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4月18日深夜的时候,军务局长俞济时手中的一封电报令正在熟睡的蒋介石气的晕倒了。
只见电报上写着:“新华社4月18日电驻上海浦东的国民党伞兵三团全体官兵毅然起义,参加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向毛主席、朱总司令发了致敬电……”。
当蒋介石看到这一份电报后,震惊的是脸色苍白,骂了一句“娘希匹,又出了一个乱世奸臣”。
骂完后,蒋介石头晕目眩,直接晕倒了,当时的俞济时距离蒋介石最近,抢先抱住了蒋介石,随后医生、副官等人闻声而至,整个府邸乱作一团。

(段伯宇和蒋介石的合照)
没错蒋介石口中的那个乱世“奸臣”就是段伯宇,段伯宇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在蒋介石重要的情报部门潜伏多年,保护了很多的进步人士,其中就包括傅作义将军。
蒋介石大骂的这个“奸臣”曾经可以说其最信任的人,还是蒋介石自己将这位“奸臣”招进了自己的侍从室,担任重要的情报工作,而此时的段伯宇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段伯宇在探寻进步和光明的路上的真实的写照,年少的段伯宇曾经独自寻找党组织,不顾家人的毅然成为了一名军人,只为能够在民族危亡之际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探寻的道路上总会有一些阻碍和挫折,但是只要不变初心,一切均可以战胜。
段伯宇的父亲段云峰是一名军人,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段伯宇也是希望自己可以当一名军人。
但是性格耿直的段云峰看不惯但是军队中和当时国民党政局的一些不良作风,毅然决然地脱离了军界,决心以教育救国,开办了培德中学,段云峰自己则是董事兼任校长。
深知当时军中混乱的段玉峰不想要段伯宇参军,希望段伯宇和当时的孙中山一样学习医术,治病救人。
(段伯宇像)
段伯宇虽然还是想要成为一名军人,但是因为不想要违背自己的父亲意思,在1922年的时候,报名考入了设在保定的河北大学医科,开始了自己的学医生涯。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段伯宇读河北大学的时候,遇到了当时的中共地下党员戴培元,在戴培元的影响下,段伯宇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阅读了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反杜林论》等等进步书籍,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理解。
这是段伯宇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但是令段伯宇遗憾的是,这位引导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老师在1924年,受到了当时的学校的迫害戴培元不得不离开学校,段伯宇想要入党的愿望也是落空了。
实际上在接触马克思主义之前,段伯宇就已经参加了多次的反帝爱国主义运动。
在1920年1月29日的时候,段伯宇和其余2000多名同学一起,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在街头进行了演讲,散发革命传单,并且公推周恩来、于方舟、郭隆真等四名同学为代表,和当时的省长曹锐谈判,因为这个事情,还正在读觉明中学年仅16岁的段伯宇被学校斥退。
段伯宇年轻时候像
但是当段伯宇老人回忆道这段故事的时候,段伯宇说他对于这个在十几岁在天津的历史记忆是非常的深刻的,是终身难忘的,特别是对于周恩来、邓颖超等天津学联合会和“觉悟社”的领导人勇气和胆识是非常的钦佩的。
因为参加学生运动,段伯宇回到老家后,原本以为自己的父亲非常的生气,但是没想到段伯宇的父亲只是问了一下事情的经过。
对于段伯宇没有进行苛责,还有就是未来有什么打算,也许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影响,段伯宇才不忍心再次令自己的父亲生气,所以才顺从自己的父亲报考了河北大学。
只要是坚定自己的理想,总会有人为你指明前进的道路,顺从父亲意思,报考河北大学促成了段伯宇成长的重要的机遇。
(影视中段伯宇的形象)
段伯宇经过艰难的探索和追求,终于是找到了自己心之所往的方向。
为了寻求进步,独自寻求党组织,即使是寻求无果,但是仍然坚守方向,继续追寻。
难以压制对于党组织的向往,和对于进步的向往,在抗战爆发后,段伯宇只身去太行山寻找八路军,但是没有结果。
为了不负自己一腔的报国的心,段伯宇加入了国民党的三十二军,开始南下寻求自己的方向。
谁说人生没有机缘,在段伯宇进入了三十二军工作,难道不是一种机缘,但是这种机缘是在段伯宇奋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和对于党组织的信仰产生的。
虽然段伯宇没有直接联系到党组织,但早在1928年以前在三十二军中,就已经有了地下党员和秘密的党组织。
商震对于三十二军在中国共产党员实际上心中是非常的清楚的,但是由于商震的爱国情怀和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行径的厌恶。
商震没有进行清洗和镇压,反而是重用了这些党员,商震自己的身边就有不少的革命党员,在军长商震身边担任少校等重要职位的王兴刚就是三十二军党组织重要的负责人。
段伯宇在三十二军这样客观的环境中,经过三年的学习和成长,思想上更是向党组织靠拢,这位其后来成功加入党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左一为段伯宇左二为段仲宇)
为了寻求真理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在1938年6月的时候,段伯宇到延安,进入抗大的第四期进行学习,由于当时的段伯宇还是属于国民党的在职军人。
当时正处于国共之间的特殊时期,国共双方有约定,不能吸收国民党的现役军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当时对于段伯宇的入党申请,党组织没有同意。
但是为段伯宇指出了另外的一条道路,那就是让段伯宇提前返回到原部队,入党的问题可以在原部队找到党组织解决。
蒋介石像
在同年8月初的时候,段伯宇回到军中后,王兴钢听说段伯宇从延安回到了长沙,就主动约谈段伯宇说:你在延安的学习情况我大体了解。你要求入党是好的,我们研究后告诉你。
不久以后,令段伯宇开心的消息传来了,王兴钢郑重地向段伯宇宣布:“组织已同意你入党。介绍人是我。后天一大早你到岳麓山腰小土地庙前等候,由湖南省委聂洪钧同志领你宣誓。”
在等待中度过了漫长的时间后,等到到了约定的时间,一名身材矮小,但是沉稳老练年仅40岁的老人找到了段伯宇,带领段伯宇进行了入党宣誓,没有领袖像,没有镰刀斧头,段伯宇就和聂洪钧举起右手,面对蓝天白云,面对祖国大地,宣誓终身要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在宣誓完以后,段伯宇竟然哭了起来,聂洪钧奇怪问到:“入党应该高兴,你为什么反而痛哭呢”。
段伯宇向聂洪钧诉说了自己14年探索党组织的历程,最后说道:“苦尽甘来。我是高兴到极点而流泪的呀”。
历经14年的时间,终于成为了党的战士,段伯宇用自己的行动向党组织表明了自己的忠诚。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时代的段伯宇掩护傅作义将军逃离。
在1927年的时候,是北伐战争关键的一年,北洋军阀最后一个代表人物张作霖集结了重兵和北伐军进行了对抗。
当时阎锡山、傅作义带领的第四师挺进了涿州,出没于门头沟、长辛店一带,成为了奉系的肘腋之患。
(段伯宇和其战友的合照)
张作霖为了铲除这个祸患,令张学良率领军队精锐,以10万人的军队包围了涿州,最后傅作义坚守了三个月,在涿州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傅作义接受了停战的谈判。
达成了协议后,张作霖派张学良迎接傅作义到了北京,但是张作霖在傅作义到了北京以后翻脸不认人,将傅作义送到了保定软禁了起来。
在1928年的5月,段伯宇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客人,这个人是段云峰在陆军大学的同学崔笑如,崔笑如希望段伯宇能够帮助自己买三辆自行车,具体做什么,没有说,只是说将一个好朋友送往外地,嘱咐段伯宇说和任何人都不要说,包括段伯宇自己的父亲。
到了约定的时间,段伯宇和崔笑如如约见面了,段伯宇看到崔笑如陪着一位体态魁梧的“商人”出来了,三个人就骑上了自行车,绕过了奉军的岗哨,除了保定西城门后,段伯宇继续跟在两人两百米左右。
到了下午四五点的时候,突然有追兵,问段伯宇有见到什么人没有,段伯宇说自己是河北大学的学生,没有看到什么人,现在要去乡下探访亲友。
到了晚上,由于突然下起了大雨,段伯三人就在一个车行吃起来饭,这时那位“商人”问段伯宇说:“段同学,不认得我吧”。
段伯宇轻轻摇头说,不知道,“商人”继续说,我姓傅。
此时的段伯宇才意识到这位“商人”可能就是被软禁在保定的傅作义,段伯宇虽然心中已经了解,但是嘴上却是没有说出来。
崔笑如见到段伯宇这样,连声说好,傅作义也夸段伯宇说:“段同学,你很有胆识。来,我们一同喝一杯!”
(傅作义和阎锡山集结队伍)
最后段伯宇成功地将傅作义送出了保定城,临别的时候傅作义说:“我们后会有期”。
段伯宇为傅作义将军冒险救援的义举在学校和社会上不胫而走,成了一段美谈。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段伯宇策反的是蒋介石的是什么军队,为什么令蒋介石大动肝火。
当时段伯宇策反的是国民党的伞兵部队,这支部队绝对属于蒋介石的嫡系中的嫡系。
最初是杜聿明于1944年在昆明创建,直接隶属于陆军总部,当时招收军官都是国民党中级和高级军事院校毕业的毕业生。
配置的装备全部都是美式装备,是属于伞降和机降但是结合的合成兵种,蒋介石为这支队伍耗费了大量的心血。
傅作义将军像
在1945年9月9日,同盟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主持“中日战区投降签字仪式”时,这支队伍就参加了当时的仪式,可见这支队伍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所以蒋介石当场晕倒也不奇怪了。
这支队伍的起义,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对于蒋介石个人来说也是巨大的打击,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也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此文献给为新中国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