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的一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今天我们一起缅怀朱光亚!

2011年2月26日,一位87岁的老人在北京溘然长逝,2011年年底,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位老人名叫朱光亚。

他的一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今天我们一起缅怀朱光亚!

朱光亚的一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一嗓子喊在大洋彼岸。1949年新中国初立,在美留学的他毅然选择回国,回国前,他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合撰写《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以肺腑之言呼唤海外学子回国参加建设,这封信在欧美留学生中间产生了极大反响,程开甲第一眼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就打定了主意:“是的,我们该赶快回去了。”

同学们: 是我们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工作的时候了。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人民政府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声召唤我们,北京电台也发出了号召同学回国的呼声。人民政府在欢迎和招待回国的留学生。 同学们,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的呢?还有什么可以迟疑的呢?我们还在这里彷徨做什么? 同学们,我们都是在中国长大的,我们受了20多年的教育,自己不曾种过一粒米,不曾挖过一块煤。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现在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的人民吗?是的,我们该赶快回去了。 你也许说自己学的还不够,要“继续充实”、“继续研究”,因为“机会难得”。朋友!学问是无穷的!我们念一辈子也念不完。若留恋这里的研究环境,恐怕一辈子也回不去了。 而且,回国去之后,有的是学习的机会,有的是研究的机会,配合国内实际需要的学习才更切实,更有用。若呆在这里钻牛角尖,学些不切中国实际的东西,回去之后与实际情形脱节,不能应用,到时候,真是后悔都来不及呢! 早一天回去,早一天了解中国的实际政治经济情况,早一天了解人民政府的政策,早一天参加实际的工作,多一天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现在祖国各方面都需要人才,我们不能彷徨了! 一点也不错,祖国需要人才,祖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祖国的劳动人民已经在大革命中翻身了,他们正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官僚资本的剥削,帝国主义的迫害,翻身站立了起来! 从现在起,他们将是中国的主人,从现在起,四万万五千万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企业家将在反封建、反官僚资本、反帝国主义的大旗帜下,团结一心,合力建设一个新兴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一个以工人农民也就是人民大众的幸福为前提的新中国。 要完成这个工作,前面是有不少的艰辛,但是我们有充分的信念,我们是在朝着充满光明前途的大道上迈进,这个建设新中国的责任是要我们分担的。 同学们,祖国在召唤我们了,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马上回去了。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 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编者注:节选自《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朱光亚的另“一嗓子”,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炸”出来的!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他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禁不住潸然泪下。不到三年,他和同事们又将中国带入氢弹时代。历史记载着,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3个月;苏联用了6年3个月;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

他的一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今天我们一起缅怀朱光亚!

干惊天动地事的朱光亚,在很长时间里是隐姓埋名人,外国人最早注意到他,是20世纪70年代。当时,在中国新闻媒体上,钱学森、朱光亚的名字总是连在一起。美国《纽约时报》因此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钱学森之后的那个人》。

他的一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今天我们一起缅怀朱光亚!

大多数人开始知道他了解他,是他与其他22位“两弹一星”元勋一起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他被评为“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他的一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今天我们一起缅怀朱光亚!

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朱光亚的颁奖辞。“一生只做一件事”,这句话的原创不是别人,正是朱光亚自己。他的原话是:“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前半句,淡定,谦逊,轻描淡写;后半句,雄壮,豪迈,奇峰突起。

他的一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今天我们一起缅怀朱光亚!

2004年12月,编号为10388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朱光亚逝去了,但这颗星和他的精神将永耀苍穹。

他的一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今天我们一起缅怀朱光亚!

朱光亚院士是湖北人,从小在武汉长大。当前,湖北和武汉正在打一场全民抗击疫情保卫战。过去,以朱光亚等“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战胜重重困难,成功造出两弹一星。今天,已经迈入新时代的中国,有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战和全力支援,武汉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