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人的飞天梦,从风筝到火箭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从古至今,做着飞天梦的中国人层出不穷。

相信每一个少年,都曾幻想过飞天。但只停留在想一想的阶段可没有用,总要付出点实践,于是发明了风筝,我人虽然上不去,但是有风筝替我看一看这世界也是极好的。

有的人停留在了想象,有的人献身于无数次的实验与试炼。

中国人的飞天梦,从风筝到火箭

说起中国的飞天历史,就要先说风筝。

风筝,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人类最早发明的飞行器。

直到今天,飞行及航天行业仍在利用它的飞行原理。

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斫木制鸟,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后有公输般——鲁班(鲁国人)改为竹制,得以成功。

至隋唐五代时期,改用纸糊,故称“纸鸢”。

明代陈沂在《询刍录·风筝》中这样记述:“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有了风筝人们依然不满足,觉得风筝飞的不够远、不够高、不够快,于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又发明了火箭,将火药装在纸筒里,然后点燃发射出去。

中国人的飞天梦,从风筝到火箭

早在14世纪就已经有人对登月憧憬而进行了航天计划。

他就是被誉为“世界航天第一人”的陶广义,他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做“万户”。

万户(?—1390年),本名陶成道,原名陶广义,后被朱元璋赐名“成道”。

原是浙江婺城陶家书院山长,喜好钻研炼丹技巧,一次炼丹事故后,转为试制火器。

元末,吴王朱元璋下婺州,陶成道率一干弟子相投,献火神器技艺。在历次战事中屡建奇功,受到朱元璋封赏“万户”,从此陶成道被人称为“万户”。

明初,陶成道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中国人的飞天梦,从风筝到火箭

晚年,陶成道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直到半路火药燃烧殆尽,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但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愿放弃对自由的渴望。

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还有许许多多梦想着飞天,却又一次次失败的发明家。

追梦者们并非不知道代价是什么,自己能获得的是什么。

但他们依旧如万户般义无反顾。

中国人的飞天梦,从风筝到火箭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会说,‘飞得高看得远’,现在仍然有很多小孩子的梦想是当飞行员,宇航员,仍然没有忘记飞天梦。

但我们现在不需要再像万户时期那样,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才能冲上云霄。

中国人的飞天梦,从风筝到火箭

我们只需要一次旅行,就能体验飞机上升时的刺激感,可以从空中俯瞰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广阔,自己的渺小…

在云端,享受空中的美好。

继续阅读