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有关方面组织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聆听了多位专家的报告,内容关乎职业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虽然是众说纷纭,但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看法却是出奇的一致。在这些专家眼里,我们职业学校老师所面临的都是“问题学生”,有的专家甚至说出了“办好一所(职业)学校,少建一处监狱”的话来。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教师,对这种消极的学生观,片面的认识论,我实在不敢与之苟同。
“学生问题≠问题学生”。职业学校学生问题固然很多,但他们却不都是问题学生。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有犯罪经历或精神上有严重疾病必须经过医治才能正常生活的学生;一般来说,在学习、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经常出现某些障碍的学生多半是“问题学生”。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角度来看,“问题学生”则是指在一定情境或某个时期,暂时遇到自己独立无法解决的困惑,从而与平常表现相“异常”的学生。职业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职业学校的老师,首先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学生,尤其是“有问题的学生”,绝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下意识地去夸大“学生问题”,给他们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从而造成教育策略选择的严重错位,让你的教育无功而返,甚至适得其反。
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只有十六七岁,他们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自制力和抗挫力差,遇事不冷静,在学习上就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追究起来,也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无外乎是些小毛病。比如说,环境适应性弱,注意力不集中,平时贪玩,上课开小差,生活上邋邋遢遢;缺乏成功体验,自信心不足,或被老师打击过而不爱或者不敢问老师问题,甚至厌学,对什么都没兴趣;基础太差,无从下手,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文化理论课不肯动脑,专业实践课不愿动手,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完成作业等等等等,并由此导致迟到早退、打架闹事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发生。
我认为,这些学生的“问题”,只是由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某种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并不是天生愚顽,不可救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漠视校规校纪、法制观念淡薄、是非观念不强,在学业、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偏差或不足,仅此而已。
罗森塔尔“期待效应”的实验启示我们,要永远对学生抱着期待,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特别是职业学校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更是要我们的职校老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期待,相信孩子们会不断进步。只要老师的教育情感和教学行为是积极的,就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抱着失望的态度,就等于是对这些学生贴上落后的标签,而教师对学生的消极态度和情感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热爱孩子。这种爱不仅仅是责任和义务,而且这种爱本质上是无私而神圣的。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往往对身边的人存在不信任和排斥,行为上拒绝合作。这时我们不妨来个换位思考,多去揣摩他们的心理,多去理解他们的处境,多去宽容他们的缺点,俯下身来听听他们怎么说,这样做能最大限度给他们以尊重,让他们从心底里接纳了你,把你当作了朋友,“学生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你的教育转化工作便有了成功的可能。
认识层面的问题解决了,教育方法的选择对路了,所有的问题,都将不成“问题”。但愿每位职校老师的眼里都没有“问题学生”!
作者:安徽省霍山职业学校 程先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