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晋竹林七贤之向秀:嵇康能有他这样的朋友,死而无憾

作者:历史之一

小时候的向秀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在他们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学霸。当时有一位知名学士山涛得知后,便前去拜访。两人一见如故,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虽然向秀要比山涛小二十多岁,但向秀才华出众,让山涛很是喜欢。后来山涛就介绍嵇康和阮籍等人与向秀相识,也就成为了七贤之一。

在这七人当中,向秀的名望算不上很高,史书对他的记载也相对贫瘠。但这丝毫没有埋没这位才华横溢思想独到的人物。

西晋竹林七贤之向秀:嵇康能有他这样的朋友,死而无憾

向秀喜欢读书习文,对庄子的学识情有独钟,还为庄子一书撰写注书,只可惜还没有写完他就驾鹤西去。

后来一个叫郭象的人偶然得到向秀没有完成的庄子书注,将其完成。因没有向秀的原稿流传于世,后人多把这本注书认为是郭象所做。

也有人认为这是郭象盗取了向秀的劳动成果,以至于在后来的几百年间人们对这本庄子书注的作者,产生许多争议。

西晋竹林七贤之向秀:嵇康能有他这样的朋友,死而无憾

当初向秀注写庄子一书时,嵇康还对他提出建议说,庄子本来就是经典之作,对它进行注释难免或多或少造成曲解,不注为好。

可向秀认为既然是经典,就应该让更多的人通过注解更加深入学习,才能发挥庄子思想的最大作用。

虽然在当时为庄子做注书的已经有多人,且流传于世的也有很多。但在向秀看来都不是很满意,只是在修词上略有改动,没能深厚表达其意。所以他还是默默去研读撰写。

西晋竹林七贤之向秀:嵇康能有他这样的朋友,死而无憾

当向秀把注解的初稿拿给嵇康看时,其内容不仅精妙简洁,而且将庄子的精髓拿捏到位。这让嵇康对向秀更是刮目相看。

向秀和嵇康两人的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就是爱打造铁具。因此这二人在七贤中的关系也最要好。

他虽然博学多才,但对走上仕途却一点兴趣没有,从来不想着要做官。

好友嵇康因得罪重臣钟会遭到杀害后,向秀本想归隐山林。可朝廷却逼迫他入京为官,恐有杀身之祸不得已他只好顺从。

西晋竹林七贤之向秀:嵇康能有他这样的朋友,死而无憾

为表达对好友嵇康的缅怀之情,他闻笛写下了一代名作《思旧赋》,后来向秀闻笛的典故成为了人们思念好友故去的一种情感寄托。

西晋初期法度严明,尤其对文字的管理比较苛刻。向秀虽然对嵇康的死深感不公平,也只能在赋中暗示抒发怨恨。

嵇康的离去对他有很大的触动,可以说对其之后的思想都有着深远影响。忧愁过后的他,反倒对庄子的思想精髓有了新的认识,对人生也更加的释然。

西晋竹林七贤之向秀:嵇康能有他这样的朋友,死而无憾

向秀为官之后,虽在其位但不谋其事。让朝中的官员们都认为他消极对待,一直也没有得到重用。

其实这跟他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不谋而合,嵇康事件让他对朝廷也逐渐失去信心,再加上入朝为官本就不是自己的意愿,无为也变得理所应当。

追求自由个性的向秀,将儒学与道学融为一体,反复参透所中奥妙。对后世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有着深远影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