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已63岁高龄的大友克洋1954年出生于日本宫城县登米市迫町。那时的日本城市还未从世界大战的轮番轰炸中缓过来,距离二战结束才仅仅九年之隔。他的出生紧随着日本城市的毁灭,这像是在冥冥之中注定他将是个站在废墟上长大的少年。

人人都说如果宫崎骏是令日本动画迈向世界的先驱,大友克洋就是他的继承者。
早年他的工作室就在偏远的郊外,守旧的居民平淡和谐的生活,小酒吧里昏暗的灯光,时不时在街道上打闹的不良少年……这些非常平凡的居民生活给大友克洋留下了很深的感触,也造成了他的作品中总是将主角设定为平民英雄的角色,是他的故事中都带有温暖朴素色彩的现实生活写照的原因。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社会中下层生活的市民成为故事中主导着结局的人。
他的初次创作是以漫画的形式,1973年开始在杂志上连载漫画,1983年凭借《童梦》得到「第4届日本sf大赏」,也成为了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漫画家。此后不久,他就开始涉足动画行业。期初是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担任一些设计角色(电影《魔幻大战》),随后便开始正式踏入动画制作的浩瀚工程中。
先是担任动画短片《迷宫物语》的导演,1987年正式上映,讲述一个小女孩被吸引入迷宫中的故事。随后便迎来了他的巅峰之作:《akira》(又被命名为"光明战士阿基拉"),这部作品像是大友克洋的孩子一般,改编自他亲手执笔的漫画,也是由他亲自担任导演,历时九年,耗费了日本动画电影史上最多的资金制作出来的作品,也算是得到了相应的回报,阿基拉中还神奇得预言到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接着他的第二个孩子《老人z》又诞生了,取材于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再后来是他的《回忆三部曲》,从这个由三个故事组成的动画电影开始,他的作品中开始融入西方化的思想。2004年《蒸汽男孩》的制作又让大友克洋的作品被万众瞩目,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曼彻斯特和伦敦作为背景,改善了许多的画面也让观众体验到了一场视觉盛宴。《蒸汽男孩》还被评为日本动画电影史上的登峰造极之作。2006年,大友克洋担任虫师真人版的监督。再说来就是2012年的《火要镇》了,短短十三分钟的片子最终获得了东京第16届文化厅媒体艺术节的动画类大奖。就在今年,《akira》被美国电影公司采用,被改编成了商业大片,大友克洋也是亲自去现场参与制作。
大友克洋的动画总是给人一种满满的"真实感"。在画面上,他的作品,不会像一般漫画给人平板的感觉,而是有着有深度的空间,产生慑人的真实感,为了更加吸引读者,他将主角的人设定位为身份平凡但性格突出的人物,再加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成为动漫界中一抹别具风格的色彩。他对机器也是十分地痴迷,每一次科技的发展都体现在机器使用的进步上,《蒸汽男孩》里各式各样结构复杂的蒸汽机也非常有创意。
为大众所熟知,大友克洋的动画中最擅长的就是对现实世界的各种"毁灭"。
据不完全统计,光东京就被他三次夷为平地。他总是在表达着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制造着人文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自相矛盾,他让人类在未来世界中自食恶果,不断一次又一次得揭露着人性的阴暗面,用城市的毁灭,人类自相残杀,机器进化到人类无法控制的地步,来沉重得告诉我们科技到底是不是未来幸福生活的保障。
他的"毁灭"像是在抨击着日益虚假的社会,他所塑造的平民英雄角色成功得和社会高阶层人士形成鲜明对比,《akila》里的飞车少年今天,《蒸汽男孩》里的科学家后代雷。每一次看他的动画都能深深体会到大友克洋对现代社会的失望和无奈,只能用自己虚构出来的角色在故事中完成对城市的拯救。
一个异能少年站立在东京废墟之上,人人都会说这是大友克洋。宫崎骏老爷子对他的作品也予以好评。他整个人就像一场灾难,席卷了日本动画电影行业,用末世的到来摧毁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幻想,每一个镜头都展露着真实的世界,而他的内心永远像个平凡的少年般站立在废墟上指望能有一天拯救这个日益破败的社会。
文:lee@艾欧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