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记者薛伟
11月30日,首届2019天府书展在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开幕。当代诗人、作家、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会长彭志强携名作《秋风飘荡》向诗《圣都甫》致敬。据悉,该书经全国人民日报出版社公开出版后,先后获得第三届李杜诗歌奖、2018年北京文学奖诗歌奖,首版印刷1万册迅速售罄,成为全国诗集畅销书。彭志强告诉记者,向杜甫致敬将是他一生的事,除了会继续在全国各地宣扬杜甫诗学外,未来还将诞生一部小说《杜甫传记》和一部与杜甫作品相关的电影。
多部专著深入挖掘天府文化,留下成都"胎记"
值得一提的是,从《金沙语》《草堂故事》等成都文博地理三部曲系列,到获得多项荣誉的杜甫诗《秋风》,再到今年还刊登在人民日报社全国公开收藏的长篇历史散文《唐音》,中国乐器简史, "二十四招",都植根于成都的历史文化名城,深深扎根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事实上,彭志强,当代诗人、作家、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会长,并不是真正的成都人,而是来自四川省南城市。对此,彭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成都定居22年,热爱这座城市,尤其是热爱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就在朱志琦附近。每天都有成都的天府文化,写成都,也帮不上忙。"
在彭志强看来,金沙遗址代表着古代文明,杜甫草堂代表着诗歌文化,武侯禹代表了三种文化,代表了永陵的音乐文化,都是天府文化最辉煌的部分,他就是一本又一本关注这些历史题材的书,是从文化考古学和行走文字中衍生出来的痴迷研究。"在大学里,虽然我是中文的学生,但我特别痴迷于历史和文化。当时,我从中学被送到四川师范大学学习,专业无法选择,所以我参加了我利用业余时间专注于成都历史文化研究的工作。因此,我个人的写作带来了成都历史文化的浓厚烙印,或者说我的诗歌和散文作品都有这种鲜明的"胎记"。"
讲道杜甫诗学多达40节课,终身学习诗歌圣
如果要谈一谈对圣都府诗歌及其诗歌文化的痴迷,彭志强是全国作家和诗人中真正的"杜痴迷者"。从《草堂》到《秋风破浪》,彭志强花了五年时间走访杜甫的人生轨迹,创作了5000多首新诗,向诗《圣都甫》致敬。不仅如此,彭志强去年还受邀在央视传奇中国日端午节上饰演杜甫,今年又被巩义市委、巩义市政府聘为"杜甫文化推广大使",至今在北京十月艺术学院、甘肃立都诗歌节、河南杜甫诗词大会上, 成都金沙论坛、内江大奇论坛、成都地铁电视台和成都七中学、成都嘉祥校外华文学校、成市肖学校、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几十所学校宣讲杜甫诗意多达40所。
"这是我和杜甫之间莫名其妙的命运。彭志强告诉记者,人们的人生其实很短,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点什么,尤其是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主要选择了杜甫。"2022年是杜甫诞辰1310周年,我的下一个写作项目就更加艰巨,估计要写一部《杜甫传记》,要么是小说,要么是长篇非虚构作品。"未来,不会发生意外,会尝试做电影编剧,写一部与杜甫相关的电影,推荐给更多的公众读者。彭志强表示,他将毕生致力于杜甫的学习,宣扬杜诗,发扬和继承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精神,即使其他学科不写杜甫,也会把文化考古和行走的写作写到最后。
<b>:"如果你有新闻线索,欢迎你向我们举报,一旦被采用,就会有费用奖励。新闻微信关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