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埔男儿血洒长城脚下,南口抗战打出国威,汤恩伯虽败犹荣

作者:战情解码

南口抗战是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寇的一次大型会战,这次战役的影响力虽然不及淞沪会战或徐州会战,但它却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名。在这次战役中,国民党第十三军军长汤恩伯可谓是大放光彩,他不仅率领所部重创日军,还打破了日军大本营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妄想。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相继占领北平和天津,为了灭亡中国,日军大本营制定了侵占我国华北的计划。1937年8月,日寇华东方面军发起了侵略上海的战役,为了策应华东日军,驻北平、天津的华北日军打算沿着津浦、平汉、平绥三条铁路线扩大战果。南口是平绥铁路线的交通要道,也是日军侵占我国山西、绥远的通道。为了阻止日军侵略山西,国民政府命令驻守在冀南的十三军抗击来犯之敌,于是中日两军便在南口发生了激战。

黄埔男儿血洒长城脚下,南口抗战打出国威,汤恩伯虽败犹荣

汤恩伯

汤恩伯所属的十三军属于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序列,这支部队的将领都是清一色的黄埔系出身,他们装备精良,善于打恶仗、硬仗。为了阻止日军侵略山西,汤恩伯即刻命令所部进入南口。根据日军的进攻路线,第二战区司令部也做出了统筹安排,司令长官阎锡山紧急调十三军驻守南口,并以十三军和十七军一部担任正面防御。为了策应汤恩伯所部,阎锡山还命令西北军刘汝明部和晋绥军35军傅作义部沿平绥铁路赴张家口、赤城布置。

南口大战前,中日两军已经剑拔弩张,开战前夕,日军精锐第五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1旅团已经沿着平绥线铁路南下,这一路日军非常骄狂。他们挟着占领北平、天津的余威,根本不把国民党第十三军放在眼里。由于板垣第五师团进展迅速,日本华北方面军为了防止第五师团陷入重围,于是又从驻察哈尔关东军中调集一部分日军组成察哈尔兵团,以东条英机为总司令,沿平绥线西进威胁绥远省会归绥。两路日军互为犄角,南口已经成为了战区的焦点。

南口位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的交界处,这一带地形复杂,很适合国民党军队防守。从南口镇往西,就是山西省,而往东则是河北省。从南口到张家口,中间隔着一片关隘,这就是被称为天下险关的居庸关。居庸关周围,山峦起伏,而且这些大小土坎山脉,也一直连绵到南口镇的燕山山脚下,平绥铁路就横贯于燕山山脚,如此它便成为了日军首要夺取的目标。

黄埔男儿血洒长城脚下,南口抗战打出国威,汤恩伯虽败犹荣

南口战役局势图

在南口战役爆发前,中日两军曾在长城古北口一线发生激战,当时名将关麟征可谓大放光彩。南口镇就位于内外长城之间,从南口到长城隘脚,仅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通过。这条小道是国民党第十三军的后勤要道,通过这条小道,十三军才能与南口外围的中国守军取得联系。

1937年8月7日,日军第五师团开始向南口发起进攻。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是日军内部著名的中国通,抗战之前他长期驻扎在我国东北,伪满洲国就是由他一手炮制。面对十三军的抵抗,板垣征四郎非常骄狂,不断命令所部向我军阵地发起攻击。为削弱我军的战斗力,板垣征四郎甚至不惜释放毒气弹。

日军第五师团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不断向我军发起突击,因为敌军装备精良,我十三军最初也伤亡惨重。不过,十三军毕竟是国民党军队中的精锐部队,面对敌人的数次进攻,十三军战士英勇抗击。南口镇外围的国民党军队打得十分艰苦,在敌人轮番攻击下,十三军战士甚至与日军开展了白刃战。这些黄埔军校出身的好男儿在战场上视死如归,他们在南口镇外围大量杀伤敌人后,才遵照军部命令撤出前沿阵地。

十三军与日军第五师团激战一日,中国士兵伤亡达一千两百多人,而日军也付出了伤亡一千人的代价。虽然日军最终拿下了南口外围阵地,但十三军官兵英勇抗击日军也给板垣征四郎留下了深刻印象。8月8日,南口外围战役结束,同日日军混成第十一旅团进至南口镇郊外,板垣征四郎为避免再次出现南口外围之战的不利局面,派出小分队到南口郊外进行视察。板垣征四郎发现,南口郊外的得胜口是日军突破的希望,因为在得胜口中国军队驻军很少,火力又弱,于是板垣征四郎打算从得胜口进入南口城。

黄埔男儿血洒长城脚下,南口抗战打出国威,汤恩伯虽败犹荣

板垣征四郎

8月8日拂晓,日军向得胜口发起了进攻,这一次日军准备了五十多辆装甲车,他们在装甲车和坦克的掩护下,不断向得胜口中国军队驻地发起进攻。由于我军没有提前做好防备,德胜口很快便被日军突破。得胜口失陷后,日军已经完全推进到了南口关隘之下,这就让十三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

日军进展迅速,汤恩伯也始料不及,为迟滞日军的进攻,汤恩伯紧急召集十三军各师长开会。汤恩伯认为,日军攻占了南口外围阵地,必然会从南口镇西侧的燕山山脚进攻,因为那里地势开阔,很适合日军装甲部队的进攻。他当即决定,调集13军89师防守南口镇西侧,为了给89师打气,汤恩伯也对师长王仲廉下达了死守命令:人在阵地在,89师需要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王仲廉果然没有令汤恩伯失望,在王仲廉师长的指挥下,89师官兵奋勇杀敌。南口镇一战,89师官兵伤亡过半,而日军也付出了伤亡四千多人的惨重代价。89师在南口一线死守了两天两夜,期间89师官兵也付出了大量伤亡,汤恩伯看到这支劲旅已经完成防守目的,于是命令89师撤出防线。

黄埔男儿血洒长城脚下,南口抗战打出国威,汤恩伯虽败犹荣

侵华日军

8月16日,日军第五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五旅团进至长城防线,汤恩伯为了保存实力,便命89师撤出南口阵地,于是南口镇便落入敌手。南口镇虽然失陷,但南口战役却并未结束,十三军官兵撤出南口镇后,又遵照汤恩伯的指令,全部布置在长城一线。十三军官兵在参谋长张雪中的指挥下,继续顽强阻击敌人。19日,日军第五师团再次向十三军发起进攻,这一次张雪中参谋长亲临前线指挥,在横岭一带顽强阻敌,给予日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第二天,傅作义35军援军增援十三军,三十五军官兵便与13军同力御敌。在这关键时刻,为督促十三军官兵戮力杀敌,汤恩伯甚至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他将十三军防线划为三个固守区,以此层层设防阻击敌人,十三军21师、89师、4师、71师在汤恩伯、张雪中参谋长的指挥下,对日军发起了反攻,虽然反击最终没有奏效,但也给日军带来了至少一千人的伤亡。

黄埔男儿血洒长城脚下,南口抗战打出国威,汤恩伯虽败犹荣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

南口抗战一直持续到27日,十三军和各参战部队总共歼敌一万多人,不过由于日军察哈尔兵团深入我军侧后,汤恩伯为避免腹背受敌,只好命令十三军撤出战场。南口战役有利地支援了淞沪会战,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妄想。南口战役结束后,日军开始分两路沿平绥路侵入山西。十三军军长汤恩伯也因为在南口抗战中表现突出而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南口战役结束后,汤恩伯直接晋升为国民党二十军团军团长。

喜欢军事,也懂点历史,关注战情解码,带你进入不一样的军事世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