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妻子伙同情人杀死丈夫,班头应付差事杀客商,小偷揭开移花接木案

作者:秉烛读春秋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民国期间的案子,案子警示我们做人要厚道,男人绝不能插足别人的家庭,女人绝不能红杏出墙。

有句老话叫做妻贤夫宽心,说明娶一个好媳妇的重要性。假如媳妇儿不守妇道会怎样呢?这个案子告诉了我们结果。

妻子伙同情人杀死丈夫,班头应付差事杀客商,小偷揭开移花接木案

话说在民国四年,也就是1915年,奉天古塔镇有一家木器家具厂,厂子生意还不错,老板雇了五十名工人。工人分成两班:白班和夜班。为了便于管理工人,老板就让李道友做工长带领工人干活。

李道友这个人脾气有点暴,在管理上有不讲方法,日子一长,就和同样脾气暴躁的王二虎产生了矛盾。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之间矛盾越积越深。

有一次,李道友呵斥了王二虎几句,王二虎不干了,气冲冲上去两人就撕扯在了一起。

工人们一看放下活,急忙拉开了二人。

纷纷劝道:“弟兄们都没有别的过节,都是为了工作,消消气,哪有饭勺不碰锅沿的?”

火头过后,李道友心想:“也是这么回事,都是为了挣工资,犯不着为点小事争执没完。”

于是转身对王二虎说:“我脾气不好又不会说话,使咱俩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都怪我。”

王二虎也是一个红脸汉子,见不得一点好,说:“这事也不能全怪你,我的脾气也不好。”

工友们一见双方有缓和,其中有个精明工友说:“这样吧,今天下班后咱们到工长家吃‘摊户’吧。”

所谓的摊户就是如今的aa制,大家伙凑钱在一起吃饭喝酒。李道友和王二虎知道,这是大家伙为了尽快弥补二人之间的裂痕。

有句话叫做男人喝酒越喝越厚道,酒杯一端所有的烦恼事就忘了。

长话短说,王二虎在工长家喝得有点高,不过头脑很清醒,他迈着飘悠悠的步子回了家。

妻子伙同情人杀死丈夫,班头应付差事杀客商,小偷揭开移花接木案

敲了半天门,妻子杨氏急匆匆开了。王二虎不高兴骂了一句:“贼婆娘,死哪去了?快给我倒点热水去,口渴的厉害”。

王二虎骂骂咧咧到了内屋,“扑通”一声倒在床上睡着了。

端来热水的杨氏一看,丈夫打起了呼噜。他知道丈夫是在工长家喝的酒。看着像死猪一样睡去的丈夫,只恨得杨氏咬牙切齿。

原来杨氏是一个风骚女人,当姑娘时名声顶风臭十里地,和许多男人勾勾搭搭。

王二虎把她娶过门后仍然不守妇道,和村东的屠夫宋孝文长期通奸。奸夫淫妇早就想除掉二虎做长久夫妻。

杨氏突然想出了一个罪恶的计划:丈夫是从工长家喝酒回来的,大家伙都知道工长和二虎有矛盾,我何不借此机会除掉丈夫,就说工长下毒毒死了二虎。

要不说女人有了外心心狠毒。武大郎的媳妇潘金莲如此,宋江的外室阎婆惜如此,王二虎的媳妇儿也如此……

有诗为证:青竹蛇儿信,黄蜂尾后针,两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

事不宜迟,乘丈夫沉睡之机,杨氏偷偷找来姘夫宋孝文,二人一起动手杀死了王二虎。

尸体藏在哪?杨氏掀开了被褥,露出自家的土炕,土炕下面是一个空腔,是东北人取暖烧柴的灶膛。

孝文就把二虎的尸体分割成4段扔进了灶膛,清理好现场,天也就快亮了,杨氏和姘夫苟且了一会,宋孝文趁黎明前的黑暗偷偷溜走了。

妻子伙同情人杀死丈夫,班头应付差事杀客商,小偷揭开移花接木案

天光大亮,二虎家里传出杨氏嚎啕大哭的声音。左邻右舍一问才知二虎一夜未回,杨氏说丈夫去工长李道友家喝酒一夜未归,她觉得不是好征兆,还说丈夫和工长平时矛盾很深,肯定是工长害死了丈夫。

在乡亲的帮助下,杨氏就到了县衙状告李道友杀夫害命。

县令王大人刚上任不久,他为了政绩,听信杨氏一面之词,不管三七二十一对李道友严刑逼供。

李道友扛不过就屈打成招,承认自己乘工友们不注意,酒中下毒毒死了王二虎。

此时的李道友已经被打得开始胡说八道,王大人怎么问,他就顺着意思招认。

王大人问你把尸体藏在哪了?是不是把尸体扔到河里了?李道友急忙说:对对,大人我确实把王二虎的尸体扔到村北河里了。”李道友怕挨打胡乱招认。

只有找到二虎的尸体,这个案子才能算结了。

王大人命衙役班头刘一飞带两个差役去找王二虎的尸体,期限三日,逾期打15大板。班头一咧嘴心想:王大人为了政绩也真够拼得。

刘一飞不敢怠慢,带着两个手下开始寻找王二虎的尸体。大家想一想,王二虎的尸体藏在他家的炕洞里,在河里怎么能找到呢?

三天很快过去了,不用我多说,刘一飞和两个手下每人屁股上挨了15大板。

不是打完就完事了,县令让他们继续找,5天之内找不到每人领20大板。

5天很快过去了,王二虎的尸体仍然不见踪影,刘一飞和手下每人屁股上又挨了20大板。

三人实在扛不过了,要这样下去还不活活被打死。

到了第八天头上,刘一飞和两个手下商量说,与其这样被县令活活打死,咱们还不如弄死一个人冒充二虎尸体交差了事呢。

两个手下说:“但听班头吩咐。”

妻子伙同情人杀死丈夫,班头应付差事杀客商,小偷揭开移花接木案

无巧不巧,河岸上正好来了一个骑着毛驴赶路的客商,三人看四下无人,一起动手杀死了客商,最后把毛驴放了。

为了蒙骗过关,三人把客商的尸体埋在河岸边的土坑里,等腐烂不能辨认面容的时候,这才把尸体交给了县衙。

之后王县令让杨氏辨认尸体 ,杨氏早就想结案了,假做真把客商的尸体认作是丈夫的尸体领回下葬。

为遮人耳目,杨氏哭哭啼啼请来僧人大摆宴席,要隆重下葬丈夫,这都是做给外人看的。

王二虎的尸体找到了,案子也就定性了,工长被判处死刑,只等上边核实后秋后处斩。

这时候工长的妻子马氏到处喊冤,那天喝酒是他炒的菜。丈夫根本没有下毒的机会,众工友都能作证。

工友们也觉得工长冤枉,但要推翻案子必须有证据。

工友们一想:“案子起因于喝酒,咱们也有责任,不喝酒哪有这事呢?”

还是那个精明工友说:“咱们凑50两袁大头,发个告示就说谁能提供案件的线索,这50两银子就归谁。”

还别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一个礼拜后,一个年轻人找到了众工友,说:“我知道谁杀了人,我带大家去找王二虎的尸体。”

众人询问得知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年轻人是当地的一个惯偷,方圆十里谁家什么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杨氏是个什么人他也清楚,现在杨氏在家摆宴席,他吃饱喝足后还想调戏杨氏,结果被杨氏骂了一顿。

到了晚上,小偷心不死就偷偷潜入杨氏的卧室,藏在屏风后就看到了眼前的一切:一阵敲门声,杨氏开门,紧接着跌跌撞撞走进一个醉汉,醉汉嘴里骂骂咧咧,随手打了杨氏一耳光,嫌杨氏开门慢了。

这醉汉不是旁人,正是杨氏的姘夫宋孝文,孝文一头倒在床上呼呼睡着了。

杨氏心中不满,嘴里小声骂道:原先杀死我丈夫尸体分成几块,藏在炕洞里已经一年多了,炕既不能燃火又不能弄出来埋葬,还不知道我丈夫的尸体烂完了没有?现在你却虐待起我来,你这丧良心的。”

杨氏一面叨叨一面流泪,她所说的话被小偷听得清清楚楚。

本来这事小偷也不会去管,因为涉及到人命对自己没好处。

当小偷看到工友们贴出去的告示,想法变了,50两银子对他诱惑太大了,于是就按照告示上地址找到了众工友。

听罢小偷的叙述,众工友说咱们去把杨氏捉起来交给官府。

小偷摆摆手说:我只是听杨氏这么说,关键是要找到尸体。随后小偷对众人说出了计划,众人纷纷赞同。

妻子伙同情人杀死丈夫,班头应付差事杀客商,小偷揭开移花接木案

到了第2天,小偷找到杨氏的家里,满嘴酒气尽说一些挑逗的话语,只气得杨氏追着小偷打。小偷趁机跑到杨氏的卧室,跳上土炕掀开被褥,赫然露出灶膛里面的尸体。

这时埋伏在四周的众工友上前摁住杨氏,那边早有工友通知了王县令。

经过审问,杨氏招供了一切,说丈夫是她和宋孝文一起杀死的。

此时王大人傻眼了,二虎的尸体找到了,那么班头交上来的那个尸体是谁的呢?

经过审问,班头也交代了实情,说交上来的那个尸体并不是王二虎的尸体,为了蒙混过关他和手下杀了一个骑驴的客商。

案情终于大白天下,工长被冤枉。古代没有赔偿这一说,说实话工长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经审判,杨氏和姘夫宋孝文因奸杀人被处死,衙役班头和其手下造假杀人被处死,按说这个案子就算结了。

就在案子落下帷幕的时候,那个骑驴客商的家属押着一个人到县衙击鼓告状。

妻子伙同情人杀死丈夫,班头应付差事杀客商,小偷揭开移花接木案

原来这个人手中有一张带血的驴皮,驴皮正是客商骑的毛驴的皮,在卖驴皮时被客商家属捉了个正着。

县令王大人不由分说用刑,这个人抗不过,承认自己杀了客商占有了毛驴,最后杀驴卖肉,驴皮出手时被发现。

王县令问:客商的尸体丢在哪了?那人说扔到了河里了……

王县令一听脑袋都大了,如果再查下去还不知涉及到多少人,王县令为了保住乌纱帽,到了晚上命狱卒毒死了这个人。

当事人死了,客商的尸体也就成了谜。客商的家属到处喊冤也无济于事,这个连环案子总算结了。

文/秉烛读春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