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一先”先进事迹系列展播
为扎实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关宣传活动,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公安队伍教育整顿进一步走深走实,按照自治区公安厅党委的工作要求,厅新闻宣传处策划开展“红七月”“两优一先”先进事迹系列宣传活动。分别对荣获国家级表彰、自治区级表彰和公安厅级表彰的“两优一先”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以先进典型引领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广大民警辅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他是同事眼中的“老黄牛”,工作起来喜欢拼命;他用解剖刀抽丝剥茧,还原事实真相守望正义。从警24年来,他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将命案侦破作为首要任务,201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15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享受全国公安机关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金,201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刑警,2021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他就是乌兰察布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法医陈泰。
让每一具尸体“说话”
在公安刑侦队伍里,法医面对的是非死即伤,听到的是哭泣与哀诉,嗅到的是血腥与腐臭。不论白天黑夜还是山高路远,只要有尸体,法医都要风雨无阻赶赴现场,进行勘查和尸体检验。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陈泰,就是这样一位能把像一团乱麻的案件,梳理出清晰的脉络、让尸体“开口”说话、为死者申冤、给生者告慰的人。24年来,陈泰共检验尸体一千余具,进行过五百多人次的人身损伤鉴定,检验物证检材上千份,先后参与或主持重大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四百多起次,进行重大或疑难案件的法医鉴定五百多起次,以自己的专业技术为侦查破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重案现场挖掘真相
2012年9月,丰镇市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正在医院输液的陈泰拔下针头,与战友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由于尸体高度腐败,现场证据缺乏,给案件侦破造成极大的困难。陈泰冲在最前面,主动承担起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作。即使蛆虫在他的双脚周围蠕动,苍蝇在他的身上乱飞,都丝毫不能干扰他细致认真的工作。尸表检验结束后,他顾不上休息,又对尸体进行解剖。解剖过程中,他鼻涕、眼泪直流,心理和生理刺激达到极限,但他硬是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尸检结束后,他坐到哪里,腐尸的恶臭味就带到哪里,弄得大家都不敢与他同处。通过现场勘查以及尸体检验,陈泰认为此案的案件性质为他杀,致伤工具为锐器,并根据尸体腐败情况及室内蛆虫生长情况确定死亡时间为十五天前。根据他的结论,指挥部制定侦查措施,确定侦查方向,很快破获了此案。
选择了法医这一行,陈泰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不断地去揭示真相,才能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才能告慰那些失去生命的人们,才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他们身边。从进入公安机关的那天起,他就抱定一个坚定的信念:干法医工作要精益求精,做出的每一个鉴定都要能经得起历史检验。就是凭着这种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陈泰历经考验。
勤于学习 练好“基本功”
大学毕业后,陈泰一直没有放弃对法医学的钻研。他本着“练好基本功”才能更好地为侦查破案服务的思想,系统地学习了《法医病理学》《法医损伤学》等业务知识,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在实战中应用。他不断总结工作中的得与失,努力提升法医检验鉴定水平。同时,他还利用参加公安部组织的全国法医青年人才培训班的机会,进行学习和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掌握当前法医学最新的知识,为法医实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12月8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火车站对面四马路附近的一户民宅突然失火,闻讯赶来的集宁区公安消防特勤中队迅速将火扑灭。在清理现场时,发现2男2女4具尸体,尸体分别被胶带纸和布条缠绕捆绑,火灾立刻上升到重特大命案。由于该案性质恶劣、作案手段罕见,此案被公安部、公安厅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接报后,陈泰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并对现场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勘查。经过他与其他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终于提取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物证。陈泰又用了两天两夜将四具尸体检验完毕。通过观察尸体的损伤,结合现场勘查,陈泰客观地分析了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并成功为犯罪嫌疑人画像;通过尸体解剖时胃内容的消化程度以及尸斑、尸僵等情况,陈泰又准确地推断出死者的死亡时间;通过对尸体耻骨联合的检验,准确地推断出其年龄;经过全面系统的尸检工作,分析认为这四名死者的死因均为机械性窒息。法医工作为案情侦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及时抓捕犯罪嫌疑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细致工作为破案提供支撑,是陈泰最大的心愿。24年如一日,陈泰奋战在公安刑侦一线。超常的付出、忘我的投入、不知倦怠,是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定格。
编 辑:戴思惟 沈翠英
校 对:韩 斌 张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