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記者薛偉
11月30日,首屆2019天府書展在成都世紀城新會展中心開幕。當代詩人、作家、成都市作家協會副會長彭志強攜名作《秋風飄蕩》向詩《聖都甫》緻敬。據悉,該書經全國人民日報出版社公開出版後,先後獲得第三屆李杜詩歌獎、2018年北京文學獎詩歌獎,首版印刷1萬冊迅速售罄,成為全國詩集暢銷書。彭志強告訴記者,向杜甫緻敬将是他一生的事,除了會繼續在全國各地宣揚杜甫詩學外,未來還将誕生一部小說《杜甫傳記》和一部與杜甫作品相關的電影。
多部專著深入挖掘天府文化,留下成都"胎記"
值得一提的是,從《金沙語》《草堂故事》等成都文博地理三部曲系列,到獲得多項榮譽的杜甫詩《秋風》,再到今年還刊登在人民日報社全國公開收藏的長篇曆史散文《唐音》,中國樂器簡史, "二十四招",都植根于成都的曆史文化名城,深深紮根于這座城市的曆史文化底蘊。
事實上,彭志強,當代詩人、作家、成都市作家協會副會長,并不是真正的成都人,而是來自四川省南城市。對此,彭志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成都定居22年,熱愛這座城市,尤其是熱愛這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就在朱志琦附近。每天都有成都的天府文化,寫成都,也幫不上忙。"
在彭志強看來,金沙遺址代表着古代文明,杜甫草堂代表着詩歌文化,武侯禹代表了三種文化,代表了永陵的音樂文化,都是天府文化最輝煌的部分,他就是一本又一本關注這些曆史題材的書,是從文化考古學和行走文字中衍生出來的癡迷研究。"在大學裡,雖然我是中文的學生,但我特别癡迷于曆史和文化。當時,我從中學被送到四川師範大學學習,專業無法選擇,是以我參加了我利用業餘時間專注于成都曆史文化研究的工作。是以,我個人的寫作帶來了成都曆史文化的濃厚烙印,或者說我的詩歌和散文作品都有這種鮮明的"胎記"。"
講道杜甫詩學多達40節課,終身學習詩歌聖
如果要談一談對聖都府詩歌及其詩歌文化的癡迷,彭志強是全國作家和詩人中真正的"杜癡迷者"。從《草堂》到《秋風破浪》,彭志強花了五年時間走訪杜甫的人生軌迹,創作了5000多首新詩,向詩《聖都甫》緻敬。不僅如此,彭志強去年還受邀在央視傳奇中國日端午節上飾演杜甫,今年又被鞏義市委、鞏義市政府聘為"杜甫文化推廣大使",至今在北京十月藝術學院、甘肅立都詩歌節、河南杜甫詩詞大會上, 成都金沙論壇、内江大奇論壇、成都地鐵電視台和成都七中學、成都嘉祥校外華文學校、成市肖學校、四川師範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幾十所學校宣講杜甫詩意多達40所。
"這是我和杜甫之間莫名其妙的命運。彭志強告訴記者,人們的人生其實很短,能在有限的時間内做點什麼,尤其是在文學創作方面,他主要選擇了杜甫。"2022年是杜甫誕辰1310周年,我的下一個寫作項目就更加艱巨,估計要寫一部《杜甫傳記》,要麼是小說,要麼是長篇非虛構作品。"未來,不會發生意外,會嘗試做電影編劇,寫一部與杜甫相關的電影,推薦給更多的公衆讀者。彭志強表示,他将畢生緻力于杜甫的學習,宣揚杜詩,發揚和繼承杜甫偉大的現實主義精神,即使其他學科不寫杜甫,也會把文化考古和行走的寫作寫到最後。
<b>:"如果你有新聞線索,歡迎你向我們舉報,一旦被采用,就會有費用獎勵。新聞微信關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