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紮實學科建設 推動風濕免疫學走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作者:健康報

專科建設是推動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意見》,再次明确提出"加強臨床專科建設"。在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專科建設如何達到新的水準?醫院管理和學科建設有哪些新舉措?近日,由衛生通訊社主辦的"促進專業高品質發展專科标準化建設促進活動"會議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醫院管理、臨床、醫保、藥學等領域專家以風濕免疫學發展為例,圍繞醫療衛生免疫學建設交換了意見。 專業。

國家衛生委員會,醫療管理

相關辦公室負責人:創新專業發展模式

引領醫院高品質發展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管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公立醫院專科發展的政策趨勢。他指出,自醫改政策實施以來,整個醫療服務量大幅上升,而内涵建設也在取得進展。但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醫療資源結構不合理,優質資源分布不均,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和科研能力發展不足。為建構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體系,補充短闆科研能力,國家将大力建設國家級醫療中心、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推動醫療服務從地方向區域發展,逐漸使跨區醫療服務同質化,解決群衆經常就醫的問題。迄今為止,10個國家醫療中心的建立工作已經完成,正在積極籌備建設新一批區域醫療中心的試點項目。

從發展空間來看,未來可以向兩個方向拓展。一是醫學協會建設,通過組建醫療團體拓展發展空間,形成醫療機構間分工合作的典範,協調區域醫療資源,建立專業聯盟。二是建設多區醫院,主要以規模化發展、分區包、防控相結合,通過系統合作形成管理中心和資源中心,展現集約化優勢。

我國醫院學科建設的方向是跨學科、綜合發展。"三"的發展方向是一緻的,即内外科、外科微創、微創機器人,但交叉整合太多,目前的管理方法不能滿足現實的需求。是以,未來能否建立一個中央發展模式,打包相關學科,使業務發展的範圍有法律依據,都是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紮實學科建設 推動風濕免疫學走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徐俊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書記

大會主題演講會主席、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徐俊波表示,作為醫院的管理者,他深切感受到科室的高品質發展和醫院内涵的建設對醫院的發展非常重要,能夠有效推動醫院走上高品質發展的快車道。近年來,國家先後印有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制度和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指導意見等重要檔案。特别是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指揮棒",注重高品質發展。我院圍繞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主要名額,如微創手術、手術比例等進行深入研究,形成閉環管理模式,每兩周組織一次科室主任召開分析會,探讨品質效益的提高做法,這對醫院高品質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紮實學科建設 推動風濕免疫學走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王莉,四川省人民醫院副院長

王莉:

一流的學科建設是醫院的發展

基礎和核心動機

四川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王莉分享了她關于紀律建設如何導緻醫院高品質發展的經驗。醫院的發展取決于學科的發展,一流學科的建設是醫院建設的基礎。從醫院管理者的角度來看,學科建設是首要任務,而建設優秀學科群是醫院高信譽的基礎。做好學科建設,要加強基礎,搭建平台,聚焦,加強合作、協同創新、管理支撐和績效導向。隻有平台紀律強,臨床紀律才會強。醫院要加強對人民财産的投入,注重支援和補充短闆,如醫院制定了醫學教育研究重點扶持學科的标準選擇,建立評價機制,12個學科已是醫院人民财産重點扶持。同時,利用強學科推進弱學科,以提高整體實力為目标,促進學科整合,如以患者為中心的學科整合、疾病治療為中心的學科布局,建立和推廣多學科診療(MDT)治療模式。

從科長的角度來看,學科負責人與團隊組建、學科發展規劃和醫學教育研究管理密切相關。科長的責任是負責紀律,對醫院,對社會負責。一流的學科需要優秀的學術領袖,高标準的規劃和高水準的醫療保健。這樣的學科是人才培養的搖籃,是專業的教育訓練基地和高影響力的研究平台。總的來看,一流學科建設必須以高水準規範為基礎,以高層次人才建設為核心,以醫療技術安全品質為特色,以高端科研水準建設為基礎,培養一流人才為使命。

紮實學科建設 推動風濕免疫學走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劉東洲 深圳市人民醫院風濕學教授

劉東洲:

通過東風政策推動風濕免疫學的發展

深圳市人民醫院風濕科劉東洲教授表示,我國有2億多例風濕病患者,臨床關注最多,會診次數最多的是三大疾病:強性脊柱側彎(500多萬患者)、風濕病(300多萬患者)、紅斑狼瘡(120多萬患者)。中國對風濕病的認識、治療理念和規範性有待加強。例如,在強性脊柱側彎的情況下,美國強調生物制劑在治療中的重要性,而該國生物制劑的總體使用率較低。近年來,随着疾病認知的提高,藥物治療方案不斷更新,生物制劑的治療狀況不斷提高,是以對專科診療水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釋出了《綜合醫院風濕病發展指南》,明确界定了三級醫院風濕病科室建設,為綜合醫院免疫科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政策要求,三級綜合醫院應設立獨立的風濕免疫科,并推進基層風濕免疫科建設,專業水準有所提高,患者可以到基層看病。今年,國家骨科與運動康複臨床醫學中心啟動了脊柱整合計劃,以改善慢性病管理的診療模式,這也有利于科室發展和患者診療。此外,還需要加強學術交流,以及年輕醫生的培養,提高他們的科研水準,促進學科發展。

紮實學科建設 推動風濕免疫學走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曹立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

曹立:

多學科跨學科是專業發展的新趨勢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曹立表示,引領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新趨勢是加強臨床專科建設,促進醫療技術創新,促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加強資訊化支撐。新時代醫院的發展就是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制定自己的發展戰略,開辟新格局、新制度、新思路。未來的學科觀是鏡子有硬有軟,科學沒有内外,既硬又軟,既有内外研究;

以疾病為中心的多學科融合模式是醫療的發展趨勢,跨學科技術的交叉融合,傳統專業概念的淡化,學科的評價體系正在重構,而微創新時代臨床技術的趨勢是新技術的融合。基于疾病的整合,原本基于專業,現在基于能力、整合、交叉學習是非常需要的。當今的醫療技術發展已經跨越了紀律、互相融合、互相滲透的障礙。學科發展要高品質,必須有科研和教學支援,擁有跨學科、跨專業的團隊。以風濕免疫學為例,最大的缺陷是診斷過程困難,沒有MDT團隊的支援,可能診斷不明,會給患者帶來器官損傷。我院組建了MDT團隊,多學科會診,提高診療水準,使患者得到高品質的治療。

紮實學科建設 推動風濕免疫學走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楊勇 四川省人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

楊勇:

生物制劑用于治療強病患者

帶來新的希望

四川省人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楊勇表示,風濕病和免疫性疾病的臨床表現和病原體複雜,與其他疾病和學科相結合。從藥理學的角度來看,如何通過藥物研發來阻斷關鍵因素來解決類風濕免疫性疾病的問題?在嚴重脊柱發炎和牛皮癬等許多疾病的發病機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靶點 - 白細胞介素17A(IL-17A),它在臨床和制藥領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間皮龍17A抑制劑直接針對強脊柱側彎、牛皮癬等病因的關鍵調控環節,藥效特異性強,阻斷效果好,開啟了強性脊柱側彎生物治療的新紀元。

從技術研究和進步的過程來看,生物制劑從大鼠源逐漸過渡到人源,再到人源,對生物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帶來的免疫原性越來越低,安全性更高。國内市場越來越多的生物制劑來治療強力脊柱側彎,針對白細胞介素17A、金庫超等生物制劑單一耐藥性,臨床療效非常好,從循證醫學的角度來看也是一級治療的首選:在短期内,治療一周,快速緩解患者的背痛, 治療四周的晨僵和疲勞症狀緩解;司庫馳宇單藥治療已認證談判列入國家醫保名錄,在同一類治療藥物中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進一步減輕了患者的負擔,目前在四川省可以支付門診報帳和獲得藥店,具有良好的藥物可負擔性和可及性。

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醫院管理、臨床、醫保、藥學等領域的專家以風濕免疫學為例,探讨了專科建設。

紮實學科建設 推動風濕免疫學走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紮實學科建設 推動風濕免疫學走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紮實學科建設 推動風濕免疫學走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紮實學科建設 推動風濕免疫學走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向左和向右輕掃以檢視更多内容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風濕免疫學主任劉毅認為,要促進學科發展,就要優化學科名額,賦能新的前沿學科。學科建設是一門複雜的學科,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傳承,沒有十年發展的學科為頂層設計,就沒有真正的學科建設。風濕免疫學是一門前沿學科,其建設和發展需要不斷的賦能和傳承。同時,疾病是一個遷移的過程,新時代需要從研究機制向研究模式轉變。在學科融合方面,不僅要停留在多學科的簡單整合上,還要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水準。

多部門合作創造關鍵專業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謝雪認為,高品質發展離不開醫療服務水準的提升。目前,醫院正在建設10個國家重點專科,以四川省重點學科為重點學科,以麻醉科為例,主要開展以下工作:一是同質,加大學科人才引進力度,通過口碑效應,吸引更多人才到醫院學習發展。二是中心推動的推進,按國家标準控制品質安全,推進創新模式,内外擴張,完善醫療服務,如日間手術,即鍛煉骨幹醫生的紀律,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他們願意做這樣的突破。第三,監管學科的發展目标,建設一個高、深、亮、有溫度意識的學科,需要有明确的目标,醫院對高水準重點學科提出三年、五年計劃,年度目标必須實作,并由省級專家開展年終考核。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部主任葉世嶽分享了如何優化科室名額和賦能學科的發展。無論是對系的考核,還是對院長的考績,都要用資料來說話。結合醫院學科發展的名額,并結合國家評估的名額,各學科的發展應設定相應的臨床目标。整個系統覆寫醫院行政相關科室、門診科室等,各職能科室都要拿出名額,圍繞名額抓工作,做到有清晰把握。對于學科建設,要具備專項疾病治療的特點,并注意MDT,每年評估MDT病例數。醫院管理者對學科管理的态度非常重要,粗放式管理找不到紀律的特點,橫向、縱向全方位的資料解讀和精細化管理,才能真正賦能專業的發展。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醫院醫保科科長郭志軍從"三關聯"的角度分析了醫保對醫院和專科發展的影響。自"三明模式"在國内推出以來,醫保政策對醫院的影響從未如此之大,一定措施的實施給醫院和專科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當然,醫改的内容包括醫保繳費方式改革、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等,很多名額其實都是為促進專業發展而設計的。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藥學部副主任金兆軒說,藥科最重要的任務是醫療藥品安全。在國家政策指導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滿足臨床診療需求為目标,醫院随着國家醫保目錄的調整,每年開展兩次新藥選拔會議,使更多的臨床診療急急藥物、患者急需的藥物進入醫院的基本藥物目錄, 排除補充藥物,藥物的臨床需求。這就要求藥用和管理标準水準高,整個藥劑師團隊在人才階梯建設、學科專業發展等方面需要不斷完善和賦能,進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療效和依從性。此外,學科高品質發展還應利用資訊技術、網際網路+平台,實施合理的慢病管理、長效處方等舉措,造福人民群衆。

使風濕病免疫力的新興學科

提高您所在行業的影響力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免疫學主任徐健指出,風濕免疫學起步較晚,比較年輕,但每個學科都與風濕免疫學有關,迫切需要提升風濕免疫學在行業内的影響力。發現的許多最困難的疾病是風濕病,但類風濕免疫學的受試者狀況仍然容易被忽視,這裡的一個因素是病例組合指數(CMI)值。由于病例組合指數(CMI)值的計算方法和排名影響,疑難和關鍵科室可能成為易診斷科室,希望借此機會呼籲辯證看待CMI值,建立科學學科發展和醫院發展風向标,關注風濕免疫,這是一門新的發展學科。

桂林醫學院附屬惡性良性腫瘤免疫學主任莫涵強調了加強基層醫院在醫療、教學、科研、黨建等領域的學科建設的重要性。風濕病目前還不像外科手術,有很多新技術更新,但在科研方面,我們獲得了廣西科技進步獎和廣西高層次人才,在臨床和教學方面還有很多努力的方向,我們計劃将慢病管理作為一個子專科,希望得到更多的專家支援, 特别是風濕病學家的支援。

會議得到了諾華制藥的支援,諾華制藥免疫學、肝髒和皮膚科主任黃曉燕女士表示,諾華緻力于為中國患者提供創新藥物,不斷加強與醫療行業相關方的合作,開發更好的醫療解決方案,共同提高醫療水準,幫助醫院開發優質産品, 并對患者,行業和社會産生積極影響。

紮實學科建設 推動風濕免疫學走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紮實學科建設 推動風濕免疫學走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溫:于文素

編輯:王正青

稽核:韓偉

紮實學科建設 推動風濕免疫學走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紮實學科建設 推動風濕免疫學走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