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舜帝南巡
远古时代的三皇五帝中,典籍记载最有故事的,当属舜帝。舜帝名重华,字都君,谥号舜,因出自有虞氏部落,故史称虞舜。
虽然舜是黄帝的八世孙,颛顼的六世孙,但那时部落联盟首领之位实行禅让制,不搞世袭(当然也有举贤不避亲的),所以从舜的五世祖穷蝉时起,家族就已成为平民。生于平民家庭的舜,父亲瞽叟是个心理变态的瞎子,母亲握登很早就去世了。人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舜小时候就是一根野草,无依无靠,任人践踏。父亲续娶后,继母生了个弟弟叫象。舜便成了这个家庭多余的人,屡遭嫌弃。最后,心术不正的父亲、两面三刀的继母、桀骜不驯的弟弟,竟串通一气,欲置舜于死地。所幸舜有上天保佑,命不该绝,每次都能巧妙地躲避。尽管饱受迫害,舜却始终孝顺父母,善待弟弟。看来圣人都是天生的,一般人哪有舜这样的气度。
越是恶劣的家庭环境,越能反衬出舜的高尚。所以,舜在二十岁的时候,就以孝行闻名四方。舜三十岁那年,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尧向各地征询接班人兼选婿,四方部落的首领一致推荐了舜。于是,尧开始了对舜的考察。
舜帝像
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以便观察他的品德。又派九名男子给舜当随从,观察他的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他到历山耕地,当地农夫兴起了互相谦让田界的好风气。他到雷泽捕鱼,当地渔夫形成了互相推让居所的好习惯。他河滨制作陶器,当地制陶业一改以往粗制滥造的现象,面貌焕然一新。他到了哪里,都非常有号召力,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觉得舜这小伙子表现不错,便赏赐他礼服、五弦琴、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舜得到这些赏赐后,引起了变态父亲瞽叟的嫉妒。他想设计杀掉舜,占有这些财物。瞽叟让舜去修补仓房的屋顶,他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情急之下用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一计不成,又施一计。瞽叟让舜去掘井,企图将他活埋于井底。不过舜事先已有所警觉,提前在井下挖了一条逃生通道。当变态父亲和同父异母弟弟一齐往井里填土时,正在井底的舜便从逃生通道跑掉了。
娥皇、女英
瞽叟和象以为舜已死,便开始分赃。象说,谋害舜的主意是他想出来的,东西应该由他来分。他将尧的两个女儿和那把五弦琴,归为己有,把牛羊和仓房分给了父母。象住进舜的房子,洋洋得意地弹奏起舜的五弦琴。这时,舜忽然回到了家中。象惊愕了好一阵,然后假惺惺地说:“我正在睹物思人呢。”舜并不计较他们的过错,一如既往,以德化人。所以,太史公司马迁在写舜的故事时,情不自禁地挥笔赞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帝始。”
舜五十岁那年,尧对他的考察期结束,开始进入试用期,代理政务。尧让舜推行德教,用“五典”指导人们的行为,人们都乐意接受他的教导。尧又让舜处理政务,事事皆井井有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尧还让舜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部落首领,舜以和睦相处的原则待人,得到了部落首领的敬重。
马王堆出土地图舜帝陵庙部分
舜五十八岁那年,尧驾崩。尧是文治武功均卓有成就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和舜组合成一个词,后来成为了贤明君主的代名词。如今许多人仍喜欢将自己崇拜的领导人比作尧舜。尧死后,百姓悲痛,如丧父母。整整三年时间,四方部落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以表哀悼。
三年后,舜正式上位,成为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舜在位期间,选用了一批优秀人才来治理民事,并首次设立官职,对官员职责进行了分工。还规定每三年进行一次政绩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负责治理水土的官员禹,就是通过政绩考核,脱颖而出的。禹为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传为千年美谈。人们在他的带领下,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禹因此被舜挑选为接班人。
舜帝塑像
舜在位第三十九年,南方三苗部落生乱。舜亲自南征,死于“苍梧之野”。苍梧即今九嶷山,位于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城南30公里。舜死后葬于九嶷山,故当地被称为零陵。零陵是永州的别称。
三苗是东夷九黎部落与南方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部族。九黎部落原本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后被黄帝部落打败,首领蚩尤被杀,残部南逃至长江流域,与南方土著居民融合成了三苗部落。三苗部落当时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即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大部分地区。尧在位时,中原的华夏部落联盟征伐过南方的三苗部落。双方在“丹水之浦”即今湖北省西北部一带交战。三苗部落战败后一度归服中原。舜即位后,仍对三苗采取招抚政策。但至其晚年,三苗部落又强盛起来,与中原形成对抗。
君山二妃墓
舜这次南征,居然跨越长江天险,到达了位于湖南南部的苍梧。这就说明进展十分顺利,以致于贯穿了三苗部落全境。但同时也表明,舜是孤军深入。从这个角度分析舜的死因,极有可能是战死的。不过,更流行的说法是舜死于疾病。据说舜南征时,正值盛夏酷暑。由于天气十分炎热,随舜南征负责照顾其生活的娥皇、女英,留在了洞庭湖中的君山岛上。舜为追击南逃的三苗,长途奔袭,过于劳累,加之三苗之地瘴气弥漫,舜突发重病,不治身亡。舜驾崩的消息传到洞庭湖中的君山,娥皇、女英悲痛欲绝,抱竹痛哭。泪染青竹,留下紫褐色斑点,遂成斑竹。最后,二女泪尽而死,化为湘水女神。今君山岛上留有二妃墓、湘妃祠等景点。
史籍中说舜帝死后葬于九嶷山,但具体地点,已无从考究。不过,九疑山祭祀舜帝的舜庙,早在夏朝就已出现,地点在大阳溪。秦汉时,舜庙移到了距今舜帝陵两公里外的玉琯岩。2004年考古学家发掘的九嶷山舜庙遗址,即是玉琯岩舜庙。此外,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西汉绢帛地图上,也标有九嶷山舜庙,但标注的位置与玉琯岩舜庙遗址有较大出入。如今的九嶷山舜帝庙,位于九嶷山舜源峰北麓,始建于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上世纪90年代重修,现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朝拜祭祖的圣地。(文/谢志东)
九嶷山舜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