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藝術教育九條路徑

紅色文化資源是由革命人物、革命對象、革命事件、革命活動和革命精神組成的内容體系,包括遺址步道、建築物和設施的紅色文化資源、重要的革命曆史遺迹、重要的文藝作品等。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多次強調要善用紅色資源,弘揚紅色傳統,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為新時代紅色資源在藝術教育中的運用提出任務,指明方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神,需要從多條路徑,特别是九條路徑,将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藝術教育。

一是融入藝術院校的文化遺産。在新中國美術教育發展過程中,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了黨的藝術教育血脈,沉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藝術院校獨特的精神素質。新時代的藝術教育需要堅持中國文化的地位,繼承革命傳統,堅持為黨和國家培養人才。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要通過深入開展"四史"活動,特别是黨史的學習教育,深度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實作藝術文化與紅色文化的深度融合。

二是融入藝術院校的學術研究。紅色文化是一個曆史範疇,經曆了形成、發展、積累、豐富和創新的演變。推進紅色文化與當代藝術教育的融合創新,要準确把握黨内上司藝術戰線曆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和本質,着力積累和掌握黨内革命先鋒藝術作品曆史上積累的紅色文化資源。我國紅色文化資源在藝術領域存量大,需要自覺地進行全面收集和整理,需要對這些紅色藝術資源、精神内涵等進行綜合分析,進而需要深入研究黨的主導藝術作品在各個曆史時期的重大事件、重要藝術家。該研究确定了一些重要的革命文學和藝術裡程碑,研究了黨的上司藝術作品的故事,革命鬥争與革命藝術服務的故事,以及藝術家緻力于革命事業的故事,這是将紅色文化更準确地融入當代藝術教育的有效切入點。

三是融入藝術學校的思想和政治教學。思想學和政治學的學問,必須與學生思想、文化、藝術學習的特點緊密結合。近年來,高校在探索"藝術與政治"方面積累了大量有益經驗,其核心是興趣、需求導入,挖掘各藝術門類思維政治教育資源,結合思維政治教育理論,增強教學和學生參與的親和力。進一步提高思想和政治素質的重要管道是以紅色文化資源為選擇方向的藝術情境教學,即根據理論教學的實際需要,科學地選擇紅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真實叙事功能,豐富的抒情功能, 自然推理功能,将好故事與好想法相結合。在課堂上運用紅色文化教學案例,鼓勵學生熟悉解讀紅色故事的藝術,逐漸拓展政治課的實踐教學,大力開展現場情境教學,在紅色文化的源頭觸摸曆史,體驗紅色文化的真谛。

第四,融入藝術學院專業課程教育。戲劇教學是培養專業表演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戲劇課是表演專業的核心課程,教學劇的選擇、使用和更新是課程的基礎,應全面回顧教學劇作的方向、用心、選材,選擇更優秀的紅色藝術作品成為教學劇目。要加強課程教材中有關學術、學術作風、專業内容等的政治思想,確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學術取向,充分發揮教材的教育功能。可以結合各藝術院校的專業特點,總結和提煉紅色經典藝術作品,符合教學作品直接轉化為教材,加工成課堂教學案例。在教學上,我們倡導學習紅色經典,研究紅色經典,傳承紅色經典,為教材建設注入紅色基因和活力,實作紅色文化教育資源與藝術專業的科學彙聚和深度融合。

第五,融入藝術院校的實踐和創作。文學創作不能隻是"一個人的風雪月",更要鼓勵學生學習和解讀優秀的紅色經典,引導師生從紅色文化資源中選擇物質創作、歌唱英雄、書寫時代、表達對黨的熱愛。當時魯迅藝術學院革命藝術家創作的《白發女郎》《南泥灣》《黃河合唱團》等經典作品,是将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藝術教育事業的有益探索。北京舞蹈學院成立以來,從紅色文化資源中選拔出一批優秀作品,近年來,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講述的10部紅色經典故事為創作源頭的舞蹈詩《那些故事》,以井岡山革命鬥争史為素材,形成編舞《井岡》、 "井岡",今年推出"為人民共舞"慶祝成立100周年紅色作品展覽活動,系統梳理了前一代傳播學院原有的文化文化資源。

第六,進入藝術學校的藝術風格。風格是藝術教學中重要的實踐環節,是課堂上專業學習内容的體驗和驗證過程,也是學生的主要藝術創作形式。成功的藝術風格通常與有意識的動機設定,内容安排甚至位址選擇有關。帶領學生走進革命聖地、老紅遺址、革命曆史紀念遺址,仰望應立,重溫歲月,親身體驗革命戰争歲月的人、物、物、魂,能使師生産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創作沖動。在藝術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從現有的藝術課程教學體系中确定實踐動機,從宏偉的紅色資源中确定教育特色,實作藝術實踐動機與紅色資源特征的結合。

七是融入藝術學校的校園文化。這是引領校園主流輿論積極将紅色文化資源延伸到校園生活,實作紅色文化對校園文化積極影響的重要途徑。要堅持政治、思想、藝術的統一,用革命的曆史事實說話,用革命理論增強溝通、吸引力和号召力。還要着力探索時代風格、藝術特色、學習特色與生活氛圍的融合,探索融合與發展的新元素、新思想、新風格,含蓄地實作政治情感提升、科學史、文化藝術拓展的效果。

八是并入文學院和高校的宣傳教育。在黨的上司下,追求真理,為國家服務,為人民服務,探索藝術的優秀藝術家。它已成為藝術界獨有的紅色文化資源。北京舞蹈學院首任院長戴愛蓮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藝術家。新中國成立之初,印度代表團正要訪華,周恩來總理找到戴愛蓮,想着可以創作出帶有"蓮花"形象的舞蹈作為歡迎節目。為了把這項工作做好,戴愛蓮開始收集素材。她将民間舞蹈形式"蓮花燈"與中國古典舞最基本的動作語言"順風旗"和"圓場"相結合,營造出"蓮花"獨特的美學形象。1953年,"蓮花舞"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四屆世界青年和學生和平與友誼節上獲得銀牌。特别感人的是,90歲入黨時的戴先生說:"在國外的時候,我受到了黨的影響。那時我就知道,中國唯一的希望就是中國共産黨。我很幸運今天能看到繁榮!"她對黨和祖國的深厚感情,一點一點凝結在藝術作品的創作中,跨越世紀,綻放輝煌。藝術院校可以在校園内開放紅色藝術展陳聖所,充分發掘其紅色文化基因,全方位保護革命藝術家留下的物品和活動軌迹材料,認真研究紅色文化内涵和精神。讓師生從這些革命藝術家身上汲取信仰的力量、藝術的力量和進取的力量,從紅色故事中汲取,是将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藝術教育的捷徑。

九是融入藝術學校的師生閱讀生活。閱讀是大學文化的常态,是學生豐富精神世界的管道。閱讀表現出強烈的興趣驅動,表現出突出的自主感和自我意識傾向。學校要有計劃地對閱讀生活進行科學幹預,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科學調整閱讀方向,有效提高閱讀品質。通過介紹、介紹、學習、評價等形式,将紅色文化資源的書籍和報紙、戲劇、音樂舞蹈、藝術設計等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文藝作品介紹給學生,并圍繞閱讀心鼓勵研究學習和交流,更全面、更深刻地體驗紅色文化資源所蘊含的崇高精神。

(作者為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