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zhanghong20091205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庾氏也是一世之雄,影响深远,包括太尉庾亮的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一支和文学家庾信的新野(今河南新野)一支,两地相距约五百公里,在不同领域创造出属于各自的业绩。今日暂且叙述鄢陵庾氏。
鄢陵庾氏在此段时间内共有15人单独列传,留名青史,影响最为深远。其中以庾兖、庾琛兄弟为起点,以庾琛的两个儿子庾亮、庾冰为高峰,以庾冰曾孙庾登之为后续,到庾冰八世孙庾自直为终点,延续九世,享誉三百年。
鄢陵庾氏初始阶段以庾兖影响最大。他以勤俭、笃学、孝友著称,还颇具人格魅力,前妻荀氏、继妻乐氏,皆以“官族富室”,弃华丽,散资财,与夫“公安贫苦、相敬如宾”,同时还是皇亲国戚,乃明穆皇后(328年卒,32岁)的伯父。由此宗族乡党莫不崇仰,门人感慕。晋惠帝之“八王之乱”,他携带带子避险禹山、林虑山、大头山,后来坠崖而卒。
庾亮(289-340)是高峰阶段的奠基人物。他是明穆皇后的哥哥,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太宁三年(325)以外戚身份和王导等辅立成帝(325-342),任中书令,执掌朝政。其间,政策失当诱发苏峻、祖约之乱,虽联合温峤、陶侃、郗鉴平定之,但势力大受损失。此后,面对元帝“此社稷之难,非舅之责也”的定论,他仍求外镇自效,领宣城内史、镇守芜湖。咸和九年(334),陶侃死,他又镇守武昌,直到去世。
庾亮长得英俊潇洒,能言善辩,喜欢读书,有礼有节,是一名实力派“官二代”,因此被东晋开国皇帝元帝(317-322)深为器重,并且聘其妹为太子妃,而且还是明帝的“布衣之好”。他凭借超强的综合素养和与皇室的良好关系,奠定家族腾飞基础。在他初期成长过程中,以预讨华轶功封都亭侯,平定王敦功封永昌县开国公。此后便是明帝驾崩,辅立成帝,加亮给事中,徙中书令,虽说“太后临朝”,政事“一决于亮”,时为太宁三年(325)闰八月。
苏峻祖约之乱(327-329)是庾亮执政时初期最为重要的一件大事。先是王导辅政以宽和得众,庾亮则是任法裁物颇失人心。另外,先帝遗诏褒进大臣,苏峻祖约“不在其例”,引起怀疑和怨言。此外,南顿王司马宗谋废执政,庾亮杀宗废其兄羕(国族元老、先帝保傅),造成打击面扩大且翦削宗室的不好印象。面对历阳内史、平南将军苏峻(与平王敦、手握重兵、驻地要冲)“多纳亡命,专用威刑”欲反的迹象,他强行“征苏峻为大司农”,置举朝不可而不顾,得地方重臣温峤累书而不纳,独断专行,一意孤行。苏峻祖约之乱开始,温峤准备“下卫京师”,他又拒绝。
咸和二年(327)十月,苏峻联合豫州刺史祖约,以讨庾亮为名,起兵反晋。咸和三年(328)二月,苏峻攻入建康,挟制朝廷,庾亮西逃投奔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平南将军温峤。四月,温峤、庾亮共推荆州(今湖北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为盟主,东征苏峻。同时,车骑大将军郗鉴从广陵(今江苏扬州)发兵,西征建康。面对东西夹击、两线作战的困境,九月,苏峻被陶侃部将斩杀。咸和四年(329)二月,诸军攻克石头,平定叛乱。在此期间,明穆皇后因此忧卒,儿子庾彬遇害,庾冰是高峰阶段的发展人物,也是转折点,标志着庾琛子辈的没落。康帝(342-344)即位,冰惧权盛,镇守武昌,作为弟庾翼(340年兄亮卒代镇武昌,345年卒)支援。此后康献皇后褚蒜子临朝,不久庾冰卒,约为344年。此前,庾怿以毒酒鸩江州刺史王允之未遂,被成帝训斥说“大舅已乱天下,小舅复欲尔耶!”,他被迫自杀,约为342年。五年之内,庾琛的五个儿子中的亮、怿、冰、翼先后死亡,加上混的最差的条,和死于328年的明穆皇后,子辈几乎凋零殆尽。庾琛的孙辈共载13子,其中亮子死苏峻之乱,冰的7子有6个死于桓温,影响力锐减。此后,唯有庾冰曾孙或后裔延续家族的荣光,直到隋朝,也算是仅存的硕果。
搞乱朝廷,祸害别人,最终亦受其咎,此道之消长必然。纵观庾氏发展历史,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此根基不牢所致。庾鉴虽远,今日犹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