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阅会|来自上帝的“礼物”,渐渐让我和儿子变成了朋友

阅会|来自上帝的“礼物”,渐渐让我和儿子变成了朋友文|月上西楼图|网络截图读一本好书,因读者的年龄、知识、阅历不同,其理解应该不同吧。就像读《红楼梦》一样,不同人去读,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书是有性格的。它的性格对于作者而言,是他性格与思想的重组再现。而对于广大读者而言,书中的故事,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读法。关于那本《鲁宾逊漂流记》的重读,让正在上高中的儿子有了对写作的冲动,几篇文章的发表,让他产生了想当作家的梦想。当时间成为一座孤岛上的一种象征或是图腾时,如何活下去将成为他生存的信仰!“荒岛求生”的始祖《鲁宾逊漂流记》是世界名著,作者笛福;在中学课本中有内容节选。读过的人已经很多了,大多数只是阅读欣赏。丹尼尔•笛福为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书中乐观勇敢的主人公鲁滨逊落难荒岛后,绝处逢生的他依靠不畏困难的顽强意志通过坚强,智慧和勇气战胜了种种困难。主题思想表现了欧洲当时那个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阅会|来自上帝的“礼物”,渐渐让我和儿子变成了朋友

或许有人会说《鲁滨孙漂流记》,像本少儿读物,只是为了打发时间而看看,不像其它世界名著阅读价值高。在我个人来看,一本书的价值主要看读者如何去读,孩子们来读,书中的奇妙历险会丰富他们眼界和知识;青年们来读,会思考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何等的渺小!要想活下去需要依靠自己的坚强与智慧;而对于中老年人读它,他们一生经历风风雨雨,从一位外国朋友鲁滨逊的身上,或许能找回曾经的自己。本篇话起一次父与子的交流。儿子虽灵犀在胸,但性格内向,平时学习有点惰性。1.80米大个的他总瞧着缺少些青春的朝气,成天“老气横秋”的给爸妈谈孤独、叹压力、求理解!曾对他说:“爸妈辛苦工作,学校老师们辛勤培养,你何言孤独,压力?想让我们理解你什么?换句话讲,你妈为了你的学习成绩能提上来,那些在校外补习班的花费,不都是她辛辛苦苦挣来的吗?如果孤独成为你学习成长的压力,那去看看你的同龄人,他们是怎样把压力变成动力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或有时间再读一下《鲁滨孙漂流记》,去理解一下什么才是真正孤独与意志的历练吧?”后来,儿子写了《我们为什么要活着?》一篇讲演稿,并在那次主题班会上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精彩演讲:(内容如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演讲,可能你们会觉得我的主题是些废话,或提问太渺茫,甚至可能感觉幼稚可笑!而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大约在今年的10月份,我因为某些事情受了困惑,一段时间的情绪很消沉,又困于难于启齿,于是写了一段话给我爸看。那段话主要内容是: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爸只给我解释了两句:第一句话,孩子呀,当你开始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就证明你读的书太少了。后来我自己思忖到:或许是我的阅历太少,才会提出这种问题。不过我爸的第二句话似乎解答了我的问题。

阅会|来自上帝的“礼物”,渐渐让我和儿子变成了朋友

我想大家都看过《鲁滨逊漂流记》吧,今天我不是给大家推荐这本书,而是给大家重新介绍一个坚强的人——鲁滨逊。讲到这里,台下有的同学可能会想,鲁滨逊有什么好介绍的,不就是说他在孤岛上独自生存的故事吗?也是,《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我们从小到大听得不止一遍,已多遍了。但我今天讲的不是鲁滨逊如何荒岛求生,也不是他的硬汉精神。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鲁滨逊在岛上救了一个野人,这个野人叫什么名字?对,“星期五”,是鲁滨逊给他的名字,在以前他可能没有名字。

阅会|来自上帝的“礼物”,渐渐让我和儿子变成了朋友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是你独自留在一个荒岛上,什么都没有,你也接收不到外界的信息,一天、两天还好说,那么十年,二十年呢?请问到了十年、二十年,你还会在乎今天是星期几吗?或许你会说:鲁滨逊可以在石头上刻字记录时间。是,鲁滨逊刚来的时候有确实在石头上做记号来记录时间。可是他起初的想法是:我该怎样离开这里?在过了几年后,他的想法慢慢随现实而改变了,我该怎样活下去?

阅会|来自上帝的“礼物”,渐渐让我和儿子变成了朋友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竟是如此渺小,何况一个活一天算一天的人,连自己的命都顾不来,还想在石头上记录时间。时间,已变成他在这座小岛活下去的一种信仰或是图腾。在鲁滨逊个人思想中,自己生活在这个被上帝遗忘的孤岛上,每天早上都要提醒一下上帝,“上帝呀,我还活着”。鲁滨逊从第一天登岛开始,就没有人和他说话,每天只是和农作物或是岛上的动物“交流”,自言自语着。而社交是人特有的一项功能,连社交都没法做的人,活着有什么意义!经过多年后,上帝送给了他一个野人,而在鲁滨逊眼里这个野人就是上帝给他的“礼物”。礼物,渐渐变成了朋友。那条小狗也是他的朋友,陪伴直到若干年之后,狗狗老死了,鲁滨逊埋葬了它,并做了一个十字架。身旁的星期五问:狗去了你的天堂?鲁滨逊却伤心的说:不,狗没有灵魂,不能去天堂,只有人才有。同学们,您可以试着理解一下,你能用“鲁冰逊式”的生存定律是否可以去解答“我是谁?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这个生命的终极问题吗?而我们在今天的生活环境下,每个人都像生活在自己的孤岛上一样学习和生活,学着如何适应外面的复杂多变的世界,而我们现在的信仰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好孩子。而看看故事主人公鲁滨逊的个人冒险经历,却是另一番生存的信仰。换一种阅读理解方式,一本书给予我们的,可能会有更加深远的启迪和帮助。自然选择与社会选择;生存或淘汰;鲁滨逊或你是鲁滨逊;人类生存的方式有很多种,只为了明天生活的好一些,而努力去学习,去工作,所谓的“上帝的礼物”就是我们所学到的知识。经过那次交流之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儿子和已入中年的自己,或许有时大家都有孤独、压力、且彼此间存在所谓的“孤岛”。而大家更需要相互理解。一本好书,是我们共同的朋友,书中总有我们需要的人生启迪。

阅会|来自上帝的“礼物”,渐渐让我和儿子变成了朋友

后来住校学习的儿子,对于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有创作的好文经常被他的语文老师鼓励表扬。每次回家,他总会请我看看他的新作品。看到他青涩眼神中充满了自信时,自己的心情也舒畅了许多。再瞧一下文章,可进步不小。感觉读着每篇少年文章,虽有几分稚气,里面蕴含着对生活的思考。便悄悄把其中几篇,如生活随笔《永恒的一句话,未曾说出口》,微小说《余歌》推荐到青未了生活空间和齐鲁壹点自己的壹点号上,帮孩子发表一下。在2019年7月,儿子写的一篇《住在梧桐树下的回忆》参加了由齐鲁晚报协办组织的“山东省首届中小学作文大赛”,而后选入了高中部决赛。这次的参赛经历,对儿子的个人的成长应该是有所收获吧。后来,他又认真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写了篇校刊征文。那时看到他认真搜集资料和准备初稿时一丝不苟的样子,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读书让他变成熟了。漫长人生之路,感觉比金钱和权力更重要的应该是知识吧!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让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放下浮躁的心态,轻松惬意地去读本对自己有价值的书吧 !

阅会|来自上帝的“礼物”,渐渐让我和儿子变成了朋友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