疗效和依从性。此外,学科高质量发展还应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实施合理的慢病管理、长效处方等举措,造福人民群众。

使风湿病免疫力的新兴学科

提高您所在行业的影响力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学主任徐健指出,风湿免疫学起步较晚,比较年轻,但每个学科都与风湿免疫学有关,迫切需要提升风湿免疫学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发现的许多最困难的疾病是风湿病,但类风湿免疫学的受试者状况仍然容易被忽视,这里的一个因素是病例组合指数(CMI)值。由于病例组合指数(CMI)值的计算方法和排名影响,疑难和关键科室可能成为易诊断科室,希望借此机会呼吁辩证看待CMI值,建立科学学科发展和医院发展风向标,关注风湿免疫,这是一门新的发展学科。

桂林医学院附属肿瘤免疫学主任莫涵强调了加强基层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党建等领域的学科建设的重要性。风湿病目前还不像外科手术,有很多新技术更新,但在科研方面,我们获得了广西科技进步奖和广西高层次人才,在临床和教学方面还有很多努力的方向,我们计划将慢病管理作为一个子专科,希望得到更多的专家支持, 特别是风湿病学家的支持。

会议得到了诺华制药的支持,诺华制药免疫学、肝脏和皮肤科主任黄晓燕女士表示,诺华致力于为中国患者提供创新药物,不断加强与医疗行业相关方的合作,开发更好的医疗解决方案,共同提高医疗水平,帮助医院开发优质产品, 并对患者,行业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扎实学科建设 推动风湿免疫学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扎实学科建设 推动风湿免疫学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温:于文素

编辑:王正青

审核:韩伟

扎实学科建设 推动风湿免疫学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扎实学科建设 推动风湿免疫学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