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一,心中無“善念”,悲劇便會發生二,當仇恨蒙蔽雙眼,冤冤相報何時了三,改變海格力斯效應的三個方法1,先用好“史華慈論斷”,主動選擇幸福2,掌握“羅伯特定理”,走出消極旋渦3,以柔克剛,以寬容接納所有的傷。

作者:别動隊
“每個人心底都有一隻妖孽,就算踩死碾碎風幹磨成灰也無法消失,但總有獲得小小幸福的權利。哪怕隻是劫後餘生般的小小幸福。”--------《妖孽橫生》

在抖音上看到一段觸動神經的視訊,畫面顯示:一個身穿黑衣,頭上長角的女巫,站在在窗外對一個嬰兒做鬼臉,順便不忘說一句:“你可真醜,我都替你感到難過。”搖籃裡的嬰兒,看着黑衣女巫,并沒害怕而是笑的一臉天真無邪。

被這樣的畫面感染到了,特意搜尋後才知道,這是改編自1959年迪士尼老牌動畫《睡美人》的《沉睡魔咒》,是一部純美的童話故事,2014年在北美上映。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一,心中無“善念”,悲劇便會發生二,當仇恨蒙蔽雙眼,冤冤相報何時了三,改變海格力斯效應的三個方法1,先用好“史華慈論斷”,主動選擇幸福2,掌握“羅伯特定理”,走出消極旋渦3,以柔克剛,以寬容接納所有的傷。

内容從中世紀的民謠,到文藝複興的傳說,再到十八十九世紀各種的整理、集合,最後來到二十世紀,講述的是一個單純善良的年輕仙子瑪琳菲森和人類小男孩斯特凡相愛,但是長大後,斯特凡為了得到王位,割掉夫妻翅膀的故事。

雖然是童話故事,但是放到現實,是被愛,傷害,複仇的悲劇。

知乎上有人說,這是一“純情少女遇到負心渣男的故事”,這樣了解也沒錯,畢竟所有的悲劇都是由美好開始的。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一,心中無“善念”,悲劇便會發生二,當仇恨蒙蔽雙眼,冤冤相報何時了三,改變海格力斯效應的三個方法1,先用好“史華慈論斷”,主動選擇幸福2,掌握“羅伯特定理”,走出消極旋渦3,以柔克剛,以寬容接納所有的傷。

故事的開始,瑪琳菲森是一個生活在森林王國的小仙子,單純,美麗,善良,某天救了一個闖入森林的人類小男孩。

兩人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就在男孩伸手感謝小仙子的時候,手上的戒指燙傷了她,男孩不假思索的扔掉了那枚戒指。

《三字經》裡講到:人之初,性本善。

每個人生來,都是善良的,沒有經過環境和身邊人的影響,都是以最純粹和善良的面目示人。

正因為夠善良,人和人的相處,關系會更親密,而且對親近的人沒有任何的防備。

在瑪琳菲森16歲的時候,男孩送給她一個特别的禮物,一個深情的吻,愛情是他們之間的主旋律了。

在男孩所住的王國,年老的國王想侵占這個森林王國,率兵前去打仗,此時的瑪琳菲森已是一個強大到,能夠保護臣民的領袖,國王自然是吃了敗仗。

回到城堡中的老國王,對所有臣子宣布,誰要是殺了森林裡的瑪琳菲森,誰就能繼承王位。

《人性的弱點》裡講到,人性是貪婪的,即使即将垂垂老去的國王都想霸占别人的領土,更不用說年輕的男孩。

男孩利用自己跟瑪琳菲森相愛的身份,接近她,利用她對他的信任,在她沉睡時,偷偷割掉了她美麗而有力量的翅膀,把它獻給了病床上的國王。沒有懸念,很快順利的當上了新一任的國王。

這個世界,人為财死,鳥為食亡,都已見怪不怪了。人的欲望在被需要中産生,在被需要中得到滿足。

如果丢了善念的人,心中會住進一個魔鬼,做一切損人利己的事情,卻不自知。

心中無善念,所有的悲劇,也就是以而生,因為人心,不是善便是惡。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一,心中無“善念”,悲劇便會發生二,當仇恨蒙蔽雙眼,冤冤相報何時了三,改變海格力斯效應的三個方法1,先用好“史華慈論斷”,主動選擇幸福2,掌握“羅伯特定理”,走出消極旋渦3,以柔克剛,以寬容接納所有的傷。

被割掉翅膀的瑪琳菲森,由一個單純,善良的人變成一個冷酷,殘暴,腦海裡,隻有複仇的念頭。

而繼承王位的男孩和老國王的女兒成親,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給她取名叫愛洛,在愛洛公主生辰的時候,瑪琳菲森送上了一個狠毒的詛咒:“公主十六歲時被紡錐紮到流血,進而一睡不醒,隻有真愛的吻才能解除。”

氣憤的國王下令毀掉所有的紡錐,并強練精兵,要求攻打森林王國,除此之外,把公主送到别的地方,等年滿16歲後再送回來。

此時的瑪琳菲森和國王,都陷入了一種“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複仇狀态中。這種複仇者的狀況在心理學上叫:海格力斯效應。

海格力斯效應是指一對一的人際互動,是一種人際間或群體間存在的怨怨相報、緻使仇恨越來越深的社會心理效應。 俗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跟我過不去,我也讓你不痛快”。

陷入海格力斯效應,會變的看不見美好,感受不到溫暖,目的隻有一個,不讓對方好過,滿眼充滿仇恨。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一,心中無“善念”,悲劇便會發生二,當仇恨蒙蔽雙眼,冤冤相報何時了三,改變海格力斯效應的三個方法1,先用好“史華慈論斷”,主動選擇幸福2,掌握“羅伯特定理”,走出消極旋渦3,以柔克剛,以寬容接納所有的傷。

自己的女兒被詛咒後,國王日子過的生不如死,每天生活在痛苦,恐懼,殘暴中,他并沒有反思,是因為自己的過錯在先,造成了這一悲劇的發生,一時間,被仇恨蒙蔽了雙眼。

這種情況在熱播的電視劇《楚喬傳》中,也曾出現過,劇中的燕洵世子,因為誤會,被皇上殺光了家裡所有的人,盡管他們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還是被株連九族。

想盡一切辦法重回燕北的燕洵,已不是當年那個溫潤少年,身上少了溫度,滿眼充滿仇恨,一心要為家族報仇的領袖。于是不分青紅皂白,目标很明确,讓長安皇城裡的人血債血償。

最後的結局,自然是達到了目的,但是他卻更痛苦。

仇恨就如同一個袋子,開始很小,如果忽略它,沖突化解,它會自然消失;如果與它過不去,加恨于它,它會加倍地報複。

這種典型的海格力斯效應的心理啟示,是人一旦受到了惡性刺激,心裡就會産生不良情緒,陷入無休止的煩惱之中。但是不管是複仇者和被報複的人都不是真正的勝利者。

美國哈佛一位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以怨報怨是一種社會效用最差的選擇,很容易讓人陷入冤冤相報無了時的泥潭。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一,心中無“善念”,悲劇便會發生二,當仇恨蒙蔽雙眼,冤冤相報何時了三,改變海格力斯效應的三個方法1,先用好“史華慈論斷”,主動選擇幸福2,掌握“羅伯特定理”,走出消極旋渦3,以柔克剛,以寬容接納所有的傷。

馬克·吐溫說過: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把香味留在了那腳跟上,這就是寬容。

美國管理心理學家d·史華茲提出,所有的壞事情,隻有在我們認為它是不好的情況下,才會真正成為不幸事件。這就是史華茲論斷。

面對挫敗,是自暴自棄,讓它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還是讓它變成促使重新奮發的動力,取決人們的主觀努力。

當瑪琳菲森和國王同時陷入仇恨的旋渦時,瑪琳菲森跟小公主在一起,從漸漸的冷漠,到最後可以抱着公主,讓她摸她頭上的角,從最初,想詛咒她,到最後卻隻想讓公主快樂的成長。

和天真可愛的公主在一起,她選擇慢慢的放下仇恨,接受美好和現實。

當公主發現她躲着她時,希望她出來,瑪琳菲森說:“我出來你會害怕。”公主說“我不害怕”。

一個曾經心腸堅硬的人,此刻想到的是,出來會吓到眼前這個被她喊作“小怪物”的女孩,她已經為别人着想,開始回歸善良了.

當公主16歲生日當天,還是沒逃過詛咒,被紡錐紮到時,沉睡不醒,包括王子都吻不醒這個魔咒。瑪琳菲森站在她的床邊淚流滿面地說:“親愛的愛洛,你喚醒了我内心最後一點溫情,而我卻永遠失去了你。”

能從壞中看到好,就會别有洞天。

仇恨使人痛苦,在仇恨中選擇遺忘傷痛,選擇遺忘仇恨才能真的主宰自己的人生。

幸福和不幸,都是同樣的過,為什麼不選擇幸福的過呢?

如果正确認識幸福與不幸,讓它變成促使重新奮發的動力,完全取決人們的主觀意識和努力。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一,心中無“善念”,悲劇便會發生二,當仇恨蒙蔽雙眼,冤冤相報何時了三,改變海格力斯效應的三個方法1,先用好“史華慈論斷”,主動選擇幸福2,掌握“羅伯特定理”,走出消極旋渦3,以柔克剛,以寬容接納所有的傷。
美國史學家卡維特·羅伯特提出一個偉大的定理:沒有人因倒下或沮喪而失敗,隻有他們一直倒下或沮喪才會失敗,這裡包含着很深的寓意,那就是:自己不打到自己,就沒有人能打到你! 用一句話總結:充分尊重過去,亦敞懷迎接未來。

故事中,國王割下瑪琳菲森的翅膀後,總是在睡夢中聽到她凄慘又絕望的叫聲,一次次被噩夢折磨醒。

他怕瑪琳菲森偷走割下來的翅膀,于是沒日沒夜的看守着,直到自己精神萎靡,依舊目不轉睛的盯着。

他也怕她再回來報仇,于是想先滅掉她的森林王國,于是讓士兵不停歇的強身健體。

他怕女兒真的離他而去,即使女兒出現在他面前,還是把她關進了房間。

他擔驚受怕着,恐慌着,日複一日的進入了痛苦的旋渦。

人生路上,都會遇見挫折和失敗,你需要重振旗鼓,亂中求變。在變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大的阻力。變有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不變,就永遠沒可能成功。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一,心中無“善念”,悲劇便會發生二,當仇恨蒙蔽雙眼,冤冤相報何時了三,改變海格力斯效應的三個方法1,先用好“史華慈論斷”,主動選擇幸福2,掌握“羅伯特定理”,走出消極旋渦3,以柔克剛,以寬容接納所有的傷。

《孫子兵法》裡有一句:以柔克剛。

在以柔克剛的例子中,有一個很出名的典故。

有一天,孔子帶領衆弟子千裡迢迢去向老子請教。 老子笑着咧開了嘴說:“你看我的牙齒怎麼樣?” 孔子恭敬地回答:“先生的牙齒一顆也沒有了。” 老子伸出舌頭:“你看我的舌頭如何?” “先生的舌頭伸縮自如,又紅又潤。”老子聽罷不再言語。 孔子向先生道謝之後領着衆弟子離去。 孔子向弟子解釋道:“老子告訴我們,牙齒雖硬,由于硬碰硬便掉光了;舌頭柔軟,以柔克剛,是以完好無損。這正是我們做人的道理啊!”

瑪琳菲森原本帶着滿滿的恨意接近公主,但是在日漸相處中,公主的單純和可愛感染了她,讓她忘記了接近她的初衷是什麼。

于是巫女身份的她,漸以柔軟的心對人對事,這些都是公主的善良融化了她的堅硬,她開始用一顆溫暖的心看世界。在與仇人作戰時,她有機會将他置于死地,但她選擇了放下。

瑪琳菲森在早學會了寬容,有時候,寬容不是退讓,而是一種力量,隻有忘記仇恨,學會寬容,我們才能與人和睦相處,才會赢得他人的友誼與信任,進而赢得他人的支援與幫助。

《沉睡魔咒》:陷入“海格力斯效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一,心中無“善念”,悲劇便會發生二,當仇恨蒙蔽雙眼,冤冤相報何時了三,改變海格力斯效應的三個方法1,先用好“史華慈論斷”,主動選擇幸福2,掌握“羅伯特定理”,走出消極旋渦3,以柔克剛,以寬容接納所有的傷。

結語:

這個古老的童話故事,反應出了人性的欲望,貪婪,善與惡,也是一個女性逐漸成長蛻變的過程。

瑪琳菲森看到黑暗與邪惡,依然選擇了堅守美好與善良。

她的複仇,比起《麥克白》《白雪公主》《海的女兒》的女巫委婉多了,既沒有暴力地摧毀人類王國,也沒有直接殺死國王,而是選擇了一種更為“女性化”的方式:可以歸結為嫉妒與賭氣的方式,這樣更符合女性的柔軟特征。

影片把世界的醜惡講的很通透,故事的闡述已接近極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