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一,心中无“善念”,悲剧便会发生二,当仇恨蒙蔽双眼,冤冤相报何时了三,改变海格力斯效应的三个方法1,先用好“史华慈论断”,主动选择幸福2,掌握“罗伯特定理”,走出消极旋涡3,以柔克刚,以宽容接纳所有的伤。

作者:别动队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只妖孽,就算踩死碾碎风干磨成灰也无法消失,但总有获得小小幸福的权利。哪怕只是劫后余生般的小小幸福。”--------《妖孽横生》

在抖音上看到一段触动神经的视频,画面显示:一个身穿黑衣,头上长角的女巫,站在在窗外对一个婴儿做鬼脸,顺便不忘说一句:“你可真丑,我都替你感到难过。”摇篮里的婴儿,看着黑衣女巫,并没害怕而是笑的一脸天真无邪。

被这样的画面感染到了,特意搜索后才知道,这是改编自1959年迪士尼老牌动画《睡美人》的《沉睡魔咒》,是一部纯美的童话故事,2014年在北美上映。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一,心中无“善念”,悲剧便会发生二,当仇恨蒙蔽双眼,冤冤相报何时了三,改变海格力斯效应的三个方法1,先用好“史华慈论断”,主动选择幸福2,掌握“罗伯特定理”,走出消极旋涡3,以柔克刚,以宽容接纳所有的伤。

内容从中世纪的民谣,到文艺复兴的传说,再到十八十九世纪各种的整理、集合,最后来到二十世纪,讲述的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年轻仙子玛琳菲森和人类小男孩斯特凡相爱,但是长大后,斯特凡为了得到王位,割掉爱人翅膀的故事。

虽然是童话故事,但是放到现实,是被爱,伤害,复仇的悲剧。

知乎上有人说,这是一“纯情少女遇到负心渣男的故事”,这样理解也没错,毕竟所有的悲剧都是由美好开始的。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一,心中无“善念”,悲剧便会发生二,当仇恨蒙蔽双眼,冤冤相报何时了三,改变海格力斯效应的三个方法1,先用好“史华慈论断”,主动选择幸福2,掌握“罗伯特定理”,走出消极旋涡3,以柔克刚,以宽容接纳所有的伤。

故事的开始,玛琳菲森是一个生活在森林王国的小仙子,单纯,美丽,善良,某天救了一个闯入森林的人类小男孩。

两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就在男孩伸手感谢小仙子的时候,手上的戒指烫伤了她,男孩不假思索的扔掉了那枚戒指。

《三字经》里讲到:人之初,性本善。

每个人生来,都是善良的,没有经过环境和身边人的影响,都是以最纯粹和善良的面目示人。

正因为够善良,人和人的相处,关系会更亲密,而且对亲近的人没有任何的防备。

在玛琳菲森16岁的时候,男孩送给她一个特别的礼物,一个深情的吻,爱情是他们之间的主旋律了。

在男孩所住的王国,年老的国王想侵占这个森林王国,率兵前去打仗,此时的玛琳菲森已是一个强大到,能够保护臣民的领袖,国王自然是吃了败仗。

回到城堡中的老国王,对所有臣子宣布,谁要是杀了森林里的玛琳菲森,谁就能继承王位。

《人性的弱点》里讲到,人性是贪婪的,即使即将垂垂老去的国王都想霸占别人的领土,更不用说年轻的男孩。

男孩利用自己跟玛琳菲森相爱的身份,接近她,利用她对他的信任,在她沉睡时,偷偷割掉了她美丽而有力量的翅膀,把它献给了病床上的国王。没有悬念,很快顺利的当上了新一任的国王。

这个世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已见怪不怪了。人的欲望在被需要中产生,在被需要中得到满足。

如果丢了善念的人,心中会住进一个魔鬼,做一切损人利己的事情,却不自知。

心中无善念,所有的悲剧,也就因此而生,因为人心,不是善便是恶。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一,心中无“善念”,悲剧便会发生二,当仇恨蒙蔽双眼,冤冤相报何时了三,改变海格力斯效应的三个方法1,先用好“史华慈论断”,主动选择幸福2,掌握“罗伯特定理”,走出消极旋涡3,以柔克刚,以宽容接纳所有的伤。

被割掉翅膀的玛琳菲森,由一个单纯,善良的人变成一个冷酷,残暴,脑海里,只有复仇的念头。

而继承王位的男孩和老国王的女儿成亲,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给她取名叫爱洛,在爱洛公主生辰的时候,玛琳菲森送上了一个狠毒的诅咒:“公主十六岁时被纺锥扎到流血,从而一睡不醒,只有真爱的吻才能解除。”

气愤的国王下令毁掉所有的纺锥,并强练精兵,要求攻打森林王国,除此之外,把公主送到别的地方,等年满16岁后再送回来。

此时的玛琳菲森和国王,都陷入了一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复仇状态中。这种复仇者的状况在心理学上叫:海格力斯效应。

海格力斯效应是指一对一的人际互动,是一种人际间或群体间存在的怨怨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 俗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跟我过不去,我也让你不痛快”。

陷入海格力斯效应,会变的看不见美好,感受不到温暖,目的只有一个,不让对方好过,满眼充满仇恨。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一,心中无“善念”,悲剧便会发生二,当仇恨蒙蔽双眼,冤冤相报何时了三,改变海格力斯效应的三个方法1,先用好“史华慈论断”,主动选择幸福2,掌握“罗伯特定理”,走出消极旋涡3,以柔克刚,以宽容接纳所有的伤。

自己的女儿被诅咒后,国王日子过的生不如死,每天生活在痛苦,恐惧,残暴中,他并没有反思,是因为自己的过错在先,造成了这一悲剧的发生,一时间,被仇恨蒙蔽了双眼。

这种情况在热播的电视剧《楚乔传》中,也曾出现过,剧中的燕洵世子,因为误会,被皇上杀光了家里所有的人,尽管他们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还是被株连九族。

想尽一切办法重回燕北的燕洵,已不是当年那个温润少年,身上少了温度,满眼充满仇恨,一心要为家族报仇的领袖。于是不分青红皂白,目标很明确,让长安皇城里的人血债血偿。

最后的结局,自然是达到了目的,但是他却更痛苦。

仇恨就如同一个袋子,开始很小,如果忽略它,矛盾化解,它会自然消失;如果与它过不去,加恨于它,它会加倍地报复。

这种典型的海格力斯效应的心理启示,是人一旦受到了恶性刺激,心里就会产生不良情绪,陷入无休止的烦恼之中。但是不管是复仇者和被报复的人都不是真正的胜利者。

美国哈佛一位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以怨报怨是一种社会效用最差的选择,很容易让人陷入冤冤相报无了时的泥潭。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一,心中无“善念”,悲剧便会发生二,当仇恨蒙蔽双眼,冤冤相报何时了三,改变海格力斯效应的三个方法1,先用好“史华慈论断”,主动选择幸福2,掌握“罗伯特定理”,走出消极旋涡3,以柔克刚,以宽容接纳所有的伤。

马克·吐温说过: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把香味留在了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d·史华兹提出,所有的坏事情,只有在我们认为它是不好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成为不幸事件。这就是史华兹论断。

面对挫败,是自暴自弃,让它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还是让它变成促使重新奋发的动力,取决人们的主观努力。

当玛琳菲森和国王同时陷入仇恨的旋涡时,玛琳菲森跟小公主在一起,从渐渐的冷漠,到最后可以抱着公主,让她摸她头上的角,从最初,想诅咒她,到最后却只想让公主快乐的成长。

和天真可爱的公主在一起,她选择慢慢的放下仇恨,接受美好和现实。

当公主发现她躲着她时,希望她出来,玛琳菲森说:“我出来你会害怕。”公主说“我不害怕”。

一个曾经心肠坚硬的人,此刻想到的是,出来会吓到眼前这个被她喊作“小怪物”的女孩,她已经为别人着想,开始回归善良了.

当公主16岁生日当天,还是没逃过诅咒,被纺锥扎到时,沉睡不醒,包括王子都吻不醒这个魔咒。玛琳菲森站在她的床边泪流满面地说:“亲爱的爱洛,你唤醒了我内心最后一点温情,而我却永远失去了你。”

能从坏中看到好,就会别有洞天。

仇恨使人痛苦,在仇恨中选择遗忘伤痛,选择遗忘仇恨才能真的主宰自己的人生。

幸福和不幸,都是同样的过,为什么不选择幸福的过呢?

如果正确认识幸福与不幸,让它变成促使重新奋发的动力,完全取决人们的主观意识和努力。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一,心中无“善念”,悲剧便会发生二,当仇恨蒙蔽双眼,冤冤相报何时了三,改变海格力斯效应的三个方法1,先用好“史华慈论断”,主动选择幸福2,掌握“罗伯特定理”,走出消极旋涡3,以柔克刚,以宽容接纳所有的伤。
美国史学家卡维特·罗伯特提出一个伟大的定理:没有人因倒下或沮丧而失败,只有他们一直倒下或沮丧才会失败,这里包含着很深的寓意,那就是:自己不打到自己,就没有人能打到你! 用一句话总结:充分尊重过去,亦敞怀迎接未来。

故事中,国王割下玛琳菲森的翅膀后,总是在睡梦中听到她凄惨又绝望的叫声,一次次被噩梦折磨醒。

他怕玛琳菲森偷走割下来的翅膀,于是没日没夜的看守着,直到自己精神萎靡,依旧目不转睛的盯着。

他也怕她再回来报仇,于是想先灭掉她的森林王国,于是让士兵不停歇的强身健体。

他怕女儿真的离他而去,即使女儿出现在他面前,还是把她关进了房间。

他担惊受怕着,恐慌着,日复一日的进入了痛苦的旋涡。

人生路上,都会遇见挫折和失败,你需要重振旗鼓,乱中求变。在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变有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不变,就永远没可能成功。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一,心中无“善念”,悲剧便会发生二,当仇恨蒙蔽双眼,冤冤相报何时了三,改变海格力斯效应的三个方法1,先用好“史华慈论断”,主动选择幸福2,掌握“罗伯特定理”,走出消极旋涡3,以柔克刚,以宽容接纳所有的伤。

《孙子兵法》里有一句:以柔克刚。

在以柔克刚的例子中,有一个很出名的典故。

有一天,孔子带领众弟子千里迢迢去向老子请教。 老子笑着咧开了嘴说:“你看我的牙齿怎么样?” 孔子恭敬地回答:“先生的牙齿一颗也没有了。” 老子伸出舌头:“你看我的舌头如何?” “先生的舌头伸缩自如,又红又润。”老子听罢不再言语。 孔子向先生道谢之后领着众弟子离去。 孔子向弟子解释道:“老子告诉我们,牙齿虽硬,由于硬碰硬便掉光了;舌头柔软,以柔克刚,所以完好无损。这正是我们做人的道理啊!”

玛琳菲森原本带着满满的恨意接近公主,但是在日渐相处中,公主的单纯和可爱感染了她,让她忘记了接近她的初衷是什么。

于是巫女身份的她,渐以柔软的心对人对事,这些都是公主的善良融化了她的坚硬,她开始用一颗温暖的心看世界。在与仇人作战时,她有机会将他置于死地,但她选择了放下。

玛琳菲森在早学会了宽容,有时候,宽容不是退让,而是一种力量,只有忘记仇恨,学会宽容,我们才能与人和睦相处,才会赢得他人的友谊与信任,从而赢得他人的支持与帮助。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一,心中无“善念”,悲剧便会发生二,当仇恨蒙蔽双眼,冤冤相报何时了三,改变海格力斯效应的三个方法1,先用好“史华慈论断”,主动选择幸福2,掌握“罗伯特定理”,走出消极旋涡3,以柔克刚,以宽容接纳所有的伤。

结语:

这个古老的童话故事,反应出了人性的欲望,贪婪,善与恶,也是一个女性逐渐成长蜕变的过程。

玛琳菲森看到黑暗与邪恶,依然选择了坚守美好与善良。

她的复仇,比起《麦克白》《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的女巫委婉多了,既没有暴力地摧毁人类王国,也没有直接杀死国王,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女性化”的方式:可以归结为嫉妒与赌气的方式,这样更符合女性的柔软特征。

影片把世界的丑恶讲的很通透,故事的阐述已接近极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