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艺术教育九条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是由革命人物、革命对象、革命事件、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组成的内容体系,包括遗址步道、建筑物和设施的红色文化资源、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重要的文艺作品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多次强调要善用红色资源,弘扬红色传统,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新时代红色资源在艺术教育中的运用提出任务,指明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神,需要从多条路径,特别是九条路径,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艺术教育。

一是融入艺术院校的文化遗产。在新中国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了党的艺术教育血脉,沉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院校独特的精神素质。新时代的艺术教育需要坚持中国文化的地位,继承革命传统,坚持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通过深入开展"四史"活动,特别是党史的学习教育,深度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实现艺术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

二是融入艺术院校的学术研究。红色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经历了形成、发展、积累、丰富和创新的演变。推进红色文化与当代艺术教育的融合创新,要准确把握党内领导艺术战线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着力积累和掌握党内革命先锋艺术作品历史上积累的红色文化资源。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在艺术领域存量大,需要自觉地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需要对这些红色艺术资源、精神内涵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而需要深入研究党的主导艺术作品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艺术家。该研究确定了一些重要的革命文学和艺术里程碑,研究了党的领导艺术作品的故事,革命斗争与革命艺术服务的故事,以及艺术家致力于革命事业的故事,这是将红色文化更准确地融入当代艺术教育的有效切入点。

三是融入艺术学校的思想和政治教学。思想学和政治学的学问,必须与学生思想、文化、艺术学习的特点紧密结合。近年来,高校在探索"艺术与政治"方面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其核心是兴趣、需求导入,挖掘各艺术门类思维政治教育资源,结合思维政治教育理论,增强教学和学生参与的亲和力。进一步提高思想和政治素质的重要渠道是以红色文化资源为选择方向的艺术情境教学,即根据理论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地选择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真实叙事功能,丰富的抒情功能, 自然推理功能,将好故事与好想法相结合。在课堂上运用红色文化教学案例,鼓励学生熟悉解读红色故事的艺术,逐步拓展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大力开展现场情境教学,在红色文化的源头触摸历史,体验红色文化的真谛。

第四,融入艺术学院专业课程教育。戏剧教学是培养专业表演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课是表演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剧的选择、使用和更新是课程的基础,应全面回顾教学剧作的方向、用心、选材,选择更优秀的红色艺术作品成为教学剧目。要加强课程教材中有关学术、学术作风、专业内容等的政治思想,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取向,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可以结合各艺术院校的专业特点,总结和提炼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符合教学作品直接转化为教材,加工成课堂教学案例。在教学上,我们倡导学习红色经典,研究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经典,为教材建设注入红色基因和活力,实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与艺术专业的科学汇聚和深度融合。

第五,融入艺术院校的实践和创作。文学创作不能只是"一个人的风雪月",更要鼓励学生学习和解读优秀的红色经典,引导师生从红色文化资源中选择物质创作、歌唱英雄、书写时代、表达对党的热爱。当时鲁迅艺术学院革命艺术家创作的《白发女郎》《南泥湾》《黄河合唱团》等经典作品,是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艺术教育事业的有益探索。北京舞蹈学院成立以来,从红色文化资源中选拔出一批优秀作品,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10部红色经典故事为创作源头的舞蹈诗《那些故事》,以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为素材,形成编舞《井冈》、 "井冈",今年推出"为人民共舞"庆祝成立100周年红色作品展览活动,系统梳理了前一代传播学院原有的文化文化资源。

第六,进入艺术学校的艺术风格。风格是艺术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课堂上专业学习内容的体验和验证过程,也是学生的主要艺术创作形式。成功的艺术风格通常与有意识的动机设置,内容安排甚至地址选择有关。带领学生走进革命圣地、老红遗址、革命历史纪念遗址,仰望应立,重温岁月,亲身体验革命战争岁月的人、物、物、魂,能使师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创作冲动。在艺术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从现有的艺术课程教学体系中确定实践动机,从宏伟的红色资源中确定教育特色,实现艺术实践动机与红色资源特征的结合。

七是融入艺术学校的校园文化。这是引领校园主流舆论积极将红色文化资源延伸到校园生活,实现红色文化对校园文化积极影响的重要途径。要坚持政治、思想、艺术的统一,用革命的历史事实说话,用革命理论增强沟通、吸引力和号召力。还要着力探索时代风格、艺术特色、学习特色与生活氛围的融合,探索融合与发展的新元素、新思想、新风格,含蓄地实现政治情感提升、科学史、文化艺术拓展的效果。

八是并入文学院和高校的宣传教育。在党的领导下,追求真理,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探索艺术的优秀艺术家。它已成为艺术界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北京舞蹈学院首任院长戴爱莲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新中国成立之初,印度代表团正要访华,周恩来总理找到戴爱莲,想着可以创作出带有"莲花"形象的舞蹈作为欢迎节目。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戴爱莲开始收集素材。她将民间舞蹈形式"莲花灯"与中国古典舞最基本的动作语言"顺风旗"和"圆场"相结合,营造出"莲花"独特的美学形象。1953年,"莲花舞"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年和学生和平与友谊节上获得银牌。特别感人的是,90岁入党时的戴先生说:"在国外的时候,我受到了党的影响。那时我就知道,中国唯一的希望就是中国共产党。我很幸运今天能看到繁荣!"她对党和祖国的深厚感情,一点一点凝结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跨越世纪,绽放辉煌。艺术院校可以在校园内开放红色艺术展陈圣所,充分发掘其红色文化基因,全方位保护革命艺术家留下的物品和活动轨迹材料,认真研究红色文化内涵和精神。让师生从这些革命艺术家身上汲取信仰的力量、艺术的力量和进取的力量,从红色故事中汲取,是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艺术教育的捷径。

九是融入艺术学校的师生阅读生活。阅读是大学文化的常态,是学生丰富精神世界的渠道。阅读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驱动,表现出突出的自主感和自我意识倾向。学校要有计划地对阅读生活进行科学干预,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科学调整阅读方向,有效提高阅读质量。通过介绍、介绍、学习、评价等形式,将红色文化资源的书籍和报纸、戏剧、音乐舞蹈、艺术设计等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文艺作品介绍给学生,并围绕阅读心鼓励研究学习和交流,更全面、更深刻地体验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崇高精神。

(作者为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