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狗十三》| 青春片的锋利面相

作者:终南影话

引子:影片更影射了现代社会所造就的价值观,谎言、虚伪与轻视,使青少年们以破壁的姿态冲出成长牢笼,最后杜鹃啼血的现代悲剧。

《狗十三》| 青春片的锋利面相

由曹保平导演的电影《狗十三》将视角放置在一个十三多少女的身上,抛置了原有围绕青春电影的爱情元素,将类型青春片中的回忆置换成为尴尬处境中残酷成长核心,以平实的影像风格讲述一系列琐碎小事对于主角“李玩”的影响,并同时以“哪吒之死”的寓言指涉进现实观众的回忆空间。

《狗十三》| 青春片的锋利面相

1.真实青春生活的复原

电影在聚焦于李玩的成长途径时,并没有套用典型类型片的情节构造,而是将一连串琐碎的小事堆叠:由狗狗爱因斯坦所激起的一系列冲突。将原本看似不足挂齿的小事通过由李玩视角的切入而被放大,并通过家庭的复杂结构不断推助李玩的成长。在家长不断要求的“懂事”与同时却毫不在意的轻视中,以成头中自我摸索的苦楚指涉现实。

《狗十三》| 青春片的锋利面相

其一,电影在多数视觉处理中保持了平实生活化的风格,尽可能书写真实的成长环境,而在镜头运用中大量选择了特写或近景,镜头先通近李玩的面部表情,使观众能够极大地产生并感知与角色的情感共通点,影片通篇由李玩视角出发,李玩作为成长者的角色改变始终是影片的叙述核心,观点在对角色的对视中感知到由反叛者到哀求者再到屈服者的变化,使观众不再作为冰冷的旁观者而存在。这种形同于大多数人普通的成长小事在情感强化后很容易将观众拉入情绪共鸣之中。

《狗十三》| 青春片的锋利面相

其二,影片大量采用主观镜头,同上所言同样加强观众的在场感,以镜光的抖动与主观视角的游移,使观众位移为李玩本人,使观众在不同主体身份间来回穿梭,而产生超越身份的认知。其三,影片取景于古城西安,在影像中的老城区,老街道,导演设置了许多别有意味的角色行为,例如溜冰场的滑冰,以及李玩在煮面后将面伸出防盗网来冷却的举动,这些行为在丰富角色的玩劣心的同时,同样结合了旧城区的景观形成了一幅怀旧图景,成为了影片“吸引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方言所构建的语言台词特色拟定出鲜明风格走向,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基底,甩去了青春浪漫色彩的修饰。

《狗十三》| 青春片的锋利面相

2、成长途径的意象表述

在拉康的理论中,父亲有双重功能,一个是“指代功能”,“由一个个人来代表”,指代那位给予孩子生命的男性,另一个则为“象征功能”,象征着外在的语言法则和社会文化秩序,而在《狗十三》中以父亲为首的象征着权威的“反面角色”,在大多数时间处于李玩成长道路中的缺席者,也正因为缺席,他的教育方式往往简单粗暴,成为了助推李玩长大的急迫推手,父亲的面相代指了成人世界的谎言与粗景。但父亲并非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反面角色,相反,他爱李玩,也为她所获得的成绩骄傲,但他的强迫性与不近人情的关怀与教育,同时也从另一层表现了成人世界所具备的独裁与父权话语下的绝对权威性。他一方面要求李玩懂事起来,长成大人,以揠苗助长的方式促其成长,另一方面又轻视李玩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身份处境,只将其作为了自己的附属品——一个孩子——而存在。

《狗十三》| 青春片的锋利面相

这种矛盾作用到李玩的身上,折射成为了一种被迫成长为父亲期望品的长大困境,而以“以后这样的情况多着呢”作为自我安慰的心理慰藉,合理地作为了服从于命运的旁白。形成了“反叛者之死“的最终结局。而在影片其他意象表达中,同样使用了大量符号作为成长的代言:忍着恶心喝下的牛奶,在酒桌上拿起的酒杯,因学鸟叫而被抬去医院的“非正常人”……其中,当李玩在英语课上被罚站时,闯进的蝙蝠在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后,只有李玩与老师毫不冲动,李玩茫然麻木的表情在青少年的尖叫声中显得突兀,当蝙蝠被老师打死,此时的片段形成了两重隐喻:李玩已经成为了成长中的一员,她长大了,并且蝙蝠被拍死并丢出窗外的举动,同样影射了影片前半段被打而屈从的李玩自己,蝙蝠此时作为了她所象征着孩子无性的反叛精神,被家庭所影射的社会力量击中,被残忍的丢弃了。

《狗十三》| 青春片的锋利面相

3、成长寓言中的价值体现

青春电影,自以《致青春》为首的大批纯爱电影形成现象级起,在造就了一个被美化过的回忆空间,在学生时期的青涩恋情线中剥离出来的成长隐痛,实则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逃避社会压力找寻回忆的避风港湾,其根本仍是以造梦为主拉拢了“回忆”的“吸引力”。但随着青春片的进化,以《狗十三》《过春天》《少年的你》为首的新一批现实主义青春电影,则是将视角放置在青春期这一人人有共鸣,并且强化冲击的成长阶段,以现实背景去试图探寻一种“现代官能症”的最初起因。关于“反叛者”成为“屈服者”的路径探寻,并指涉进现实生活,形成了一种“哪吒之死”的现代寓言。

《狗十三》| 青春片的锋利面相

《狗十三》便是以青春期的成长为例,在以家庭复杂性加强冲突的同时,展现出青少年在初次面对成人世界,被迫懂事的一种残忍的无性剥离苦难。它所提供的是一种现代人冷漠与虚伪的追根溯源式的解码。而在这其中,《狗十三》同样试图探讨了以女性视角面对性别时所牵入的身份处境:弟弟撒泼式的幼稚,与高放在片尾“喜欢一个人就为她文身”得不成熟举动,这些行为在讲述男性不易成熟的侧写中,同样暗示了在李玩艰难的成长之路上,社会施压于女性的现状。

《狗十三》| 青春片的锋利面相

成长的寓言下暗藏着男性话语地位中于女性的不公,并在集中的琐事中,以小事织成一张网,代指为成人世界的压迫惑,将特立独行的少女变成乖乖女的过程剖开给观众看,形成成长的现实主义切面,在伴随着无师自通的摸索与妥协后,影片更影射了现代社会所造就的价值观,谎言、虚伪与轻视,使青少年们以破壁的姿态冲出成长牢笼,最后杜鹃啼血的现代悲剧,这是国产青春电影在摆脱了海豚式温和的造梦艺术之后,形似于鲨鱼的尖锐批判意味,它所直接指涉的对象一为象征影片中权威话语权的父亲所代指的成人世界,二为李玩在经历“哪吒之死”后所蜕变为的大多数成年人,这无形中于现实空间形成了一个轮回,并作为没有出口的答案,是对“现代官能症”的深切反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