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俾斯麦战列舰:二战时期的海洋巨兽,处女秀就使英皇海军颜面扫地

在二战那个崇尚大炮巨舰的年代,地球上出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超级战舰,当年纳粹德国为了获得更强大的海上力量,一直在寻找建造超级战舰的机会,在一战期间,德国签署了相关条约,在1936年后,开始对德国失去限制,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下,德国开始建造规划已久的大型战列舰,这款战舰正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的首舰——俾斯麦战列舰,俾斯麦战列舰是德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战舰,命名自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奥托•冯•俾斯麦。俾斯麦级战列舰的火炮和装甲的方案沿袭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优势,建造完成后的俾斯麦战列舰舰长250.5米,舰宽36米,满载吃水深度为10.7米,标准排水量为41637吨,而满载排水量达到了5.09万吨,与之前的巡洋舰相比,俾斯麦级战列舰在生产工艺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应对大洋各种恶劣环境时,将会有很大的优势。俾斯麦级战列舰采用12台瓦格纳高压重油锅炉作为其动力,配合上三具布洛姆福斯式蒸汽涡轮机,单台最大功率为45400马力,总共三台涡轮机,最大总功率可达150170马力,而且每个主机都能驱动一个直径为4.7米的螺旋桨,因此,三个螺旋桨能让艘俾斯麦级战列舰以30.8节的最大航速进行作战,这个航速在当时是很高的,当时德国建造这艘战列舰时,设计其船体呈纺锥状中间粗,向船体首尾逐渐变细,以便使它能获得可靠的结构强度。与此同时,为了保护舰体,人们制造了上千个水密型隔舱,以及大量不同尺寸的防雷舱,俾斯麦号的主装甲板长度达171米,从水线以下3米延伸到上装装甲板,是二战时期,装甲覆盖面积比例最大的战列舰,上装甲厚度为145毫米,下装甲厚度为320毫米,结合上船体外型设计和里层装甲,可以说,侧面来袭的炮弹总共需要面对的水平装甲厚度可达658毫米,而且倾斜的上部装甲可以使来袭的炮弹有可能产生跳弹,再配合上大面积的防雷区,能够预防大部分的水雷和火炮的打击,在武器上,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主炮直径为380毫米,为skc34型52倍口径的八门迫击炮型,该炮由德国克虏伯公司于1934年设计,每座主炮重量约1100吨,全重1107吨,炮身长度为19.63米。该主炮最大射程为36520米,在35000米的射程内,可以击穿170毫米厚的德制水平表面强化装甲,而该主炮炮塔的水平旋转速度为5度每秒,装填机构采用的是半自动装填方式,这八门主炮成对安装在4组炮座上,前装甲板和后装甲板分别布置了两座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主炮,设计得很成功,不仅火力强大,射程大,而且火力覆盖范围广,可以说是那时巨舰大炮时代的一个典型代表,当然,除了主炮外,还有6门skc28型55倍口径150毫米口径的双联装副炮。所有战列舰都装备了各自独立的射击炮瞄设备,可以应付密集的空中火力,但由于20毫米高射炮多为单管发射,采用的是弹匣式供弹,瞄准时使用的是常规准星瞄准,实战时使用的20毫米高射炮,很难形成足够密集的近程对空火力,但主炮和副炮的命中率却极高,因为俾斯麦号战列舰装备了精良的火控系统,能保证至少两轮精确齐射的能力,在1941年正式形成战斗力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执行任务,是在1941年5月18日的莱茵军事演习行动,当时德国派遣俾斯麦战列舰执行第一次攻击盟军舰艇,以此来迫使英军暂停派遣护航运输队的任务,但是在丹麦海峡进入大西洋后,和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当时最大的巡洋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发生交战。此次交战,俾斯麦战列舰进行了五次齐射,不到十分钟就击沉了胡德号战列舰,此次胜利,让世人为之震惊,但是,随后英国派出42艘战列舰围歼俾斯麦号,在经过旗鱼式飞机大量鱼雷轰炸后,俾斯麦战列舰的右舷方向舵受损,开始失去控制,失去控制后,俾斯麦号遭到最少几十甚至几百枚大口径穿甲弹和几百枚小口径炮弹的袭击,最后德国士兵看到逃脱的希望渺茫,为避免战舰被俘,打开了俾斯麦号战列舰的通海阀,将它沉入到了大西洋海底,宣告了一代王牌的覆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