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的一生喊過驚天動地的兩嗓子!今天我們一起緬懷朱光亞!

作者:我們的太空

2011年2月26日,一位87歲的老人在北京溘然長逝,2011年年底,他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這位老人名叫朱光亞。

他的一生喊過驚天動地的兩嗓子!今天我們一起緬懷朱光亞!

朱光亞的一生,喊過驚天動地的“兩嗓子”:一嗓子喊在大洋彼岸。1949年新中國初立,在美留學的他毅然選擇回國,回國前,他牽頭與51名留美同學聯合撰寫《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以肺腑之言呼喚海外學子回國參加建設,這封信在歐美留學生中間産生了極大反響,程開甲第一眼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就打定了主意:“是的,我們該趕快回去了。”

同學們: 是我們回國參加祖國建設工作的時候了。祖國的建設急迫地需要我們!人民政府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大聲召喚我們,北京電台也發出了号召同學回國的呼聲。人民政府在歡迎和招待回國的留學生。 同學們,祖國的父老們對我們寄存了無限的希望,我們還有什麼猶豫的呢?還有什麼可以遲疑的呢?我們還在這裡彷徨做什麼? 同學們,我們都是在中國長大的,我們受了20多年的教育,自己不曾種過一粒米,不曾挖過一塊煤。我們都是靠千千萬萬終日勞動的中國工農大衆的血汗供養長大的。現在他們渴望我們,我們還不該趕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長,獻給祖國的人民嗎?是的,我們該趕快回去了。 你也許說自己學的還不夠,要“繼續充實”、“繼續研究”,因為“機會難得”。朋友!學問是無窮的!我們念一輩子也念不完。若留戀這裡的研究環境,恐怕一輩子也回不去了。 而且,回國去之後,有的是學習的機會,有的是研究的機會,配合國内實際需要的學習才更切實,更有用。若呆在這裡鑽牛角尖,學些不切中國實際的東西,回去之後與實際情形脫節,不能應用,到時候,真是後悔都來不及呢! 早一天回去,早一天了解中國的實際政治經濟情況,早一天了解人民政府的政策,早一天參加實際的工作,多一天為人民服務的機會。現在祖國各方面都需要人才,我們不能彷徨了! 一點也不錯,祖國需要人才,祖國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祖國的勞動人民已經在大革命中翻身了,他們正擺脫了封建制度的束縛,官僚資本的剝削,帝國主義的迫害,翻身站立了起來! 從現在起,他們将是中國的主人,從現在起,四萬萬五千萬的農民、勞工、知識分子、企業家将在反封建、反官僚資本、反帝國主義的大旗幟下,團結一心,合力建設一個新興的中國,一個自由民主的中國,一個以勞工農民也就是人民大衆的幸福為前提的新中國。 要完成這個工作,前面是有不少的艱辛,但是我們有充分的信念,我們是在朝着充滿光明前途的大道上邁進,這個建設新中國的責任是要我們分擔的。 同學們,祖國在召喚我們了,我們還猶豫什麼?彷徨什麼?我們該馬上回去了。 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我們的人民政府在向我們召喚! 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我們中國要出頭的,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們已經站起來了,回去吧趕快回去吧!祖國在迫切地等待我們! 編者注:節選自《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

朱光亞的另“一嗓子”,不是喊出來的,而是“炸”出來的!1964年10月16日,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他望着騰空躍起的蘑菇雲禁不住潸然淚下。不到三年,他和同僚們又将中國帶入氫彈時代。曆史記載着,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7年3個月;蘇聯用了6年3個月;中國隻用了2年8個月。

他的一生喊過驚天動地的兩嗓子!今天我們一起緬懷朱光亞!

幹驚天動地事的朱光亞,在很長時間裡是隐姓埋名人,外國人最早注意到他,是20世紀70年代。當時,在中國新聞媒體上,錢學森、朱光亞的名字總是連在一起。美國《紐約時報》是以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錢學森之後的那個人》。

他的一生喊過驚天動地的兩嗓子!今天我們一起緬懷朱光亞!

大多數人開始知道他了解他,是他與其他22位“兩彈一星”元勳一起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是他被評為“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

他的一生喊過驚天動地的兩嗓子!今天我們一起緬懷朱光亞!

人生為一大事來,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激烈奔湧的最雄壯力量……

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朱光亞的頒獎辭。“一生隻做一件事”,這句話的原創不是别人,正是朱光亞自己。他的原話是:“我這一輩子主要做的就這一件事——搞中國的核武器。”前半句,淡定,謙遜,輕描淡寫;後半句,雄壯,豪邁,奇峰突起。

他的一生喊過驚天動地的兩嗓子!今天我們一起緬懷朱光亞!

2004年12月,編号為10388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朱光亞星”,朱光亞逝去了,但這顆星和他的精神将永耀蒼穹。

他的一生喊過驚天動地的兩嗓子!今天我們一起緬懷朱光亞!

朱光亞院士是湖北人,從小在武漢長大。目前,湖北和武漢正在打一場全民抗擊疫情保衛戰。過去,以朱光亞等“兩彈一星”元勳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在“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戰勝重重困難,成功造出兩彈一星。今天,已經邁入新時代的中國,有全國人民的團結奮戰和全力支援,武漢一定能早日戰勝疫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