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鴨群受涼引起的漿膜炎發病進入高發期,秋季早晚溫差大,部分地區雨季也多,鴨棚潮濕,鴨群受涼感冒繼發引起的漿膜炎也讓養殖朋友頭疼不已。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下漿膜炎的防治方案。

鴨群漿膜炎屬于鴨疫裡默氏杆菌,屬于細菌病,可以通過污染的飼料、水源,糞便,呼吸道或者是消化道以及損傷的皮膚等傳播給健康的鴨子。大群一旦有發病的鴨子一定要隔離開,鴨傳染性漿膜炎主要侵害7-21天的雛鴨,潛伏期為3天,三周齡以下的雛鴨在出現感染後,會有腿軟,癱瘓,角弓反張的症狀,1-2天後就會出現死亡。
漿膜炎發病日齡越小,死亡就越高,是以要盡早做預防,漿膜炎以後精神不振、體溫升高,産食量下降,眼睛和鼻孔有分泌物,拉白色或者黃綠色糞便,腿軟站立不穩,行走困難,個别嚴重的話還會出現癱瘓,無法站立,出現翻身、蹬腿神經症狀,最後出現死亡。
解剖病死的鴨子漿膜表面會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心包肝髒表面或者氣囊明顯形成包心包肝,腹膜混沌增厚,鼻窦内有粘液膿性滲出物,脾髒腫大。
導緻鴨漿膜炎的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就是溫度不當溫差大,尤其是雛鴨,如果早晚溫差超過5度,鴨群就會容易出現感冒,繼而引發漿膜炎;另外就是環境潮濕通風不良,大腸杆菌、應激反應,這些都會引起漿膜炎。想要預防好漿膜炎,肯定是藥物預防和飼養管理雙管齊下。鴨群飼養密度要合理,避免應激,鴨舍内的濕度不能過大,尤其要做好通風。
預防的話在鴨群9到12日齡用杆立克配合獨敗首次預防,其次在21日齡,31日齡選擇性再用将軍預防。
發病的鴨子一定要确診是不是混合感染,不用盲目用藥。今天分享就到這樣。
有更多的養殖問題點選這裡線上私信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