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鸭群受凉引起的浆膜炎发病进入高发期,秋季早晚温差大,部分地区雨季也多,鸭棚潮湿,鸭群受凉感冒继发引起的浆膜炎也让养殖朋友头疼不已。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下浆膜炎的防治方案。

鸭群浆膜炎属于鸭疫里默氏杆菌,属于细菌病,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水源,粪便,呼吸道或者是消化道以及损伤的皮肤等传播给健康的鸭子。大群一旦有发病的鸭子一定要隔离开,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侵害7-21天的雏鸭,潜伏期为3天,三周龄以下的雏鸭在出现感染后,会有腿软,瘫痪,角弓反张的症状,1-2天后就会出现死亡。
浆膜炎发病日龄越小,死亡就越高,所以要尽早做预防,浆膜炎以后精神不振、体温升高,产食量下降,眼睛和鼻孔有分泌物,拉白色或者黄绿色粪便,腿软站立不稳,行走困难,个别严重的话还会出现瘫痪,无法站立,出现翻身、蹬腿神经症状,最后出现死亡。
解剖病死的鸭子浆膜表面会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肝脏表面或者气囊明显形成包心包肝,腹膜混沌增厚,鼻窦内有粘液脓性渗出物,脾脏肿大。
导致鸭浆膜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就是温度不当温差大,尤其是雏鸭,如果早晚温差超过5度,鸭群就会容易出现感冒,继而引发浆膜炎;另外就是环境潮湿通风不良,大肠杆菌、应激反应,这些都会引起浆膜炎。想要预防好浆膜炎,肯定是药物预防和饲养管理双管齐下。鸭群饲养密度要合理,避免应激,鸭舍内的湿度不能过大,尤其要做好通风。
预防的话在鸭群9到12日龄用杆立克配合独败首次预防,其次在21日龄,31日龄选择性再用将军预防。
发病的鸭子一定要确诊是不是混合感染,不用盲目用药。今天分享就到这样。
有更多的养殖问题点击这里在线私信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