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获取更多与美食相关的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哦~」
文丨食小斯
【小吃街上5种“坑人”小吃,又贵又难吃,游客爱买,当地人很少吃】不管自由行还是跟团外出玩,我们每到一个新地方,最关心的不是住哪儿、住多久、环境好不好等等,往往最先打听的,都是当地的美食。哪个好吃,哪里能买到正宗的,才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能赶上当地有小吃街或美食城,很不得把这一趟都吃个遍。

可是,不少朋友往往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因为所谓的“地方美食”,总是跟想象中的味道不太一样,甚至还有失望的时候,真的是又贵又难吃。并且有的商贩,纯粹以赚钱为目的,吆喝的,打着以当地名小吃的幌子,偷梁换柱,完全不是那个味儿,免不了让人大跌眼镜。
更“奇葩”的是,你去哪儿,这些“名小吃”跟你到哪儿,所谓的“名”,就是混了眼熟。不过说实话,这些这些其实还是比较“坑人”的,不好吃,更不是特产,甚至都是本地人卖的,游客爱买,当地人却很少吃,今天以这5种为例,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
龙须酥是安徽安庆的特产,已流传民间两千余年,连皇帝都爱吃,也因此得名。龙须酥主要原料是小麦精粉、麦芽糖、芝麻、花生等,以乳白色为主要颜色,也有淡绿色、淡粉色等,上面层层包裹着很多细丝,看上去还是很有食欲的。
不过有些东西光看看可以,吃的话就算了。因为很多小摊上做出来的龙须酥,都是“假把式,样子货”,外表诱人,咬一口满嘴的面粉,而且卖得很贵,之前我们出去玩,小街上35元一盒,真的太坑了。
去湖南长沙,免不了要去品尝一下当地美食臭豆腐。臭豆腐卖相一点都不好看,而且闻着臭臭的,可一旦吃起来就“欲罢不能”了。第一次吃正宗的臭豆腐,是跟朋友去长沙的时候,当时因为被它的样子给“震慑”到,推搡了几次才吃了一块,没想到,最后整整吃了三份,真的是太过瘾了。等到后来自己买,就没有买到正宗的了,样子看着没啥区别,可吃起来就不一样了,也不知道那个臭汁是怎么调出来的,问上去有一股鸡屎的味道,而且油都炸成了棕色,价钱还不便宜,一份18块,真的太亏了。
正宗的上海蟹黄包,味道其实还是不错的。蟹黄包的馅儿是以蟹肉和蟹黄作原材料,灌上鲜美的鸡汤,皮薄馅儿大,又鲜又香。可是很多是商家觉得蟹肉的成本太高,于是用鸭蛋黄顶包,经过一些“特殊”的处理,以次充好,尤其糊弄一些外地游客,经常吃的却一口就能吃出来。馅儿不正宗,但价格却没什么变化,几十块钱买几个鸭蛋黄的包子,想想都觉得肉疼。
作为烧烤中“元老”级别的存在,羊肉串一直被朋友们所喜爱。但大家应该也知道市面上羊肉的价格,5-10块钱一串是正常的,而在一些小吃街,5元一串,10元三串,甚至5元两串,这些其实都不是“正经”的羊肉,都是其它肉类通过特殊处理之后冒充的,而且中间一大坨油,之前有听说,羊肉串中间的油,其实才是真的羊油,也就是因为它的存在,才让羊肉串更“逼真”一些,所以大家还是慎重购买的好。
新疆的切糕是以坚果、果脯类的食材为主,跟我们平时吃的额糯米大枣有些区别。果干类的东西本身就压分量,而且这些东西是或很价值的,本身价格也贵,所以一小块切糕,就要花费大几十块钱,倘若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小街,或游客比较多的景区,价格会更高。但因为我本身对坚果类以及甜的东西是不感冒的,所以让我花几十块买那么一点切糕吃,自然是觉得不值了。
其实不管是谁,但凡到了新的地方,首先想到的都是品尝当地的美食、特色,但往往我们之所以去我们居住以外的城市,要么出差、要么旅游,仅仅是做短暂的停留,小吃街的那些商贩们自然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们卖的东西,才打着当地特色、名小吃的称号,因为他们不求我们回头,也知道我们不会回头,即使吃到了难吃的东西,大不了第二天不买了便是,也影响不了人家正常做生意,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不过这5种“坑人”的小吃,别管去哪儿,尽量少买,买到正宗的还好,遇到不正宗的,又贵又难吃,当地人都很少吃,即使买了,估计也要浪费了吧。
结语:
我是食小斯,爱美食爱分享的90后,感谢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与鼓励,独享不如众享,喜欢可以【分享】【关注】【收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