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甘肃省完成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从乱到治,成效大"

甘肃省完成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从乱到治,成效大"

中国甘肃8月31日电(记者程健)8月31日上午,甘肃省政府召开了关于完成延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新闻发布会。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齐心协力,对燕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工作全面完成,燕连山生态保护工作"从乱到治,成效显著"。

燕连山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冰川和节水生态功能区,是西部地区保证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加强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生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紧迫任务。为做好整改工作,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两组领导领导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甘肃盐莲山保护区生态环境实施情况》,全省市各级和有关部门开展全面整改工作。

整改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制定并颁布了目标考核办法,通过自然资源资产试点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甘肃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审批管理办法修订等方式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立即,对促进非法项目关闭和撤销、草原生态环境整治、林权证书草原确认等措施加以区分,有序推进整改工作。目前,已撤销采矿权144项,通过注销、扣除、补偿予以补偿,42座水电站被分类处置,9座在建水电站退出7座,2座被保留,33座水电站关闭,30座标准化运营,25座旅游设施项目按照差异化整治措施进行分类整改。在传统的共同牧区放牧的所有牲畜都已撤销,并实行了禁牧。567万亩"一地两证"问题得到解决并得到确认。

在项目审批和监管方面,划定了燕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严禁发展不符合主体功能导向的产业,加强规划控制和事后监管,保护区核心区208户、701农牧民全部搬迁, 该地区的所有住宅和棚屋都被拆除了。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自2017年以来,中央和省级共实施195亿元,支持鲁连山生态环境管理,累计投资38.56亿元,出台了盐连山生态保护综合建设规划,确保全部七大建设任务, 如森林保护、草原保护、湿地保护、水土保持、冰川保护、生态保护支持和科技支持,已经完成。在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督方面,通过卫星遥感定期监测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现象,严格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完成一系列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报告,"回头看"燕炼山生态环境。

同时,2018年10月,卢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完善体系,中央共拨款7.4亿元,开展生态修复、环境监测、空空融合等建设,有序推进国家公园制度试点。此外,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试点和自然生态空间利用控制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不断完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截至目前,盐炼山保护区生态环境共涉及8类31项整改任务,有明确的整改时限,21项已到2020年底完成,需要长期推进的10项整改任务已纳入日常工作继续推进。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燕炼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稳步上升并持续改善。在生态条件方面,草地面积明显增加,森林和灌木丛略有增加,植被生长总体改善,保护区总面积中显著改善的面积比例增加37.5%。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和植被生产力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植被指数增长10.88%,植被覆盖率增长7.81%,植被生产力提高14.8%。在环境质量方面,保护区地表水评价区段和饮用水源的水质已达到优良,其中I类水的比例达到58%,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评价要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符合国家控制要求。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朱伟昌表示,下一步,全省将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机制,构建绿水绿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途径,继续做好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保护中实现发展,在保护中发展,不断推动绿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