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广式点心体系最早可追溯至17世纪的明朝晚期,如今广州市面上,已有许多富丽堂皇的大型“茶楼”,专业经营早、午、晚三种“茶市”生意,而价格更为平实亲民的“二厘馆”则遍布大街小巷。
饮一盅香茶,摆三五件精美点心,一人独酌或几人对坐,享受一上午的闲暇,成为无数广州人舒适的生活方式
广式茶点以精致、花样、小巧、清新闻名于世,可谓是国内点心类中之冠。

广州人喜欢饮早茶、下午茶和夜茶,除品茶外,还吃点心。广式点心以岭南小吃为基础,广泛吸取北方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宫廷面点和西式糕饼技艺发展而成。品种过千,为全国点心种类中之冠。其特点是用料精博,品种繁多,制作精细,咸甜兼备。
鸡仔饼,鸡仔饼是广东四大名饼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饼食类中有著名的鸡仔饼,鸡仔饼是广东四大名饼之一,原名“小凤饼”,由清代咸丰年间广州西关富家伍紫垣的一名叫小凤的女工所创制。
小凤是伍紫垣的婢女,是顺德人。据说在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初秋某日,主人伍紫垣接待外地客人,碰巧主厨不在,便吩咐小凤做一款广东点心给客人食用,而家里一时又无准备食材,便到成珠楼把常年储存的惠州梅菜连同五仁饼馅(当时正直月饼季节)搓烂,加上用糖腌过的肥猪肉,再加上精盐、香料等拌和,用饼皮包裹,捏成丸形,稍为压扁,放入炉用慢火烤烘至脆,取出待客。客人品尝后深觉甘、香、酥、甜、咸兼有,咸中带甜,味道独特因而大加赞赏并问此饼何名。由于此饼是小凤巧制,主人便随口说是“小凤饼”。
半个世纪后,成名了,新名“鸡仔饼”
当年,位于广州南华中路的成珠茶楼因中秋月饼滞销,制饼师傅急中生智,把制月饼的原料按小凤饼的方法制作,并大胆地用搓烂的月饼和猪肉、菜心混合为馅料,再调以南乳、蒜茸、胡椒粉、五香粉和盐,制作出甜中带咸、甘香酥脆的新品种“成珠小凤饼”来,因其异味香脆而受到顾客青睐。小凤饼形状像雏鸡,故又称鸡仔饼。其后,又进一步改进,务求精制巧作,并改进包装,做成罐装或盒装,远销东南亚。
鸡仔饼娇小的身段,椭圆形略似美女的鹅蛋脸,在几乎清一色正圆形的饼饵群体中显出特别。皮薄馅少的,吃起来比较脆;皮厚馅丰的,酷似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笔下正在俯首觅食的小鸡,外脆内软,很有嚼头。咬一口,只听“咯咯”作响,浓香奔涌而出,再咬几口,恍若引爆了一个香料库,复合香气从馅里迸射四溅,浓得化不开,直至进入了深度咀嚼阶段,才逐渐分辨出蒜茸的辛香、南乳的鲜香、芝麻的油香、肥肉的甘香……
鸡仔饼的最大特点是耐人寻味。虽其美味,每次勿要贪嘴,过多容易腻。
温馨提示:曾有新闻报道 ,许多华人从中国探亲回到居住国时,都会带上中国特产食品。有人携带火锅调料过美国海关时被没收,海关给出的原因则是内有“鸡粉”(味精,中国称鸡精),为动物制品,不能带入境,必须全部没收。哈哈,若你考虑鸡仔饼,要做好准备过关时和工作人员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